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自1971年世界首台ct机诞生,由于其出色齐全的病情探测能力,ct摄影装置被广泛运用于医疗诊断.ct的成功研制,被誉为是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放射诊断学的又一重大突破.

然而,中国ct市场一直上演着"四国演义"——来自美国ce,德国东门子,荷兰菲利普,日本东信,日本岛津和日本日立六家公司垄断了这一巨型市场.

三年前,包括安东市中心医院在内的几家医院进口了3台ct机,每台售价约50万美元.然而,巨资购入的医疗设备根本没能调试安装成功.花费大量外汇引进的3台ct全部瘫痪,引起不少媒体关注,正如章程所问的,《科技日报》曾刊发《ct机事件始末》的长篇报道,把ct比喻成植物人!

在"ct事件"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后,安东市卫生局实行公开招标和限期承包,对外贴发了一张"招贤红榜".

安东工学院两位教师老师慨然揭榜,凭借他们在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在大约80天后,安东市中心医院的ct不但得以复活,并且整机性能和可靠性均大大提高.此后,他们远赴全国各地,让几台瘫痪的ct纷纷重生.

这是工学院值得骄傲的一笔,高院长当即让司机去请当时的两位老师和ct机研究项目负责人过来一起坐坐.

郑老师很年轻,似乎很少接触这样的场合,显得有些拘束,当提及ct机时却像换了一个人,他不无兴奋地回忆道:"让几台瘫痪的ct重生,这个结果令大家颇受鼓舞.当时就有人提出,现在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能够生产ct,我们中国人可不可以用上自己的ct?

也有人认为研发国产ct是天方夜谭,前车之鉴摆在那里,由于不甘心在ct项目上受制于人,87年时国家六部委就曾联合立项,投入一亿三千万元,组织全国44个大院大所的两千多人进行‘中华i型ct攻关’,但这个项目在去年黯然下马了.

我们在资金,人才和设备的投入上肯定跟‘中华i型ct攻关’没法比,人家都没搞出来,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甚至有人说要是我们能搞出来,他就从学校爬出去.去年六月份,院领导最终还是支持我们的想法,成立ct项目组,并提供资金让我们一心一意地攻关."

美国ce有ce医疗集团,德国东门子有东门子医疗,专门从事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销售.

一直以这两家国际巨头为奋斗目标的nb电气,当然也要开发自己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魏华铭这才恍然大悟,并对安东工学院的藏龙卧虎感到震惊.

客人们听得津津有味,项目负责人江老师也介绍道:"信心归信心,一开始研究便领教到了ct项目的‘厉害’.因为一块板子的芯片问题,项目两三个月毫无进展,动弹不得.我们只知道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没有资金添置更精密的设备,只能自己动手做板子去捕捉那种微小的差异,捕捉到微小差异后,我们还得去想这个差异的成因是什么.说实在的,芯片型号一模一样,这个差异真把我们难住了,如果说一定有差别,那这个差别只能是芯片的生产厂家不一样.索性换上同一品牌的芯片,结果问题迎刃而解.就这一个问题,我们项目组足足憋了两三个月,就像碰到了坚硬的墙壁……"

财神爷坐在对面,不诉诉苦怎么行?

高院长轻叹了一口气,倍感无奈地说道:"ct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都没搞出来,我们仍然硬着头皮搞,跟学雷锋没什么区别.为了支持他们搞,院里面就差砸锅卖铁啦!研发资源枯竭,不怕诸位笑话,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早在三年前,沪江医疗器械公司就宣称研制出第一台国产全身ct样机,报道铺天盖地,却没有了下文.真正把ct做起来,真正让中国进入"ct俱乐部"的就是眼前这几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老师.

不久的将来,他们将研制出第一台样机.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再过十几年,他们还会相继研制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磁共振仪,数字x光机,彩超等涵盖诊断影像解决方案,常规检查解决方案,肿瘤解决方案三大系统的数十种产品,成为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唯一的建设依托单位.

可惜量产ct机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其初期成本及产业化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生产工艺流程的具体落实,大规模生产所需要的配套管理体系等,都是不小的障碍,这些显然难以依靠学校的体制获得解决.直到安软集团上市后,才有足够资金把这一切变成现实.

十几年,市场早被美国ce和德国东门子跑马圈地占光了,到时候被推向市场的医院根本不差钱,能采购进口的绝不会买国产的.

安东工学院和安软所做的这一切,正如他们所说的"学雷锋".除了让"中国制造"四个字增添更多技术含金量之外,并没有让绝大数中国人用上中国的ct

[,!]迎着高院长,陈书记,张副院长等人期盼的目光,章程微微点了头,凝重地说道:"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深信中国ct能在你们手中破茧成蝶.作为nb电气创始人之一,作为nb实验室首席工程,我还想说几句丧气话."

"章工,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应用你比我们有经验,我们洗耳恭听."

"是啊,章工,有什么话您尽管说,我们也好少走一些弯路."

"那我就直言不讳了."

章程整理下思路,一边环视着众人,一边抽丝剥茧地分析道:"ct国产化和产业化,诸位面临四重门.第一重门是研发成功之后如何才能量产,成像软件上我相信诸位没问题,但硬件呢?毫无疑问,这需要大量投资和一个很长的过程

第二重门是难获市场信任,技术突破是一回事,品牌和知名度是另一回事.所谓医院的专家,对ct设备并不精通,他们不会关注技术参数,甚至连技术报告都看不懂.他们会问及最多的是还有谁购买了你们的产品,为什么别的医院选择进口设备?而ge,西门子的销售人员,几乎不会受到这种待遇."

ct项目正在攻关阶段,能不能搞出来,搞出来之后能不能投产还是一个问题.就算能搞出来,能够顺利投产,那最起码也要五六年.

高院长重重点了下头,深以为然地同意道:"到时候ce和东门子的医疗设备,国内医院肯定购置了很多,并且已经用了好几年,质量有保障.而国内企业十年,二十年后是否存在还是个未知数,他们肯定会问‘人家是上百年的公司,买他们的放心,买你们的今后服务,配件如何保证?’"

"是啊,这也是我们nb电气要面临的问题."

章程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三重门是外资垄断市场,他们不仅在产品技术上垄断市场,在整个市场培育,人员培训等方面也将市场把持得严严实实.因为他们不像中国企业仅仅是一个设备制造商,从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天起,就对中国医务人员做各种培训和推广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内医务人员的设备诊断技能和习惯,也都是ce和东门子等国际医疗影像诊断巨头们培育的结果.

在,在沪江,在广都,在世界各地,他们正与各大医院建立研发合作基地.表面上看是为医院带来更多科研机会,从而获得医院对产品的青睐,实质则是通过研发合作绑定医院未来的产品选择,同时获得更多的医疗信息.

十几二十年后,甚至用不了十年,国内医疗人员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所灌输的一切,中国设备一旦与其设置不符,医生就会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然而,一旦产品设置与他们的完全一样,又会陷入它们早已设下的技术专利陷阱."

陈书记的爱人就在市中心医院上班,对国外ct厂商的培训活动有所耳闻,连连点头道:"各位,章工没有危言耸听,国外厂商售后服务不怎么样,对培训倒是挺积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摆明了想垄断我们中国市场."

想到国产ct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搞出来,张副院长摇头苦笑道:"其实他们不搞培训一样垄断,只不过谁占得份额多一些,谁占的份额少一点而已."

到底是nb电气第一大股东,问题看得如此透彻,高院长又轻叹了一口气:"国产ct,任重道远啊!章工,请继续说,第四重门是什么?"

"第四重门是资金匮乏,如果速度够快,你们或许能赶上国内医院ct机换代,到时候至少有上百亿的市场敞开大门.然而你们那时可能刚起步,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就算有十几亿资本,也只是ce和东门子等国际巨头一个投资项目的数字.他们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绞杀,中国高端医疗诊断市场依然逃不过成为其‘提款机’的命运."

越听心越凉,郑老师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欲言又止地问:"这么说……这么说我们做得是无用功了?"

"当然不是!"

章程脸色一正,意味深长地说道:"郑老师,你们是真正的科研人员,你们也一定能够搞出中国自己的ct.更重要的是,你们还有我,还有nb电气,还有nb实验室,还有最后一点时间!"

……………………………………………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