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齐桓公喜欢紫色,齐国老百姓都争着穿紫色衣服。现在民间流行高髻,都是受到命妇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居上之人不能不谨慎。”月奴点头表示同意。尺带珠丹也跟侍卫一样看花灯,尺带珠丹感叹地说:“大唐的上元节,真是比吐蕃要隆重得多,连习俗都比吐蕃隆重。”

尺带珠丹走到猜灯谜的摊位面前,觉得礼品很精致,就停下来猜几个灯谜。尺带珠丹所猜的灯谜都猜中,摊主拿了一些礼品给他。由于老百姓太多,把唐中宗李显、韦氏和金城公主冲散。月奴担心地说:“公主,我们与陛下、皇后娘娘失散怎么办?”金城公主镇定地说:“不用担心,到时候我们到宫门那里等父皇和母后就行了。”月奴“哦”了一声。

金城公主和月奴到另一个猜灯谜的摊位面前,停下来猜几个灯谜。同样所猜的灯谜都猜中,摊主拿了一些礼品给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行走,本来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知道被谁推了一把,就要摔倒到地上的时候,手被人扶了一把。“姑娘,你没事吧?”一个好听的声音,传进金城公主的耳中。

金城公主抬起头来,看到的是一名气宇轩昂、满脸胡子的男子。金城公主感谢地说:“多谢公子扶小女子一把。”尺带珠丹看见金城公主的国色天香,心跳顿时慢了半拍。老百姓从他们身边走过,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互相看着彼此。仿佛身边的一切全是空气,剩下的只有他们两人。

月奴看见他们颇感尴尬,于是咳嗽几声,两人迅即回过神来。金城公主说:“看公子的打扮,似乎是吐蕃人。”尺带珠丹说:“没错,在下的确是吐蕃人。在下是一名商人,刚刚才在洛阳做完生意。适逢今天是上元节,所以就出来走走,凑凑热闹。”金城公主看见侍卫手上拿的礼品,说:“想必公子猜对不少灯谜。”尺带珠丹点一点头。

尺带珠丹看见月奴手上拿的礼品,说:“彼此彼此,姑娘也猜对不少灯谜。”金城公主微微一笑,尺带珠丹觉得这个笑容很迷人。金城公主问:“还没有请教公子高姓大名。”尺带珠丹说:“在下尺带珠丹。”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不知公子做的是什么生意?”尺带珠丹说:“是丝绸生意。”

金城公主说:“看公子的样子,生意应该不错。”“姑娘你是如何得知?”金城公主说:“公子的衣服质料上乘,如果生意不好的话,又怎么会有这么名贵的衣服呢?”尺带珠丹笑了一下,说:“姑娘真是好眼力,在下佩服。”金城公主一边走,一边给尺带珠丹介绍。尺带珠丹问:“在下还不知道姑娘芳名。”

“小女子姓李,名奴奴。”尺带珠丹问去哪里?金城公主说带他去吃元宵。他们进入一家客栈,叫了四碗元宵。尺带珠丹问:“这就是元宵?”金城公主点一点头,说:“元宵要趁热吃才好吃的。”说完就吃下一颗元宵。尺带珠丹看见金城公主吃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吃起来。金城公主问好不好吃?尺带珠丹说好吃。

尺带珠丹说:“这些元宵吃起来软软糯糯,感觉很特别。”金城公主说:“我们这些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先把馅料拌好,和匀之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再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江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为元宵。”“想不到才这么简单。”尺带珠丹上下打量金城公主,说:“从李姑娘的衣着打扮和言行举止看来,是一名千金小姐无疑,居然会知道元宵的做法。”

金城公主说:“凡是我喜欢的食物,我都会问我们家厨子的做法,所以我就知道。”月奴说:“我们家小姐会的东西有很多,公子你慢慢就会知道了。”尺带珠丹点一点头。“公子,我记得现在的吐蕃赞普也是叫做尺带珠丹,你不会就是他吧?”尺带珠丹心里一惊,他没有想到金城公主会这么聪明,一下子就猜到自己的身份。

尺带珠丹恢复镇定,笑了一下说:“李姑娘真是开玩笑,虽然在下与赞普的名字一模一样,但是在下绝对不是赞普。要不然就不用做生意,坐在王宫里面过着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金城公主也笑了一下,说:“小女子也觉得公子不是,只是一听说公子的名字,就联想到吐蕃赞普。”“李姑娘,府上跟在下一样也是做生意的吗?”金城公主回答是。

他们离开客栈,在街上再走一会儿。尺带珠丹说:“时候不早了,在下是时候回客栈休息了。”金城公主含情脉脉地看着尺带珠丹,问:“公子什么时候回吐蕃?”尺带珠丹说明天。“我们还会再见吗?”尺带珠丹一片情深地说:“有缘的话,我们一定会再见的。”两人互相望着彼此,好像要把彼此深深印在脑海里。

月奴在金城公主耳边,悄悄地说:“公主,我们要回宫了,要不然陛下会担心的。”金城公主往皇宫的方向走,一步三回头地看尺带珠丹。侍卫说:“赞普,李姑娘已经走远了,我们走吧!”尺带珠丹仍然站在那里,喃喃地说:“奴奴”。

唐中宗李显见天色已经很晚,不放心金城公主回公主府,就让金城公主住在韦氏的寝宫。金城公主躺在床上,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尺带珠丹的样子。久久不能入睡,后来就干脆坐在床上,双手抱膝。金城公主说:“李奴奴,现在才第一晚,你就睡不着,以后怎么办?”过了一会儿,又躺回床上。

漫漫长夜,睡不着的又何止金城公主。尺带珠丹在床上,想着金城公主的样子,想着想着就笑起来。尺带珠丹说:“奴奴,你要等我,你一定要等我。”第二天,尺带珠丹和侍卫带上包袱、拉上马匹走出客栈。尺带珠丹往金城公主离开的方向看,希望能够看到金城公主的身影。等了一会儿,都等不来金城公主。侍卫说:“赞普,也许李姑娘有事来不了了,我们上路吧?”尺带珠丹和侍卫跨上马匹离开。

金城公主在凉亭里面弹琴,月奴问:“公主,你在想公子吗?”金城公主说:“古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本宫现在体会到了。无论本宫做什么,想到的都是他。”“公主,你会跟公子一起吗?”金城公主站起来,上前几步说:“本宫是希望能够跟尺带珠丹在一起,但是……”月奴问:“公主是担心陛下和皇后娘娘不同意?”

金城公主说:“月奴,不枉我们做这么多年的好姐妹。虽然吐蕃再次归顺大唐,但是之前实在太僵了,而且尺带珠丹只是一名商人。”“公主,你不需要过于担心。虽然公子不是王亲国戚,但是他是一名商人。家财万贯,也不会辱没公主。再说,陛下和皇后娘娘这么疼爱公主。只要是公主喜欢的,陛下和皇后娘娘一定会同意的。”

金城公主叹一口气,说:“事情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囊·赞蒙多收到消息,尺带珠丹回来,就站在宫门那里等。当看到尺带珠丹的身影,那囊·赞蒙多开心地笑起来。尺带珠丹下马,走到那囊·赞蒙多面前,说:“母亲,孩儿回来了。”那囊·赞蒙多用手抚摸尺带珠丹的脸,有些激动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那囊·赞蒙多拉着尺带珠丹的手,回到自己的寝宫。她命厨子为尺带珠丹准备菜肴,尺带珠丹一边吃,一边讲述所见所闻。尺带珠丹有些害羞地说:“母亲,孩儿在长安认识一位朋友,她是一名姑娘,我们之间很投契。”那囊·赞蒙多笑了一下,说:“你很喜欢这位姑娘,对吗?”尺带珠丹点了点头。

“那位姑娘是什么人,你知道吗?”尺带珠丹说:“她叫李奴奴,是一位千金小姐,家里是做生意的。”那囊·赞蒙多问:“她的为人如何?”“善解人意、知书达礼、平易近人。”那囊·赞蒙多点了几下头,过了一会儿说:“尺带珠丹,听你这么一说,母亲就知道那位姑娘是一位好姑娘,很适合做我们梅阿迥家的媳妇。”尺带珠丹眼前一亮,惊喜地问:“母亲,这么说来你同意了?”

那囊·赞蒙多点了点头,尺带珠丹开心地表示感谢。那囊·赞蒙多说:“虽然母亲是同意,但是也要问问你祖母的意见。”“母亲同意,孩儿相信祖母也不会反对。”那囊·赞蒙多叫尺带珠丹好好休息,其他的事情日后再说。没庐·赤玛类听说尺带珠丹回来,就到尺带珠丹的寝宫看他。

没庐·赤玛类上下左右打量尺带珠丹,笑了一下说:“长安的食物一定很好吃,要不然就不会长胖了。”尺带珠丹不好意思地说:“孙儿也觉得自己长胖了。”“跟祖母说说,你在长安的所见所闻。”尺带珠丹就告诉没庐·赤玛类。没庐·赤玛类说:“今天先聊到这儿,祖母命人为你沐浴、更衣,之后好好睡一觉。到用膳的时候,祖母再叫你。”

尺带珠丹向没庐·赤玛类表示感谢,没庐·赤玛类就离开。金城公主在御花园散步,碰巧遇见李守礼和何氏。李守礼和何氏向金城公主行礼,金城公主把他们扶起来,说:“父王、母妃,女儿已经说了,你们……”李守礼说:“本王知道,但是毕竟是在宫里,这些礼数是必不可少的。”何氏关切地问:“奴奴,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月奴说:“王妃娘娘,公主得的是心病。”李守礼和何氏觉得很纳闷。金城公主说:“女儿爱上一个人。”于是就把自己与尺带珠丹的事情说出来。何氏笑了一下,说:“我们的奴奴今年十八岁,是时候要想一下自己的终生大事。”李守礼问:“奴奴,难道那位公子没有说什么时候来长安吗?”金城公主摇了摇头。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迟早会得病的。”何氏叫李守礼想想办法。李守礼叫金城公主画一幅尺带珠丹的画像,交给到吐蕃经商的朋友,叫他们帮忙找一下。李守礼握着金城公主的手,说:“奴奴,你不要担心,本王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金城公主点一点头。一个月之后,李守礼和何氏进宫,金城公主紧张地问:“父王,你那位经商的朋友有公子的消息吗?”

李守礼和何氏互相看一眼,何氏握着金城公主的手说:“奴奴,等会儿无论说什么,你都要冷静。”听见何氏这样说,金城公主就知道不会是好消息,不过还是点一点头。李守礼说:“那位经商的朋友回来告诉本王,说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尺带珠丹这个人。”李守礼和何氏目不转睛地看着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冷静地说:“父王,你替女儿谢谢你那位经商的朋友。”李守礼说:“你放心,本王会的。”何氏说:“奴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就说出来。”金城公主说:“父王、母妃,女儿跟尺带珠丹聊天的时候,感觉到他不是一个说谎的人。一定是出于什么原因,才没有找到他。”何氏还想再说什么,李守礼阻止她。李守礼说回雍王府,就拉着何氏离开。

晚上,金城公主双手抱膝坐在床上。金城公主说:“尺带珠丹,你到底在哪里?我很想你,我真的很想你。”之后就哭起来。这天皇宫正在办喜事,主角是唐中宗李显和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仆射上官仪的孙女,她诗文出色、容貌秀丽,对于国家政事的处理有一整套的策略。

在安乐公主与武崇训的婚宴上,唐中宗李显与上官婉儿邂逅。唐中宗李显爱上上官婉儿,不久就册封她为昭容。昭容仅次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位于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之列,官位正二品。文武百官争相给唐中宗李显和上官婉儿敬酒。到金城公主敬酒的时候,特地为唐中宗李显和上官婉儿作了一首诗,哄得唐中宗李显开怀大笑,而上官婉儿也对金城公主所作的诗颇为赞赏。

金城公主陪韦氏在御花园散步,金城公主问:“母后,父皇他立新妃,你会不会不开心?”韦氏说:“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后宫三千,之前本宫已经有心理准备。本宫与陛下共过患难,无论陛下怎样宠爱上官昭容,都代替不了本宫。”

上官婉儿在御花园散步,巧遇正出宫的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向上官婉儿行礼,上官婉儿说:“本宫听说公主你是沈大人和宋大人的学生。”金城公主回答是。上官婉儿说:“怪不得公主的诗会有两位大人的影子,不过细心品味会发现有所不同。”跟着就毫不吝啬地说出那天的赞赏。

金城公主谦虚地说:“上官昭容过奖了,其实论诗词歌赋,儿臣是比不上上官昭容的。”“公主你妄自菲簿了,本宫今年已经三十七岁,而你才十八岁。假以时日,公主一定会超越本宫,成为一代才女。”金城公主说:“儿臣不求超越上官昭容,只求不离上官昭容太远就好。”金城公主跟上官婉儿聊了一会儿,就回到公主府。

金城公主以为上官婉儿很难相处,跟她交谈之后才发现她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对她充满好感。唐中宗李显特地命御膳房,做了上官婉儿喜欢吃的菜,上官婉儿觉得很开心。吃着吃着,突然金城公主跪倒在地上。金城公主的动作,吓坏唐中宗李显和韦氏。韦氏问:“奴奴,好好的为什么要下跪,快点起来说话。”

金城公主说:“父皇、母后,儿臣有喜欢的人。”唐中宗李显惊喜地问:“奴奴,你说的是真的吗?你不是哄朕和皇后开心的吧?”“儿臣没有说谎,儿臣的确是有喜欢的人。”韦氏纳闷地问:“怎么之前没有听你提起过?”金城公主说:“这些天,儿臣都在思量怎样对父皇、母后说?”“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家里从事什么?”

金城公主说:“他叫尺带珠丹,是一名吐蕃商人,做的是丝绸生意。儿臣跟他是在上元节那晚认识的,我们是一见钟情。儿臣此生只会嫁给他一个,希望父皇、母后成全。”听完金城公主的话,唐中宗李显面色铁青,他没有想到金城公主会喜欢一个吐蕃人。唐中宗李显说:“奴奴,你要求什么,朕都会答应你,唯独这件事不能答应你。”

金城公主问为什么?“因为你喜欢的是吐蕃人。”金城公主不解地问:“父皇,儿臣不明白你的意思。”唐中宗李显说:“自从太宗皇帝和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大唐与吐蕃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差。当时的大相钦陵在边境打仗,另一位大相也就是钦陵的兄长赞悉若,联合突厥攻打安西四镇。吐蕃三番几次的攻打大唐,有多少老百姓被他们杀死。如果不是有精兵良将在,恐怕大唐已经被吐蕃所灭。”

金城公主说:“这些事情儿臣都知道,可是这都是以前的事情,吐蕃已经跟大唐重归于好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兵良将,再加上发生内乱,才不得不与大唐修好。”金城公主说:“父皇,尺带珠丹只是一名商人,这些事情与他无关。”唐中宗李显强硬地说:“奴奴,你嫁给谁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嫁给吐蕃人。”

金城公主大声地说:“儿臣说过,此生只会嫁给尺带珠丹一个,其他人儿臣绝对不会嫁。”唐中宗李显很生气,他打了金城公主一个耳光。金城公主定定望着唐中宗李显,眼眶红红的。唐中宗李显想不到,自己会打金城公主一个耳光,当即愣一下。金城公主跑出去,月奴也跟着跑出去。

看见金城公主的样子,唐中宗李显已经后悔,可是他拉不下面子。韦氏知道唐中宗李显的所思所想,她一面为唐中宗李显顺气,一面说会劝劝金城公主,还说会为两人和好。金城公主跑到御花园,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月奴跑到金城公主身边,跪倒在地上,不知所措。金城公主抱着月奴哭,月奴用手轻拍她的背以示安慰。韦氏到公主府探望金城公主,金城公主的脸色苍白,韦氏看见觉得很心痛。韦氏说:“奴奴,陛下只是一时生气才打的你,他不是故意的,事后他也很后悔。”金城公主说:“母后,从小到大儿臣都很少要求什么。”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