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一代大帝乾隆帝死于养心殿,举国哀痛。尤其是荣亲王颙琪,更是心痛的不能自己,那个最疼最爱自己的皇阿玛在深夜离开了自己,甚至没有一丝征兆,自己更是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他自责,后悔。可是他一切的情绪都挽回不了这个既定的事实,他的皇阿玛,天下万民的主宰,在这一刻……离世了。是的,乾隆帝不是如历史般在1799年驾崩,而是提早结束了他那伟大的一生。而他的五子颙琪也并没有英年早逝。历史,从这里开始脱离轨迹。出现偏差的历史又会演绎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国丧第一天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确定新皇继承人,清朝的规矩,皇帝身前不立太子,而是把拟有皇位继承人的圣旨摆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只有等皇帝驾崩,众亲王才可以一起当众拿出圣旨宣读,所以这国丧的第一天所有王公大臣和后宫妃子都在大殿等着圣旨出世的那一刻,宣读了圣旨,确定了皇位继承人,胜利的人自然是欣喜万分,而失败的人可能就要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心了。站错队,不但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升官进爵,甚至一不小心可能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进去了。众人紧张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
不过卯时一刻,大家就都在大殿中聚集齐了,等着纪晓岚宣读圣旨。纪晓岚是乾隆在时的重臣,一生为官清廉,更是忠心耿耿,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明官员都很信服他。所以由他来宣读圣旨最合适不过。
卯时三刻,太监首领王忠尖尖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请大学士纪晓岚宣读圣旨。”纪晓岚上前几步,站于众人前面,看着大家跪下高呼万岁之后才从王忠手中恭敬的接过圣旨,展开。此时的他也是有些紧张,虽然大家心目中都明白皇位大概会传给哪个皇子,但是皇上的心思亦是深不可测的,万一不是自己看好的荣亲王,那自己这一手经营起来的荣耀也差不多到头了,老了老了还很有可能晚节不保,毕竟大家都清楚,皇上身前虽然待荣亲王与别的阿哥不同,但是对于令贵妃的几个阿哥也是不错的,何况皇上对于令贵妃一向宠爱有加,而反观愉贵妃,若不是她生了个好儿子,可能这贵妃之位也没有她的份。所以虽然明知道圣旨里面写的是些什么,纪晓岚还是免不了一番担忧,不过,他看了看跪在大殿中那些心思各异的众人,缓缓的打开了圣旨,清了清嗓音,开始宣读先皇的决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勤勉为国,立志为祖宗基业立下些微功劳,天不负我,在朕登基四十余年,国泰民安,与子嗣亦无愧于先祖……”凡此总总从开国讲于自身功绩,洋洋洒洒一大片,听得众人昏昏欲睡确又提心吊胆,最后在众人几欲昏迷之际,纪晓岚才念道“朕之子嗣中,皇五子荣亲王颙琪,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听完了圣旨都谢旨起身,大部分的人心里都松了口气,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的主子马上就要成为皇上了,而他们就成了皇上的元老级大臣,只要以后万事小心,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是少不了了。但也有一部分的人脸色惨白,心中的希望成了泡影,好日子也将要到头。令贵妃最先失声尖叫,“不可能的,不可能的,皇位应该传于我儿颙琰的,怎么会是颙琪,纪大人,肯定是你看错了,是你看错了圣旨,要不就是你篡改了了圣旨,纪晓岚,大庭广众之下你篡改圣旨该当何罪……”令贵妃已经失去了理智,她的儿子没能当上皇帝,别人也就罢了,当上皇帝的还是她的死对头的儿子,愉贵妃是怎样失宠的,她的儿子当年又是怎样差点惨死的她一清二楚,她自己做过的事,她想忘都忘不了。如今人家春风得意了,难道还会放过她和她的孩子们。必须阻止颙琪登上皇位,这是令贵妃心中唯一的想法了。
“额娘,你伤心糊涂啦,纪大人怎会做这样的事情,皇阿玛也从来没说要立我为储,只是时常告诫我要时时事事要以五哥为榜样,要多多协助五哥。”颙琰无疑使聪明的,他明白没人敢在圣旨上做手脚,他以于皇位无望,她的额娘此时还说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话,如果此时他再不表明态度,那他们真的是要被当做乱臣贼子处死了。
被儿子这么一喝,令贵妃也清醒了过来,她其实也明白他们真的大势已去,再闹下去只会死得更快。她儿女成群,不能与他们的安危不顾。她还得好好的活下去。“纪大人对不住了,皇上突然驾崩,嫔妾实在是伤心过度了,纪大人的为人处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妾身实不该在这种大事上怀疑大人的人品。”不得不说令贵妃在后宫称霸多年不无一点道理,她的心智,头脑都不输于任何男儿。
“纪大人,额娘因伤心而突发癫狂,口出癫狂之语,还请纪大人见谅。”颙琰适时的出口帮着他额娘解围,又转向颙琪道:“臣弟自愧不如五哥,也从未有与五哥争夺皇位之心,臣弟从小受到皇阿玛的教育都是要多向五哥学习,时时都要牢记五哥是我们众兄弟的榜样,并不敢忤逆五哥的。”
“弟弟之心,五哥自然是明白的,令贵妃伤心过度本王也是理解的,单看额娘伤心欲绝的样子本王也能明白令贵妃的心情,癫狂之语不可信,本王又怎会在意。众位大臣也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弟弟还是要多多安慰令贵妃,免得贵妃伤心过度,伤了身子就不好了,后宫还要贵妃主持大局呢,病倒了可怎么好。”颙琪并没有因为令贵妃的话而情绪波动,依然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愉贵妃也并没有插话,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让不少老臣看了暗暗点头,暗赞皇上的眼光果然不错,要当一个好皇帝,沉得住气是基本心智。自然众人对于十五阿哥颙琰也有了新看法,此子心智不凡,若让他发展下去,朝中必不得安宁。
纪晓岚与众大臣听新皇颙琪都说是癫狂之语不可信,他们自然也不会去追根揭底,都借坡下驴打了哈哈,现在最重要的是先皇的丧礼,而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一场风波在快要酿成之时就这样散去了,接下来大家忙的还是新皇的丧礼,令贵妃也不再发癫狂,只是默默垂泪,不能自己。
转眼之间到了新皇登基的那天,丧礼已过,接下来就是百废待新的时刻。一朝天子一朝臣说的真是一点都不错。颙琪刚刚登基就更换了大批朝臣,他并不怕自己刚登上皇位根基不稳,因为朝中有大部分人是支持他的,他更换的不是贪官污吏就是朝廷蛀虫,没有人刚反驳他,甚至一些亲贵的心腹被罢官免职都无话可说。先皇乾隆在时随歌舞升平,不过好日子过久了难免会有一些狂妄自大之人,颙琪早就想把这些蛀虫拔而除之,如今他终于做到了。
新皇登基,不仅更换了大批朝臣,还有最基本的更换年号,颙琪登基,改年号为定坤,有一定乾坤之意。不过令人诧异的是颙琪不但改了年号,连国号都改了,改“清”为“青”。更换朝臣,改年号事小,可以说这是新皇上任的必备之事,但是这改国号事就大了,大部分官员都反对,不过碍于纪晓岚等大臣都同意而罢了。
除此之外就新皇登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过是封了自己额娘愉贵妃为太后,令贵妃为令贵太妃,还有一些先帝妃子为太妃之外就是封了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为皇后,侧福晋索绰罗氏为瑶妃,侍妾胡氏为柔贵人。颙琪妻妾不多,从前在王府的也就那么三个。登基之后太后念其后宫伺候之人太少,遂做主又给颙琪选了几个小官员家的女之入宫封为常在贵人不等。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这个官还是个皇帝,这火就烧得更不得了了。自颙琪登基后,除贪官;安抚百姓;培养亲信;整改外交;修补新律……忙得不可开交。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令贵太妃再也没说过什么颙琰才是皇帝之类的话,背后也没什么小动作,颙琰也是安安静静待在前朝,从不跟自己作对。不知是真的放弃了还是蛰伏着在他松懈的时候咬他一口。不过再怎么说他暂时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烦恼他的是另外一件头疼事。
“皇上,太后说让您前往慈宁宫用午膳。”新的首领太监赵珲向正在养心殿批改奏折的皇帝道。
“唉,皇额娘又来了,说是用午膳,还不是让朕选秀。走吧走吧,今天说什么也要把这事解决了。”
赵珲只是捂着嘴笑,也不敢搭腔,免得莫名其妙的又是被一顿臭骂。这几天他可是为这事被皇帝骂过好几回了。现在也是学乖了。
“赵珲,去慈宁宫。”皇帝也不拖泥带水,好似知道反正也躲不过去。
------题外话------
本人第一次上传小说,有不足之处望大家多多提出意见,一定虚心接受并改进,也请大家多多支持。第一次,话不多。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