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沈建华说完后在古筝前坐下双手自然的抬起摆在琴弦上开始弹奏,琴音“像小溪那泉水叮咚,又有着忧伤,好似那山谷的幽兰,也不少那份气概,好像一位英雄豪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山涧泉鸣,似环佩铃响。空灵之声令人忆起那山谷的幽兰,高古之音仿佛御风在那彩云之际。古筝的琴声让人陶醉的、让人仿佛生临其境”。

乐曲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此曲慢板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抒情,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骤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十足的图画。乐曲的高潮过后,更是别有洞天,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晚霞映照着万顷碧波,天水相连,波光粼粼,老渔翁满载而归,晚霞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照得通红通红。

陈梦涵还有后面的众多家长好像可以从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这些,甚至更多的细节。

一曲终,倾听乐曲的人们仿佛还置身其中,不可自拔,真正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

很多从未听过古筝曲的人们已经为它着迷沉醉疯狂的爱上了这种古典乐器所弹奏出来的音乐。整间琴室自发的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沈建华看着众人陶醉的神情微笑着解说到“这是一首古筝独奏曲,是树华先生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古筝曲的新纪元为后人所熟知”末了又对着小朋友们加了一句“好听吗?想学的话可要好好的学习哦”。

“好听…”众多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普遍年龄是在8—10岁左右。

“恩,今天我先将基础入门的东西教授给你们”沈建华满意的点了点头。

“首先我给你们讲解一下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说完招呼两个家长帮忙抬起古筝侧向面对众人一一解说古筝各部件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佩戴义甲,各位家长可以协助孩子们一起”沈建华的话音刚落,在后面观看的家长们都来到了自家孩子的身边。

沈建华看众人已经就位了,于是继续解说“首先从调弦盒内取出义甲一共是两幅8枚,将其中两枚弯曲的拿出来,佩戴在左右手大拇指的指肚上面,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还有佩戴时只要露出指尖部分就可以了大约0。5厘米左右”说完演示了一遍。

刘如宣看完后动作娴熟的帮着陈梦涵将拇指的义甲佩戴上了,接下来继续观看其他手指的佩戴。

沈建华看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都已经佩戴好大拇指了开始解说下一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也是露出指尖部分就可以了大约0。5就可以了”话毕继续高举手演示给众人看。

陈梦涵在母亲的帮助下将义甲全部佩戴好后坐等老实开始讲课。心理有些好奇“为什么母亲帮忙带义甲的动作似乎娴熟并不像是第一次佩戴一样”。并没有问出口随着沈建华教学的开始也就将这个疑问压下去了。

沈建华面对众人在古筝前坐定解说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要

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记得姿势一定要松弛,自然”说完后走下台一一检查了每个人的姿势。

沈建华在一一检查过后重新站在台前问出了一个问题“知道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陈梦涵快速的将眼前的古筝扫了一遍然后举起手来在得到沈建华示意回答后答道“老师古筝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沈建华肯定了陈梦涵的回答“这位同学观察很入微,回答的很好”,“同学们先找一下绿色的弦,绿色琴弦在古筝中都唱”5“也就是(sol)我们可以看到一共有四根绿色的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的意思是高音(sol);中音(sol);低音(sol);倍低音(sol)”。

“给你们10分钟认一下弦顺便休息一下,后半节我们进行认弦联系和指法的讲解”。

陈梦涵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早已经烂熟于心了,之后找自己老妈聊天去了。

10分钟很短暂很快就过去了,沈建伟抱着一小叠纸重新进入琴室继续开始授课“好了下面我们开始认弦联系,千万记住细的是高音,粗的是低音,越靠近自己的越高”。

“我报出音名,你们在古筝上指出来。第一个中音(sol)”说完一一检查,将一些重低音顺序还是搞错了的同学的手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之后报出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每位同学都能准确辨别后开始下一步的指法讲解、练习。

沈建华看向众人单手举起“来同学们先伸出一只手,五个手指向掌心抓,感受一下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多试几下”。

“接下来咱们弹奏古筝的两种指法分别是‘勾’,‘托’”。

“‘勾’;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sol)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你们看着我”然后将‘勾’的手法演示了一遍就让学生自己练习。

陈梦涵一整节课都在认真的听课这一指法在看沈建华示范后就已经会了,所以操作的很熟练但是并没有自满依旧很用心的练习着。

沈建华对于这个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不光是因为前段时间公园的偶遇,主要还是被她上课时的专注还有自身散发的自信所吸引,让人不自觉的想要靠近,对于她已经能熟练的弹奏‘勾’但依旧用心练习的态度更加的欣喜,心中不由萌发了一个长久没有实现的想法,同时决定加大对陈梦涵的关注继续考察一下。

沈建华定了定心神看众人练得差不多了就继续讲解第二种的‘托’;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sol)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依旧在演示了一遍后继续指导。

在陈梦涵这边又停留了一会儿看着她熟练的弹奏着,觉得她是个十分有天赋的孩子,毕竟自己才演示了一遍就已经能弹奏的很熟练,其他人都还在生涩的摸索中呢,想当年自己也没有这么强的领悟力吧,还是靠回家后慢慢练才熟练起来的。

沈建华出于爱才之心发现对于‘勾’和‘托’对于陈梦涵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所以从讲台上取出两张纸是对于古筝演奏技法和指法的集合交给陈梦涵让陈梦涵自己对照着练习,并嘱咐一定要熟记于心,因为要看懂古筝曲谱就必须要清楚的明白上面的一些弹奏符号是念什么,要怎么弹奏。

陈梦涵将之拿在手里挨个看着熟记,有什么不明白的就会询问沈建华,当然悟性极高的陈梦涵只要看着沈建华演示了一遍就明白了,很快就将各种手法一一掌握了并能很熟练的弹奏出来。

沈建华惊讶到了,评价陈梦涵天才也不为过啊,真是天生学习古筝的料,没有打扰陈梦涵的练习,沈建华思考着脑海中的想法。

“叮铃铃…”表示着课程结束的钟声敲响,沈建华布置了一下课后任务,然后将陈梦涵和刘如宣留了下来。

------题外话------

古筝修身养性。很好,求评价求评价。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