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郁闷才刚刚开始,在伦敦的金融巨头拒绝认购日本国债,英国政府正在借款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场准备已久的经济战,在远东正式发动,首先是在欧洲以及东亚市场上,华商突然集体发力,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再各大市场上卖出自己的纱布等纺织产品。仅仅只是保本的低价瞬间就强占了日本纱布的大片市场份额。已经上市的日本纱布出现滞销,而大量运往欧洲的产品则堆积在港口而无人问津。但是相对于清国市场,欧洲市场上的境遇还算好的,借助本土优势,华商产品价格本来就比较低,而一些商人在政府“善意”的提醒下,拒绝销售日本商品,而南洋北洋大臣,以及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人联名上书,痛斥日本纱布在大清和朝鲜的倾销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财税,大量白银外流。而在中枢还没下旨之前,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李翰章等人已经开积在港口而无人问津。但是相对于清国市场,欧洲市场上的境遇还算好的,借助本土优势,华商产品价格本来就比较低,而一些商人在政府“善意”的提醒下,拒绝销售日本商品,而南洋北洋大臣,以及两广总督张之洞等人联名上书,痛斥日本纱布在大清和朝鲜的倾销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财税,大量白银外流。而在中枢还没下旨之前,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李翰章等人已经开积在港口而无人问津。但是相对于清国市场,欧洲市场上的境遇还算好的,借助本土优势,华商产品价格本来就比较低,而一些商人在政府“善意”的提醒下,拒绝销售日本商品,而南洋北洋大臣,以及两广总督
什么?有人问还有没有王法?这个吗?这些为日本人做事的商人本来就不可能干净,难道还找不出什么问题?就算一时找不出,对于那些在当地一手遮天的藩镇大员们来说就算弄死几个,也没啥事,毕竟连中枢都对南北洋都颇为忌惮啊!如果说棉花问题仅仅是限制了日本的工业原料,那粮食问题可就是大问题了,日本的粮食很难自给,明治维新后,日本从朝鲜进口粮食补贴国内消耗,而在朝鲜的亲日派的帮助下,这条线路始终是日本人温饱的保证,但是现在怕是不行了,为啥呢?在清国驻朝的袁世凯的“运作”下。日本人发现从朝鲜购买粮食已经越发的困难,甚至最后一袋粮食也运不进来!!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就差对朝鲜动手了,可是这动手也仅仅只能说说而已,为啥呢?就算现在日本陆军比北洋强,你也总要跨海吧?只要北洋舰队而在朝鲜的亲日派的帮助下,这条线路始终是日本人温饱的保证,但是现在怕是不行了,为啥呢?在清国驻朝的袁世凯的“运作”下。日本人发现从朝鲜购买粮食已经越发的困难,甚至最后一袋粮食也运不进来!!恼羞成怒的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的粮食问题,就差对朝鲜
日本人实在没想到在一直对外“亲善”的清国政府居然会做出如此之事。(好吧,不是中枢做的,是下面的“藩镇”做的!)在抗议无效,想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又没这势力的时候,日本人骨子里的自卑终于占据了上风。没办法,认了吧。不过这一认可不要紧。国内的工业和百姓生计可成了大问题!大量的纺织品挤压在国外,不要说赚不到钱,就连在港口的驻泊费用以及已经入库的仓储费都是一个大价钱。日本国内各大企业算来算去,明显有些耗不起,万般无奈之下,部分小厂果断决定甩货或者直接拉回国内。而粮食问题则更加致命,工厂没有原料没有订货顶多是停工,可是一旦没有了粮食,你能不吃饭吗?面对在缺粮背景下的一**抢购狂潮以及升斗小民的抗议。日本政府知道单纯镇压是没有办法的。哪能怎么办?买粮食啊!于是乎,日本政府急忙通过各种渠道用储费都是一个大价钱。日本国内各大企业算来算去,明显有些耗不起,万般无奈之下,部分小厂果断决定甩货或者直接拉回国内。而粮食问题则更加致
“盖琳小姐,十分感谢您对北洋和大清所做的一切,请您放心,您所做的一切都会为您带来丰厚的利润。”徐杰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报酬问题我们以后再说,先说说你打算如何收场?难道清国与日本的经济战要继续打下去?这次日本国债肯定是卖不出去多少了,日本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使得日本在英国金融界的信誉直线下降。”盖琳问道。
“还不够彻底。只要索尔兹伯里首相还在台上,日本就依然有可能获得来自英国的贷款。部分英国政要依然有利用日本牵制俄国的想法。短期目标是让日本无法吃下2艘蛮横。(你让南洋一下吃下2艘蛮横也不可能。)而长期目标则是让英国与日本交恶!!”徐杰想了想说道。
“让两个国家交恶?这件事情实在是太困难了。”盖琳不由的摇了摇头说道。
“不,其实很容易。或许日本人自己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徐杰微微一笑。虽然伊藤博文不会去和俄国人联手,但是不代表日本国内没有人这样去做!!
今天早上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收藏还少了一个--!作者很伤心,决定今天化悲愤为力量,加更一章!!大家支持一下吧,就算暂时养着,也别扯收藏啊~~(中文看书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