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按习俗,过年早上吃猪儿粑,结果,李家的人,到天光大亮还没能蒸出来一笼。
“小佳,你们吃没?”李氏看门边站的两个孩子眼巴巴的望着,招呼道。
“没,娘还没做好!”幼儿摇头,一脸的委屈。家家户户都端着碗吃着喷喷香的粑粑,娘总说没做好,让等,可,等到前背贴后背了,还是没做好。
“哎呀,燃起来了!”李氏正想安慰他们一句,听到了屋里的惊呼。
她三步并成两步走了进去,正看着女人揭了锅盖,满锅的明火,燃得明晃晃的。她却惊慌失措的站在那儿,不知道要怎么办。
李氏上前,操起水瓢一连舀了几瓢水倒进锅里,火熄过,浓烟起,一股焦臭味扑鼻而来。
过了好一会儿,待烟雾散去,李氏看到锅里,蒸猪儿粑的,居然是挤麻线用的麻蓝盖盖。那盖子是用的细细的黄篾编的,根本就不禁烧。这蒸粑粑,水不得过多,水多,就会漫上来,漫上来的粑粑得蒸成一锅,粘粘连连的,根本无法分成一个个的,说好听点,是不分家,说难听点,就是成糊糊状。
水太少,麻蓝盖盖一经高温,多烧几下就燃了。
锅里的现状就是:烧了一半的篮子,几个白色的粑粑掉进了水里,锅边的,烧得黑糊糊的。
“我真没用!”女人一看那惨状,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她的身边,是两个惊恐不安的孩子、老人婆面无表情、还有就是男人脸上写满了酸涩。
大过年的,这一家人,看得李氏心里都难受!
“没事没事,这燃起来了,说明明年会红红火火。”李氏连忙转移众人的注意力,说着吉祥话。
“李妹子,承你吉言!”老太太终于回过神,朝李氏扯出了一个笑,那笑,比哭还难看。
“婶子,大嫂,把这些东西收起来,晚一会儿吃也不要紧,我家还有一个空的粑粑遮子,我去给你拿来!”说完,不等他们回答,李氏就飞快的回家,在灶房墙壁上取了自家的一个遮了,就往李家赶。
“不要紧,重新来过就是了。用这个蒸就不会燃了。对了,遮遮上垫一层帕子或者菜叶子,这样更好!”李氏边帮忙做着猪儿粑,边教着女人。
两个孩子,从李氏帮忙做粑粑起,就没离开过灶房,
李氏索性好人做到底,又帮忙烧火,一直到蒸好这一笼粑粑,起锅了,她才离开。
“三嫂,刚才看你跑得飞快,拿着遮子跑到李家去干什么?”马氏见李氏回家,好奇的问道。
“唉,这人呀,连过年都过得不伸展!”李氏把那家人的情况轻声的说了,马氏摇头叹息。‘
“三嫂,说实话,现在,还只有我们这家人,只有你才把她们一家人当人看。你看看,这日子过得多艰难,他的亲戚些,四邻朋友,谁还来看照过一眼噢!”马氏瘪瘪嘴,人心,都是薄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