“我对平日里面的事情不会操持,秦娘你一直多费心我也过意不去,过段时间我出去瞧瞧,买两个能信得过的丫头进府,这府上的人除了你,我是谁都信不过,我的痴傻、甚至瞎盲其实并非是天生,是有人故意毒害,所以……”苏沐汐大概也猜测得出来,她身上这一切其实并非是天生残疾,而是有人故意为之,“秦娘,今后,你也得多多小心,钱财不可外露,我能自保,但是你……我怕他们会对你出手,所以多多小心,实在不行,就算是背叛我都没事,保命要紧,她们还不成我。”
“小姐……”秦娘无法抑制情绪地对苏沐汐唤道,“老奴不过贱命一条……”
“你还有孩子,还有丈夫。”苏沐汐却也不是会亏待自己人的人,对她说道,“好了,你总不能辛劳一辈子,却依旧紧巴巴地过苦日子,小心点,切莫太招摇了。”
“我省得。”秦娘点了点头,将桌上的东西都装进盒子内收了起来,既然是苏沐汐的一片心意,她再推却也是太不合时宜。
这事妥当之后,苏沐汐却也是看着其他几本书卷,在其中一本书卷内,她看到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天璇两个字,甚是不解,但是这是唯一的线索。
将那张纸条小心的收好,她没有问秦娘,毕竟秦娘连珠宝的事情都不知晓,其他怕是更是不晓得这些事情。
后来苏沐汐听秦娘说那苏沐锦头上被刻了“血债血偿”四个字,她现在也猜不透那少年的身份,怕是跟这邱姨太关系甚大,但是她委实看不透,只能暂时作罢。
这几日苏府内却也是风平浪静,就是不少大夫进来为苏沐锦治疗头上的伤,但是那伤口却一直化脓,久久不见好,这让所有大夫全然是费解极了,而苏沐汐一听就大概晓得,那伤口上是抹了毒。
她没兴趣救那个女人,所以当做什么都不晓得。
这日苏沐汐正在院内看书,突然苏章齐破天荒地主动让人唤她去说话。
“明日是六皇子选妃大典,帝都内未出阁、未定亲的小姐都要参加,所以,你也准备准备明日随你大姐入宫吧。”苏章齐神色倒也是淡然,想想苏沐汐这模样实在是难与六皇子扯上什么牵连,所以倒也没抱太大希望,此时他给予希望的唯有苏沐欣了,苏沐锦都成了那副模样,成日里疼痛难忍,根本不能出门见人,不然,攀上这门皇亲绝对是让他的地位更加稳固。
苏沐汐点了点头,应承了声,就回了院子,这种事情她现在这模样即便是去了,也不可能被选上,所以无所谓。
第二日早早苏沐汐就起了床,秦娘为她穿衣打扮之后,就将她送去大门口跟苏沐欣会合,而苏沐欣今天真当是打扮得光彩艳丽,想来是想要借此机会攀上皇家的高枝。
苏沐汐不觉得以苏沐欣的名声能被选中,这种母夜叉一般的女人娶进门基本上会祸害死一家人,闹得一家人天翻地覆。
乘上马车,她们就坐在车厢。
“究竟是不是你害二妹的?!”苏沐欣却也是一直疑虑重重,却也是不敢确定。
“大姐,你说这话实在是……”苏沐汐微微低下头,神色一寒,对她语调平淡回道,“我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
“谅你也没那个胆子。”苏沐欣也就是试探性地问问,她也觉得,若是她苏沐汐真当是那般厉害,怎么会成眼前这副模样,随后便也不去理会苏沐汐。
到了宫门口,她们皆皆下了马车,经过宫门处的两道检,这才乘上宫内专用的马车,这一回却也不是只有她们姐妹俩,而且还有别家的小姐,苏沐欣倒也是认识不少,便也是熟络地同她们攀谈了起来,互相说着恭维的话,猜测今日谁会被选中。
苏沐汐不在意这些,所以一直静静的。
到了婉香园,已经有不少名门小姐在园中落了座,时间还未到,苏沐欣和她熟识的几个小姐走到一起去了,而苏沐汐则随便寻了个僻静的地方落了座。
就听周围的女人们在小声说着话。
“我倒不想被选上,你想呀,之后就是贤王爷的选妃大典,我想要做贤王爷的王妃……”
“对呀,贤王爷可是宛若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你们没听说有关贤王爷的传闻么?”
“什么传闻?”
“贤王爷还被成为‘邪’王爷……据说他不晓得练了什么功,时而会性情大变,怪可怕的。”
苏沐汐听了这话,神色却也是一动,这她倒是没看出来,怕是误传吧。
就在言语议论之中,六皇子和其母妃淑妃一同进了花园内,过了会皇上也亲自驾到,顿时间所有人都装起了温柔娴淑的模样,再也没有之前那般交头接耳的说着八卦什么的。
苏沐汐根本不在意,所以神游万里,等过了会有宫女将笔墨纸砚摆放在桌上时,她这才缓过神来。
就听淑妃娘娘身边的女官对在场的诸位小姐说道:“第一式乃是试才学,诸位小姐们无论是作画作诗作对联都可,只要能一展小姐们的才学便可。”
苏沐汐瞧着这空白的宣纸,却也是一晃神,说来她坐得偏,这才抬头看一眼那六皇子,就见这六皇子却也是位美男子,但是同夏侯卿逸相比之下,还是少了几分眼前一亮的别样感觉。
夏侯卿泽却也是环顾着在座的诸位小姐,环肥燕瘦,却也是各个出类拔萃,却也又不少不堪入目的,比如那角落里面的一团肥肉,当真是碍眼极了,却也不晓得是哪家的,居然将女儿养得如此不堪入目。
而苏沐汐却也没发现夏侯卿泽将视线落在她身上,执笔却也是有些犹豫,空白的话太扎眼,但是画得好也太显眼,于是她便也是中规中矩地写了一句诗,是之前她在邱姨太留下的那些书卷内看到的一本诗集内用朱砂笔所划出来的一句话——“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