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啊,我的孙儿。”太皇太后抱着高殷失声痛哭,太后也在一旁如泪人一般。
此时高演在旁边说:“儿臣早已拟好懿旨只等母后盖上凤印即可。”
“你…你…你…”太皇太后被气得已经说不出话了指着高演骂道:“你这个不孝子。”
高演跪下高举懿旨高喊:“请太后盖印。”跟随高演的人也纷纷跪下高喊:“请太后盖印,请太后盖印,请太后盖印。”喊声连绵不绝。
高殷此时已经停止了哭泣,对太皇太后说:“皇祖母请盖印吧,”接着转过身对一旁的宫女说道:“去把太后的凤印请出来,请太后盖印。”
“殷儿”太后和太皇太后不可思议的看着高殷,此时宫女将凤印双手捧了出来跪在高殷面前战战兢兢的举起来献给高殷,高殷接过凤印递给太皇太后只说了一句:“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颤抖着接过凤印,看着高湛递到面前的懿旨闭上眼睛无奈的落下封印。
高殷接过盖过凤印的懿旨,站起身走到高演面前递过去:“希望皇叔可以好好爱护我大齐的百姓”。
“这是自然。”高演微笑着接过懿旨说道。
高殷突然跪下高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此时的高殷完全不像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高湛拿起懿旨当中宣读:“奉太皇太后懿旨,皇帝高殷在位一年来大业无成,无道罢免官吏致使民生愤怨,为保全我大齐江山不被断送,哀家特奏请列祖列宗,神武皇帝,特废高殷皇帝位降为济南王,立常山王高演为皇帝钦此。”
顿时殿内一片跪拜之声:“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日后高演即位大赦天下,高殷搬出皇宫迁往济南府,李祖娥既高殷的母亲因为是先皇文宣皇帝高洋的皇后所以被留在宫内居昭信宫。
身在边关的高长恭听闻后于是便要往回赶,“王爷不可。”
高长恭的马被一名长相俊秀的士兵拦住,紧急之下高长恭赶紧勒住缰绳。
此时高长恭因为着急极为暴怒:“何人敢阻拦本王还不快滚开!”
“王爷,此时无召回京是为抗旨,万望王爷三思!”来人说完便双手抱拳单膝跪地,此时士兵的背后已经聚集了一大群士兵纷纷跪下喊道:“王爷三思,王爷三思。”
看到此情景高长恭心中百感交集,但是自己很清楚高殷现在危在旦夕,六叔即位后绝对不可能放过高殷就算六叔会九叔也会除掉殷弟的,九叔早就视殷弟为眼中钉肉中刺况且经过这次杨暗的整顿封刺史之事九叔更会怀恨在心了。
心中担忧高殷高长恭心中更是焦急万分,非离去不可了。“尔等速速退开,否则本王将以军法处置。”
“王爷,您是大齐的战神,请三思!”
“本王已经五思六思过了,快闪开!”高长恭看着眼前跪着的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悲痛不已。
“王爷此时若是回去非但救不了济南王还会令自己深陷囹圄得不偿失,于事无补,若是王爷回去那么受伤最深的是济南王啊。”此时为首的士兵苦口婆心的劝着高长恭。
高长恭非常生气的指着他问道:“你是何人,难道不怕死吗?”
“属下百夫长阳世深,属下怕死!但是既然选择成为士兵就以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若是王爷要属下死属下绝无二话。”
“好,阳世深是吗?我记住你了。你的人头我会先给你留着若是有下次我绝对会亲自取下的。”
大家听高长恭这么说就知道高长恭已经被他们说动了,因此心里非常的高兴。
高长恭回到帐内虽说很生气但是心里还是有一些高兴的,没有想到军队中还有如此忠肝义胆之人,所以刚坐下就让人将阳世深叫道军帐中了。
阳世深进入大帐前是非常紧张的毕竟是当着众人面与王爷顶嘴虽然说的是赤胆忠言但是难免会让王爷下不来台的。果真在进入到大帐内就看见王爷脸色不好一看就是余气未消的样子。
阳世深已进入大帐高长恭便说:“阳世深,你区区一个百夫长好大的胆子啊”
“属下不敢,属下只是具实以禀。”说完便跪下了,“还望王爷恕罪。”
高长恭笑着起身将他扶起来说:“本王并不是要罚你,你做的很好,在军中像你这样忠肝义胆之人已是很少见了,只做百夫长真是大材小用了,从今日起你便做我的副将吧。”
------题外话------
有点晚了啊(*^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