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妃见过宣玉儿后,相当神速的将宣玉儿进门日子定下。对宣玉儿来说,唯一的缺憾是,皓王不可能亲自到场拜堂。没有新郎出席,这可如何是好呢?
杨嬷嬷眼珠一转,跟刘太妃报告:“奴婢见咱们后园养的一只大公鸡,毛色鲜亮,有七道冠,冠色鲜红!”
刘太妃初起愣了一下,回过神后顿时恼怒道:“胡说八道,这能拿去替代皓儿么?”
“这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又不宜声张。”杨嬷嬷腆着老脸,弱弱的说道。
原来,刘太妃见那宣玉儿,无论言行举止,样貌性情到有七八分与玉奴相似。不是原装的,能找到完美替代品也是很不错的。顾虑到皓王的心情,刘太妃便爽快应下,还下意识的希望赶快将宣玉儿抬进王府。等皓王回京,反正已是成事实,总不可能仵逆母亲,将人赶回去。
“罢了罢了,红莲你总归得多操心点,你拿主意办妥便是。总之,冬月十八将人迎来就成。”刘太妃话落,挥退杨嬷嬷,揉着头歪在榻上歇息。
五日之后便是冬月十八,这是年内最后一个宜嫁娶的黄道吉日。时间太紧,什么纳采,问名,纳告,纳征,请期全部都得省略,直接进入亲迎拜堂阶段。
侯夫人王氏非常无奈,这也太委屈她亲亲的宝贝女儿。新娘子宣玉儿倒是不觉得自己委屈,好歹也是王府八抬大轿迎娶的王妃。更何况那么多嫁妆呀,宣玉儿非常感谢母亲为自己周祥盘算。
十八日,王府遣了两顶喜轿至侯府接新娘。
玉儿起个大早,羞羞答答,欢欢喜喜。任凭王氏与肖妈妈给自己上妆打扮。看着庶妹宣珠儿,极力压下的羡慕嫉妒,玉儿更是得意洋洋。
一忽儿,吉时到,新娘子起身上花轿。玉儿在肖妈妈和喜婆搀扶下,鞭炮炸响,锣鼓喧天,自个走着上轿。妹妹出嫁,长兄宣思维紧赶慢赶终是赶不上送嫁。
两抬喜轿后面跟上陪嫁的十里红妆,绕着京都辅开小半城。
京都百姓纷纷赞叹不已,云阳侯府真是有情有义。皓王伤重,有今天没明天的,侯府义无反顾送女出嫁,还陪上丰厚嫁妆,怎不叫人叹服!
一个时辰后,两抬喜轿进了王府。喜婆满口吉祥,将新娘扶下轿。杨嬷嬷亲自从另一抬轿中,抱下只漂亮公鸡走在前头。
宣玉儿头盖喜帕,一步三摇,娇娇弱弱,随后提裙迈过门槛。
堂中高声唱道:“一拜天地!”
宣玉儿忽然想到,皓王也不在京都,人家正在边城缠绵病榻之上,这会儿跟谁拜堂来着。
“二拜高堂!”
不待玉儿看清,二拜又响起。这一拜玉儿清楚瞧见,高堂上只有老王爷的牌位。
“夫妻对拜!”
玉儿随着喜婆牵引,盈盈拜下。起身时努力在喜帕缝隙中见到,自己对面傲然立着一只鲜亮的大公鸡。
杨嬷嬷抱着公鸡,手牵红绸,喜笑盈盈,侧身将鸡头按下,来个公鸡三点头。
宣玉儿不可置信,猛然将头盖掀起,指着公鸡,气得嘴唇青紫,抖着指尖,半晌发不出声来。
半刻钟后,只听玉儿尖叫道:不……
随即晕倒在喜婆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