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二十丈之外,就已经开始投掷手榴弹.
其实这种投掷方法,是明军士兵的心得,两军对冲,如果严格按照投掷距离,那等到手榴弹在空中飞行到达目标时,目标早已接近至十丈之内,而此时手榴弹爆炸往往炸到的敌人的中间部队,对前锋伤害并不大,甚至没有.
只有在投掷距离外投掷,手榴弹落下之时,正好是敌人前锋到达之时.
三轮投掷之后,两军距离缩短成十丈,这时,明军骑兵阵列突然从中间一分为二,分别向左右穿插.
辽军骑兵本已经高高举起的弯刀眨眼间失去了目标,依战马的惯性,辽骑只能轻拨马头,追随明军骑兵而去.
但辽军并没有看到,明军骑兵最后排的马屁股下掉落了一些黑乎乎的东西.
其实辽军士兵就是看到,也无法对此做出反应.
战马冲锋的速度太快了,快到前锋某一个士兵只要一勒缰绳,至少有十数匹战马或冲撞或践踏,往他的身上压去.
于是,最悲惨的最致命的事情发生了.
密集的战马马蹄毫无错漏地踏在地雷上,这引起的爆炸不但炸乱了辽骑的阵列,更摧毁了辽军的战意.
明军骑兵甚至没有与辽军接触,就已经用火器杀死了至少两成的辽骑.
这种打击来士气来说.杀伤性太大.
辽军士兵不缺乏勇士,甚至可以说辽军士兵比汉人更嗜血.
但杀不死敌人,甚至连敌人都摸不到.就损伤两成兵力,这无疑使这支辽军失去了战斗意志.
明军骑兵策马狂奔,因为士兵们知道这地雷的威力可不是手榴弹所能比拟的.
飞溅的弹片可不会认识谁是敌人谁是自己人.
等到连串的爆炸声熄灭,明军骑兵已经冲出三里之外.
这时调头,却已经追不上逃逸的辽军骑兵.
朱匡业一边诅咒着,一边返回战场.
他大声地命令士兵们打扫战场,并向北,西,南三个方向派出了斥候.
刚打扫完战场.向西的斥候回来禀报,有两支骑兵队一前一后向这里迅速靠近.
朱匡业边上的蒋延昭,朱贵超二人马上就反应到这是蒋延嗣的巴东都.
蒋延昭,朱贵超二人建议朱匡业向西接应蒋延嗣.
朱匡业追问斥候,两支骑兵离此地还有多远.
斥候回答.约五里地.
朱匡业略一思忖,下令全军一分为二,南北驰出三里.
蒋延昭,朱贵超二人一想便明白了朱匡业的用意.
等明军南北向驰出三里地,蒋延嗣及其所部便呼啸而过.
而就在蒋延嗣及其部冲过之后.朱匡业便令明军骑兵迅速向中间合拢.
与追来的辽军正好拦腰相撞.
五千拦腰合击不足五百的辽军斥候.结果可想而知.
这支辽军前锋迅速被歼灭,而向东逃逸的蒋延嗣发现了身后的变故,也令麾下转向回来.
蒋延嗣四兄弟至此全部脱险,相拥庆幸.
但向杨业求援的任务却依然没有完成.
蒋延嗣死里逃生,此时却开始担忧主将丁思觐和第四军的安危.
"朱指挥使,你可否向北增援我部?"蒋延嗣从蒋延昭,朱贵超二人口中得知朱匡业是燕云陈延正麾下时,向朱匡业求援.
"当然,这本是某份内之事."朱匡业自然正合心意.辛苦出来一趟不容易,这下有了第四军的求援.他正好有了继续逗留的借口.
就是陈都指挥使在此,想必也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北上吧.朱匡业心中暗道.
闻听朱匡业答应北上增援,蒋延嗣随即令朱贵超向杨业传信,自己则率部队引领朱匡业部北上增援第四军.
可惜,朱贵超打死不同意由自己去传信.
蒋延嗣无奈,只好令麾下士兵向杨业传信求援.
蒋家兄弟与朱家兄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蒋延嗣娶了朱贵超的妹妹朱筱琴,而朱贵超同时也娶了蒋延嗣的妹妹蒋玉屏,二人互为郎舅,打断骨头连着筋.
蒋延嗣原是想让朱贵超能脱离险境,免得让妹妹做了寡,妇,可朱贵超又何尝不是怕蒋延嗣身死异乡.
这几个人确实不知道天高地厚,第四军三万人被六万辽军包围,仅凭他们五千余人就想北上替第四军解围?
真应了两个字,找死.
朱匡业出身石晋,一直追随陈延正,从弱冠至不惑,自然懂得敌强我弱,但他确实在燕云呆烦了,两年以来,眼见着辽军打草谷从古北,独石要隘路过,却克守于命令不得擅自出战.
身陷辽地的汉人们被契丹人蹂躏,在要隘哭求明军出兵帮助,哭得让朱匡业心碎.
多少次向陈延正请战,都
被回绝,如今难得有这一次机会,朱匡业自然不肯轻易放过.
而刚刚兵不血刃地击溃五千辽骑,并且击杀千余人,这更让朱匡业对麾下明军的战力有了过高的估计,他忘记了北方,是游牧民族骑兵的天下.
五千三百明军,自此踏上了北上救援之路.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明军已经靠近胜州.
朱匡业令大军慢下脚步,并向周围派出斥候.
稍息之后,斥候传来消息,北面二十里,有辽军镇守,数量不少于万人.
朱匡业等人自然猜到,这肯定就是包围第四军的辽军.
朱匡业与蒋延嗣商议,问道:"蒋校尉,你确定第四军眼下还在抵抗?"
蒋延嗣答道:"回朱指挥使,卑职昨日奉丁将军之命南下求援时,第四军虽然有些许伤亡,但没有失去抵抗力,卑职相信,丁将军必定能坚持得住."
朱匡业道:"如果凭我等五千余人兵力,要与优势辽军硬拼,恐怕不妥,但若趁其不备突袭,还是有希望打通与第四军的联系,不如,冒险一试."
蒋延嗣闻听,自然正中下怀,忙向朱匡业道谢:"卑职代丁将军感谢朱指挥使援救之恩."未完待续
(中文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