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下午,学规矩的时间到了,宋雪卉却没来,只叫婆子来知会了一声。宋清玉更疑惑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呢?

反正自己的娘亲弟弟没事,也懒得多管闲事,便一心一意的学规矩。

嬷嬷满意的很,一个人就是容易教,大小姐也确实聪颖。

到了晚上,宋清玉去赵氏的院子里请安,赵氏才将这事说了,只是说的比较隐晦。毕竟是个小孩子,听见腌臜事,怕坏了孩子的性子。

原来,是今天早晨莲姨娘这一房受了气,回来看谁都不顺眼。见王通房在外边溜达,更是不顺眼。便叫进屋来寻了错处要她跪着,王通房的肚子本就比旁人的略大些,怀的又是双生胎。这么一折腾,竟然见了红。好歹保住了肚子,老太太知晓后怀疑莲姨娘的屋子里有见不得人的香料之类,便收拾了她一番,罚她在佛堂抄经书祈福。王通房不能随意挪动,便依旧住在原处,倒是把莲姨娘给迁了出来,迁到了远一些的闲置院子。宋清玉简直要大声叫好了,这可是上一世没有的事情。

本朝颇为看重双生胎,双生胎难生,说不定就是一尸三命。但是如果能生下来,便是大喜事一桩。怪不得老太太如此看重,看来当初把这王通房保住,真是明智之举。

次日,去荣禧堂请安的时候,宋清玉亲手奉上了昨日做的鞋子、抹额和香囊。

喜得老太太,直夸她有孝心。当场试穿鞋子,又暖和又舒适。老太太的丫鬟给老太太戴了抹额,又端庄又雅致,布料的颜色还显得贵气的很。

“大丫头,你的绣活可进步了不少,真是个心灵手巧的,祖母也不能白得你的东西,王嬷嬷,去把那一匣子东珠,给大小姐。”老太太笑眯眯的说。

“哎!”王嬷嬷应声去了。

众人的脸抽搐了一下,大家手里,顶多两三颗。老太太赏人,一赏一匣子。只是宋清玉是嫡女,别人自然不会说什么。

宋弘文有心为自己的姨娘和妹妹求情,却也知道现在不是良机。

“祖母,那是父亲孝敬您的,孙女不敢要,再说,给祖母做的东西都是应该的。”宋清玉的小眼睛直放光。

老太太笑着说:“祖母不白给你,以后再孝敬我这老婆子,怕你没有了好珠子。”

王嬷嬷捧着一个小小的锦匣,走了过来,先给老太太看了一眼,又给别人看了一下,满满的二十几颗大小匀称的珠子,真是罕见。

宋清玉却跪在地上不肯接,磕了一个头说:“祖母,孙女不要珠子,其实孙女今日是有所求,请祖母成全。”

众人一听,只觉得大小姐怎么这么不知足,得了珠子还求别的,真是小亏赚大便宜。连着老太太脸上的喜色都淡了几分:“什么事?”只有赵氏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笑着冲宋清玉点点头。

宋清玉大胆的说:“只是孙女前几日去外祖父家,在路上见了好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孙女心里难安,却人小力薄,无所作为。祖母一向慈悲,特来请教祖母。”说完又羞涩的笑了笑:“孙女知道祖母英明睿智,所以借着祖母高兴,来请教祖母。”赈灾这事,不能用自己的嘴说,只能略加引领,否则孙女比祖母还慈悲,传出去是要贻笑大方的。

众人听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老太太却满意的起身,亲自扶起宋清玉说:“大丫头确实是个好的,最像老身。老身这几天早就琢磨此事了,这事简单,让你母亲去办。”

宋清玉大喜:“多谢祖母,祖母菩萨心肠,定得佛祖庇佑。”

“赵氏,你把庄子上缴的新收的米粮,拿一部分救济饥民吧!”老太太笑呵呵的对赵氏说。

“是。”赵氏微笑着点头。

“还有,让咱们府里会针线的丫鬟婆子,做一些棉衣,散给饥民。”老太太又嘱咐了一句。行善积德,对自家名声,和儿子的官运都会有好处。

“那,要不要通知二老爷一家?”赵氏起身行礼。

“嗯,知会一声吧!”老太太点点头。

屋里的众人,才明白过来,都笑着夸老太太。婆子丫鬟们虽然要多做一些活,但是却感激大小姐、老太太和夫人的善心,卯足了劲的要办好这事儿。棉衣简单易做,只要厚实耐穿就行,一个会针线的婆子,一天能赶出四五件。

众人从荣禧堂告退了,蓉姨娘跟到了赵氏身后:“夫人,奴婢来伺候夫人。”

“蓉儿,沛柔还小,你再照看几个月,过了年再回来吧!”

蓉姨娘跪下叩头:“多谢夫人慈悲。”

赵氏拉起她,主仆二人对视了一眼,蓉姨娘心里暖暖乎乎的。

夏姨娘依旧妖娆的很,娇娇媚媚的拍马屁:“夫人一向慈悲,奴婢等人都是有福气的。”

赵氏笑着说:“好了,天冷,都散了吧!”

年关将至,各地的庄子、商铺都来交租子和账目,赵氏忙的很,除了公中的,还有她自己的嫁妆铺子。

府里的下人也开始采买年货,鸡鸭鱼鹅猪肉,米面蔬菜,都要提前备下。好在宋府也有自己的粮食铺子。

针线房也来支银子要购买绫罗绸缎和棉麻布匹,年下各位主子一人四身衣服,庶少爷小姐两身,姨娘两身,而丫鬟仆妇小厮都是各一身棉衣。

赵氏还要备下珍奇古玩、珠宝首饰,准备给各府里的年礼。如今更要操持施舍米粮的善事,忙得很。

过了几天,宋府远门外、二老爷府外,赵太傅府外都开始放米放粮、赠棉衣。贫民们拿着袋子热热闹闹的来领,都高兴地谈论着这突如其来的好事。

宋府的小厮们和善的维持秩序,管家面带微笑的喊:“各位父老乡亲,咱们宋府的主母奉老太太之命,救济百姓,大家不要着急,排好队,全都有份。”

百姓们欢呼雀跃,高声歌颂宋府恩德。太傅府外也是如此,热热闹闹的引人驻足。

赵氏被婆子簇拥着,出来看了看,见一切如常,就想回去。无意中瞥见许多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乞丐,其中还有些孩子。赵氏皱着眉头,思索着。

管家讨好的走过来问:“夫人,可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赵氏依旧蹙着峨眉:“管家,我怎么觉得今年的乞丐比往年要多很多呢?”

管家环视了一圈后,欠身禀告:“奴才也不知晓,看着倒是不少,这些乞丐应该居无定所,领了米粮也不方便下锅,这……”

赵氏又响了想,心中有了计较:“叫几个人,垒个简易锅台,再收敛一些粗瓷旧碗,搭个粥棚。”

“夫人菩萨心肠,奴才这就去办。”管家拱手说道。

赵氏点了点头,回了府内。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被禁足的三小姐,大小姐和二小姐都按时按点的学习。

到了吃午食的时间,宋清玉去了赵氏的院子,赵氏的丫鬟们都在自己屋里做棉衣,只有紫琴在守着屋子。

“小姐来了。”大丫鬟紫琴施了一礼。

“姐姐不要多礼。”宋清玉笑眯眯的走进来,“我娘呢?”

“去了老太太的院子,还没回来。”紫琴看了看院子门口。

“嗯,香蕊,去看看少爷去哪了!”宋清玉坐在了赵氏厢房的梨木镂空雕花椅子上,吩咐自己的贴身丫鬟。

“是,奴婢这就去。”香蕊施礼告退。

小厨房的丫鬟们端了食盒来,见了宋清玉都赶紧行礼。

宋清玉笑着说:“都别多礼了,仔细撒了烫着。”

丫鬟们心里妥帖的很,大小姐是嫡长女,却对丫鬟们如此和颜悦色,真是个善的。

“小姐心慈,奴婢们可不能失礼,小姐可还有想吃的菜?”小厨房里的管事媳妇讨好的说。这管事媳妇以前也是赵氏的陪嫁丫头,嫁给了府里的管事,又得赵氏重用,自然是真心实意的讨好。

“不麻烦了,快去忙吧!”宋清玉摇了摇头,一双清丽的眸子含满了笑意。

“哎,奴婢告退。”管事媳妇领着丫鬟们告退了。

宋黎希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卷子纸。“姐姐看看。”一脸的骄傲。

宋清玉接过去说:“什么呀?”打开一看,是刚写的字,墨迹未干有一些晕染,倒也端庄。

“不错不错,弟弟用心了,只是刚刚写好的字要好好晾一晾,不然就会晕染。”宋清玉觉得很惊喜。

“啊?怎么成这样了,我还准备给父亲母亲看呢!还是重新写吧!”宋黎希撅着粉嘟嘟的小嘴,懊恼的说。

“什么呀,娘亲看看。”赵氏迈进厢房,正好凑了个巧,听见了姐弟俩的对话。

赵氏从女儿手里接过来一看,夸赞了一番。娘仨吃了饭,又聊起了救济饥民的事情。

宋黎希疑惑的问:“娘,那些人没有饭吃,也没有房子住吗?”

“是呀!”赵氏慈爱地说:“那些人生活贫困,冬天没有米粮,如果我们不救济他们,他们就活不下去了。”

宋黎希皱着小小的眉头,仔细的思索着,又问:“那,他们住在哪里呢?”

“他们……”赵氏思索着,叹了口气:“也许是住在破庙里,也许搭了个窝棚……”

宋清玉也陷入了沉思……

------题外话------

各位真对不住,昨天馥郁生辰,忙着庆祝,请见谅。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