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听得这声音,屋子里的谢芳华和杜氏瞬间脸色全都沉了下来。

杜氏是没想到王若谨竟然这样不将谢芳华放在眼里,竟然在她房门口就调戏她的贴身丫鬟,这样打她的脸。

想想女儿这些年来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保住这偌大的国公府,连自己的身子都拖垮了,最后竟然得到了这样的下场,真是又气又怒,正好看到王若谨挑帘进来,顿时两眼如冒火光,若不是谢芳华即使按住了她,她就要出声教训他了。

王若谨本以为里面只有谢芳华,却没想到杜氏也在这里,再见她一脸的寒霜,想起自己刚才的作为,不由得就有些尴尬,连忙上前见礼:“小婿见过岳母大人!”

杜氏终究是气不过,转身让开,并不受礼,只冷哼着说道:“国公爷真是要折杀老身了。国公爷是什么人?堂堂国舅爷,老身是什么牌子上的人,怎么受得起国公爷的大礼呢?”

王若谨听到这话,又是尴尬又是恼怒。

即使她是当朝首辅的夫人,自己也是当朝的国舅爷,身份比她可是高贵了不止一点两点,自己已经这么低声下气了,她竟然还这样不依不挠,真是不识抬举。

不过他即使心中有不满,面上也不敢露出来,谢芳华的父亲谢如潮如今圣宠正盛,皇上对他多有倚重,且他入阁多年,在文官间的名声也是极好,在朝中的影响力比他只高不低的,将来大皇子要继承大统,还少不得谢家的助力,所以是万万不可为了这等小事得罪了杜氏。

当下王若谨只是尴尬的笑道:“岳母大人真是说笑了。”

杜氏冷哼一声不理他,谢芳华见母亲这样为自己撑腰,心里不无感动,她性子本是要强,自幼被父亲当做男儿教养,胸中有大才,堪比男子,对于内院这些妇人之争甚是不屑,也不肯拿这些小事去让父母担忧,是以这些年来对着家里,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如今却感受到母亲的怜意,怎能不让谢芳华心中热乎乎的?

当下她微微一笑,扶着杜氏站起来,笑道:“母亲再不走,外面的戏可就要唱完了,到时候您又得可惜没能听完了。”

杜氏也懒得再在这里看着王若谨,这毕竟也是女儿女婿房里的事,她作为岳母并无插手女儿女婿房里事的道理,当下就顺着谢芳华的话笑道:“瞧你说的,好像我八百年没听过戏似的。”

“母亲想听戏,自然是什么时候想听都可以的,但是能跟这么多夫人们一起听戏,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只怕刘夫人她们都在等您呢!”谢芳华笑着道,送了杜氏出了芳菲苑,又让个小丫头带着杜氏回戏台那边了。

谢芳华转身回到正屋,正好看到丹灵从屋子里走出来,目光不由得一闪,丹灵看到谢芳华走过来,不由得脸上露出畏惧,低下了头,不敢看谢芳华一眼,上前给她撩起帘子。

丹朱冷哼一声,上前将她挤开,撩起帘子让谢芳华进去,谢芳华看也不看丹灵一眼,径自走了进去,丹灵在外面急得眼泪汪汪,楚楚可怜的样子。

丹朱十分不耐,低声喝道:“你这一副委委屈屈的样子做给谁看?”

“你误会了,我只是给国公爷沏茶而已。”丹灵连忙将眼泪收起来,但是那小脸苍白的,却更显得楚楚动人,丹朱见了心烦,就说:“谁管你做了什么?好了,这里有我看着就好,你回屋子里去吧!”

丹灵咬唇看了一眼丹朱,却未敢顶撞她,皆因她是谢芳华身边最得倚重的心腹丫头,不是自己这个通房丫头可以比拟的。

当下她也不敢说什么,只得磨磨蹭蹭的往自己屋子里走去。

丹朱看着她的背影,暗呸了一声,真是不知羞耻的贱人,夫人心胸宽广,大度容人,不说好好的服侍夫人,竟然还敢当着亲家太太的面打夫人的脸,有得你哭的。

谢芳华不知道外面丹朱已经替她教训了丹灵,进了屋子,见到王若谨坐在一旁喝茶,神色怡然,听得声音抬头看到谢芳华,不由得露出笑容:“你回来了?”

谢芳华神色淡淡:“国公爷不是在外院陪客吗?怎么回来了?”

王若谨知道谢芳华这是生气了,顿时有些讪讪的,摸摸鼻子说道:“我回来换身衣服。”

谢芳华就转过身起来:“我让丹灵来伺候国公爷换吧。”

王若谨就抓住她的手:“这些事,自然是夫人一手操持的了,哪里轮得上那些贱婢插嘴?”却是在变相的跟谢芳华道歉,见谢芳华神色软了下来,就又说:“更何况,我也有话跟夫人说。”

谢芳华其实一点都不想伺候他,她今天一早就起来,忙得脚不沾地的,好不容易偷了个懒,却还要伺候他大老爷的,真是要命。

不过,他既然递了话过来,她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当下取出一套深色云纹暗绣长袍出来给他换上,听他说起:“你可曾听到消息,听说皇上打算恢复靖国公府的爵位。”

靖国公府?

谢芳华想了好一会才想起来。

靖国公府,先祖郑渊跟随太祖皇帝秦翰一起长大,后又跟着秦翰走私发家,一起经生历死,结成了生死之交。彼时正是元末,蒙元暴政,加上天灾人祸不断,农民不堪重负,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太祖皇帝也不甘落后,带领众兄弟成立了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城池,建立了基地,一步步发展起来,最后与朱元璋,陈友谅三足鼎立,太祖皇帝采取连横合纵的策略,先是联合与己方实力不相上下的陈友谅一起将当时实力最强的朱元璋给灭了,朱元璋狡猾多谋,决战时设下毒计,太祖皇帝判断失误,陷入重围,险些被灭,幸得郑渊率兵来救,方免一死,反败为胜,后战败陈友谅,取得天下,封赏功臣时,以郑渊为最,赐下丹书铁卷,封为靖国公府,掌管西北兵马,世代守卫西北,不得让蒙元侵扰边疆。

百多年过去了,靖国公府已传承数代,代代忠良,上一代靖国公郑权,因当时宣文帝偏宠贵妃吕氏,败坏朝纲,多次欲废太子而立吕氏之子,老靖国公仗义执言,多次上书驳回,彻底的激怒了吕氏,后来吕氏以谋逆罪陷害先皇后和太子,靖国公府亦被牵连,吕氏本欲将靖国公府满门抄斩,后因靖国公府在西北声望太高,若将靖国公府满门抄斩,很可能会引起西北兵变,又兼靖国公府乃出自五姓七家的荥阳郑氏,若是吕氏执意斩杀靖国公府众人,必定会引起这几大家族的强烈不满,宣文帝虽然糊涂,却还不敢拿江山来赌,因此不得不退步,将靖国公府夺爵,毁去丹书铁卷,斩杀了所有十六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妇孺全部贬为庶人,流放到西南险恶之地。

------题外话------

新人新文,需要支持,求包养!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