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特别打扮的卫风华,卫老夫人险些儿没敢认,这还是她那个钟灵毓秀的孙女儿么?老夫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摇了摇头,指着送女儿过来的卫陈氏说道:“怎么把风华打扮成这样了?”
卫陈氏躬身微笑道:“回母亲,儿媳以为这样更安全些。”
卫老夫人微微皱眉道:“安全倒是安全了,可让人瞧见风华这样,岂不是……”
卫风华忙上前扶着老祖母的手臂轻声细语的说道:“祖母放心吧,若遇上那以貌识人之人,孙女儿还情愿被人误会呢。”
卫老夫人想了想,点点头道:“说的也是,那好,咱们这就走吧。”
祖孙二人带了两名丫鬟两个嬷嬷,登上北赵太后派来的车子前往北赵王宫。
太后居于王宫中西南方的寿春宫,卫氏祖孙二人带着丫鬟嬷嬷在宫门处下车之后,步行了足足两刻钟,方才走到寿春宫外,幸而卫老夫人身子骨硬朗,走了这么久才没有觉得辛苦。可是心里却更加憋了火气。
来到寿春宫外,卫老夫人刻意顿了顿手中的降龙木拐杖,抬眼看了看前面引路的太监。
那名引路太监年轻不大,并不知道卫老夫人手中的降龙木拐杖的来历,还是爱搭不理的走着,刚才在卫府之中,他虽然也得了红包,可是没有他预想的丰厚,所以这名太监心里早就老大不高兴了。
可是奉太后之命前来迎接卫氏祖孙的寿春宫副总管太监路公公一见那柄降龙木拐杖,心中不由的一惊。他是宫中的老人,自然知道这枝凤头降龙木拐杖的来历,他忙叫过身边的小太监,对他低低耳语几句,小太监赶紧撒腿飞也似的向回跑去。
“小猴崽子,没头没脑的瞎跑什么?”小太监跑的太急没有注意看路,一头便撞进了寿春宫总管何公公的怀中,被何公公揪住耳朵狠狠的教训起来。
“何爷爷,路爷爷让小的赶紧告诉您一声,那个卫老夫人手里拿了柄降龙木拐杖。”小太监着急忙慌的叫了起来。
何总管起初没有在意,皱眉说道:“老路也是,一柄拐杖也值得专门打发人……什么,你说那卫老夫人拿的是什么拐杖?”话说到一半,何总管忽然想起从前的事情,当即厉声问了起来。
“路爷爷说是降龙木拐杖,拐杖头是只凤凰。”这小太监倒也伶俐,立刻飞快形容起来。
“啊,知道了……”何总管说了一声,立刻转身向春晖殿小跑而去。
“禀太后娘娘,卫老夫人和卫二姑娘已经到了,卫老夫人手执先王赐的凤头降龙木拐杖!”何总管一走进春晖殿便向太后禀报起来。
太后一愣,旋即皱眉说道:“什么凤头降龙木拐杖?”不怪太后不清楚,实在是这柄凤头降龙木拐杖是上代北赵王在元后未过世之前赠于卫老夫人的寿礼,而现在的太后是在元后过世之后才进宫封后,这事她自然是不知道的。
太后更加不知道,当初她的丈夫前任北赵王曾受过卫老夫人一个极大的恩惠,这才会以极为珍贵的降龙木制成手杖赠于卫老夫人,执此手杖,卫老夫人便拥有了向北赵王提条件的权利,当然,这种权利也是有限制的,第一只可能用两次,第二便是卫老夫人所提的条件绝不可动摇北赵国本。
何总管是太后的亲信,他忙小前压低声音说道:“太后娘娘,卫老夫人请出凤头降龙手杖,您原本的计划怕是不能实行了。”
太后皱眉道:“这话怎么说?”
何总管便将降龙木拐杖的来历简单说了一遍,太后皱眉道:“哀家如何从来没有听说过?既然哀家不知,那便算不得数,去,令她们报门而进。”太后是铁了心要狠狠打压卫风华,同时,她还想出一出压在心里许多年,那一点子不能说出口的恶气。
“娘娘,这恐怕不妥吧?”何总管小声劝了起来。
可太后是个特别执拗的性子,何总管越劝,她便越拧着性子,说什么也肯收回成命,还一叠声的便小太监跑出去传懿旨。
已经将卫氏祖孙迎到春晖殿外的路总管听到小太监传了太后的口喻,心中很是震惊,不免暗暗埋怨道:“老何啊老何,我已经打发人先知会你了,怎么也不劝住太后,若真惹恼了卫老夫人,这事可就闹大了!”
卫老夫人听了太后口喻,气的脸色铁青,她重重一顿凤头降龙木手杖,高声喝道:“大至文成睿德永圣公未亡人,东齐懿德郡主卫齐氏携孙女儿前来拜会北赵太后娘娘!”
卫氏传承数百年,数百年之前卫氏族长就被册封为永圣公,而大至文成睿德永圣公便是卫老夫人亡夫封号的全称,她这么一报,别说是北赵太后,就算是北赵东齐南陈三国的国主都得降阶恭迎,他们敬的倒不是卫老夫人这个人,而是表示对卫氏所代表的天下儒林的敬重。
可是北赵太后却是个没有什么学识,目光又短浅的寻常妇人,她自小就没有被按着王后的规矩来教养,而时势将她推到了北赵继后的位置。前任北赵王在世之时,继后极为老实安分,也就是她当上太后之后,本性才真正暴露了出来,在她的心中,北赵能否一统天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娘家石家能否保有长长久久的荣华富贵。
“太后娘娘宣卫齐氏携孙女上殿……”片刻之后,春晖殿中传出一声尖利的太监之声,险些没把卫老夫人气的背过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