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咏辞在给和帝请脉的时候,面色沉重的叙说了自己的疑惑,和帝大惊,自己竟然中毒了,而且此毒之厉害竟然连神医都只能稍有所感并不能完全确定?
和帝狐疑的眼光紧紧盯着咏辞,咏辞当然马上请罪,然后迅速提出他的解决方案:取血测毒。既然脉象上什么都看不出来,那就只能通过血液来检测了。
咏辞用银针取了和帝一滴血,伸出舌头轻轻舔了舔,内心有了数,这竟是一种来自西南苗族的奇毒,不过,这样一来正在西南驻防的前太子现在的宁王凌城钰反而会拥有最大的嫌疑,想起了倾雪的那个锦囊,鬼医脸色一紧。
“陛下,您的血液中确实包含毒素,此毒十分罕见,应是从西康传来,微臣没有十足的把握可完全化解。那但是如果能够找出下毒的人,从他那里应该可以得到解药,而且就算得不到解药,若是微臣能够见到那毒药,臣定能以此来配出解药!”
下毒的人啊,这还不好找,只能是自己这几个“好”儿子了,和帝内心苦笑,面上却丝毫不显,询问咏辞:“爱卿可确定这毒来自西康?”。
咏辞面无异色回答道:“臣确定。”
和帝摆了摆手,咏辞立即告退。
看着慢慢离开的太医,皇帝眸光敛起,沉默了一会,突然说道:“来人,传朕旨意,皇后病重,思念宁王,着其速速归京。”
——※※※——
宁王即将回京的消息,打破了帝都原本的平静。凌城镶万万想不到为何明明凌城钰已经被和帝厌恶,怎么还能无所事事一样重新来过?
他前几日还见过万皇后,虽然看着有些憔悴,不过离病重可是差的远了,这分明就是一个借口,父皇想干什么呢?这三四年间他谨小慎微,从不敢行错一步,就是为了得到父皇的好感与支持,可是如今看来又有何用,那个前太子竟又要杀回来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怪我不留情面了!”凌城镶紧紧握着手中的青花茶碗,脸色阴沉,满眼的算计。
——※※※——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和帝的案头传来了三个消息,每个消息都让他胆战心惊不寒而栗。
其一,宁王凌城钰回京途中已经遇到三次暗杀,次次都是凶险万分,刺客都是死士,宁王虽在侍卫的拼死保护下保住了性命,却也受伤严重,已经是骑不了马了,只能坐马车前进,速速回京一事只能缓下来。
看来让凌城钰回京一事是牵动了某些人的神经了,某些人就这么不想让他回京甚至于下死手?和帝心中暗暗猜测着下手的人选,而在这时,第二个消息递了上来。
在彻查宫廷中找到了下毒的小太监,小太监是专门给皇帝准备洗澡水的,他偷偷地在和帝的洗澡水中加入了一种白色药粉,药粉遇水即化,了无痕迹。和帝用此水洗澡一两次尚无虞,可是时日一长必将精力不济、身体虚弱、慢慢体虚而亡。
这种毒的厉害之处还不仅如此,它最厉害之处在于太医们不论如何把脉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只会以生病的方式来治疗中毒者,中毒的人最终便是只有死亡这一条道路。若不是咏辞医术高明,在刚有异样的时候便发现不对,恐怕和帝这次凶多吉少!
而最让和帝心惊的是,万皇后同样也中了此毒,亦是一样的下毒手法!是谁在同时像帝后下手?
最终和帝得到了消息,下手的小太监经常与郭淑妃宫里的小宫女见面,而在这个小宫女屋子里也搜到了白色药粉。小宫女在严刑拷打下终于承认毒是沛王的侧妃颜倾城进宫给郭淑妃请安时偷偷塞给她的。
一环接一环,颜倾城指使宫女太监下毒毒害帝后已是板上钉钉,那么,在这件事情上凌城镶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第三个震惊和帝的消息刚好到来。
雍州大旱,颗粒无收,当地官员上奏疏请求开仓放粮来赈灾,和帝应允。可是不过两天雍州官员又上奏疏说旱灾已缓解大半,原来是沛王凌城镶的属下押运着大量粮食赶到了雍州,化解了雍州的燃眉之急,当地官员百姓无不对沛王感恩戴德,上奏疏来为沛王请功。
至此,和帝终于理清楚了自己的这个三儿子下了一步怎样的棋!
他手下定是有雍州的人,估计是早就预测到了雍州今年会犯旱灾,然后他命人提前准备好粮食以逸待劳。然后再派人给自己和皇后下毒,此毒举世罕见,太医医术不精定是不查,帝后二人只能双双“生病”。皇帝的病愈来愈严重之时,雍州旱讯到来,他凌城镶的人及时救灾,凌城镶得雍州民心,而若是宣传得当,亦可是得到天下万民敬仰!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又“病”重,力不从心,只能封凌城镶为太子来顺应万民,之后皇帝顺理成章“病”死,他凌城镶即可得天下!
即便皇帝不愿封他为太子,他只需静心等待一时,待毒药发作,皇帝身死,他有万民支持,其他皇子绝对争不过他,他亦可登上大宝!
此计毒矣!
和帝一阵后怕,幸好他有个好医生谭咏!及时识破了凌城镶的毒,不然,真是被这个儿子算计得死死的。而他发现中毒之后果断召回城钰亦是打乱了凌城镶的步伐,城钰的遇刺也定是凌城镶的手笔了!不过既然此刻已经识破他的计划,而解药也由谭咏配置出来了,那么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