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过了一段时间,张须陀拿出一个方案,遵照隋朝时的三省六部制,稍加改动后,呈给圣上李栋.

李栋拿到方案,没有立即发诏书要天下遵照执行,考虑着再添些东西.借鉴穿越前的议会制度,从民间选些普通行业的精英,参与到大唐政令制订,执行以及监督中去,通俗的说法就是三权分立.立法权,执法权以及监督权分开,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的,又相互制约的体系,这样才保证皇帝的权利不能无限延伸.

国家不能体现某个人,也就是皇帝以及朝廷大员的意志,而要体现大众的意志.皇帝和朝廷大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来自底层大众的心声和诉求,把占国家大多数人的利益贯瓷为国家意志,并以立法的形式保护这部分占大多数的人.

李栋又考虑到,从民间选取的这些精英,极有弄虚作假的可能.某些官员通过科举考试选进来,在官场呆得久了,从官员变成官僚,天天想着如何捞钱,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不再给百姓办实事.在这种情况下,操纵民间推荐,使推荐上来的这些人不再替大众利益代言,而变成官僚体系的代言,这就与原来的构想相违背了.

李栋在监督权方面加大了力度,给予民间一定的参与权,任何官员都不能阻止和打击百姓的监督权.这些事情办完以后,李栋累得脑仁疼.因为他是军伍出身,搞这些一字之差就谬之千里的文职工作,根本不是他的强项.

作为一个穿越的当代人,又只有他一个人了解千年以后,世界发展变化的面貌.他是大唐时代的领路人,身担重任,不得不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在攻打长安时,为想出一个妙计.把自己关在殿内,他三天没有出门,因思虑过度而身体受损.秦琼又违背天意,在长安东门建一堵高墙.减了他十年的寿命,因此上他再一玩命,身体就又垮了下来.

李栋病了好长时间,身体才慢慢恢复健康,自此以后,身体大不如从前.这时,李栋才不到三十岁.身体好了以后,李栋觉得余下的时间不多了,立即着手攻打南诏的事情.

五种元素只差南火这最后的一个了,无论如何也得及早弄到手.

李栋正和大员为攻打南诏作准备时.徐世绩,贾雄和魏征三人一起赶回洛阳.魏征怎会和徐世绩贾雄呆在一起?长安被攻破时,魏征还在长安,他应该知道徐世绩和贾雄是洛阳派去的人,西唐皇帝李渊都被他们胁迫出长安,魏征难道不知情?

乾阳殿上.李栋问魏征为什么和徐世绩等在一起,魏征把来龙去脉详细讲了一遍.原来,长安被攻破时,魏征发现一拨南诏国归降的人,悄悄逃离长安.临走的时候,带走了长安城内许多珍贵的资料.

为保护资料不落入南诏人手中,魏征便想派人追回.当时城内非常乱.他也不知道该让哪一方的人追.慌乱中遇到徐世绩和贾雄,他们刚刚把李渊父子送到秦琼的大营,在返回长安城,解救颜家姐妹的路上,被魏征拦住了.

魏征说南诏人带走了长安城内的许多珍贵典籍,凭着这些典籍.他们可建一个与隋朝一样的社会制度,摆脱原始的制度,很快就强大起来.到时候,一定会返过来攻打中原王朝.

那时则是中原王朝生灵涂炭的黑暗时刻.徐世绩和贾雄知道,颜如玉姐妹二人与南诏有扯不开的关系.也意识到.四分五裂的南诏不值一提,如果给他们以时间,使他们分裂小政权统一起来,将对中原大大不利.

三个人意见一致,带领部分人马一直追下去,就离开了长安.后来,南诏人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使一个诡计,战败他们三人,把他们掳去南诏国.

他们三人在长安的时候,因为才华出众,一直被李渊倚重.南诏人知道这情况,对待他们也非常礼遇,并让他们参与到各个小政权的统一大业中.经过几个月的熟悉了解,三个人慢慢掌握了南诏国的情况,他们果然采用先进的中原制度,改造他们落后的生产关系.

三个人经过反复商量,决定趁早离开南诏,回归中原.趁他们防备疏忽,三人骑快马奔出南诏国,没有向北赶回洛阳,而是一路向东逃跑.南诏人发现他们逃跑后,猜测他们一定回中原了,便派人一路向北追赶.双方不同路,南诏人越追自然越远,他们才逃过一劫.

他们一路向东,抵达八闽附近,再折而向北,从江都经江淮绕到洛阳,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回到洛阳时,几个月已经过去了.

李栋听完他们惊心动魄的曲折经历,被他们一心向着洛阳的忠心感动不已.这就是赤子情怀,无论身在何处,都向往着中原.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无数人的支持,大唐才能走出隋末乱世的创伤,才能慢慢恢复起来.

李栋本想让他们先休息休息,三个人都不愿意休息,当即提出,若平南诏绝不能用武的策略.李栋便问他们为什么不能用武.

还在长安的时候,他们就了解南诏国四分五裂,分散成几十个小政权,也就是几十个小部落.呆在南诏的几个月时间里,他们充分了解到,南诏的小部落都隐蔽在深山老林里,最小的政权有时只有几千人.如果派兵攻.[,!]打,打的不是一个政权,而是几十个小政权.灭了这个起来那个,灭了那个起来这个,此起彼伏,灭之不尽,杀之不穷,便陷入无休无止的战争泥潭,很难真正平定,而打不赢恐怕有损天丶朝盛誉.

李栋当然不听从他们的意见,执意要李世民带兵直接去战.只不过没给李世民派大量的兵马,只给他二万人,其中只有三千骑兵.到南诏以后,要他自己想办法再征兵.洛阳距离南诏太远,供应粮草的代价过高.

李世民的老婆长孙氏以及父亲李渊还呆在洛阳,被李栋握在手里作人质,他也不敢要过高的条件,只得带二万人马南下南诏.凭这二万人马,他想造大唐的反,那得掂量掂量,二万对一百万,岂不是露水盼阳光自寻死路?

父亲妻子都在人家的刀口下押着,不顾父母的性命是为不孝,这在十分注重礼节的时代,后果十分严重.历史上的李世民不惜一切代价,曾经造了兄长李建成的反.那是因为被逼无奈才杀了兄长,而且是为争夺统治权的大唐内乱.乱完以后,还是同一个大唐.

现在经过隋末战乱,人心思定,人人都不愿意再起刀兵.兵卒的父母双亲况且仍呆在大唐统治之下,他们随着李世民一起造反,下场和李世民一样,都是灭九族的大罪.李世民没有造反的条件,李栋所以才把兵权大胆的交给他.

李世民在南诏的征服战,起初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军队人数也从二万发展到五万人马,势力大涨.占领南诏国过半领土以后,接下来的每场仗打得都十分艰难.加上人数增多,粮草不足,不得不从当地百姓口中夺粮,引起了南诏国的普遍反弹.最后,李世民不得不向李栋求救,派大军运送粮食支持平南诏的统一战争.

这时,李栋才又把魏征等人请到朝堂上,要他们讲一讲,用武力不能征服南诏,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南诏统一起来.

魏征便出了一计,改征服为帮助!征服是打败他们,使他们臣服在大唐脚下为民.而帮助则是在南诏国内寻一个实力最强,最有可能战败其他部落的强者,扶侍他出面,帮助他打统一战,让他们内部从乱到统一.这样以来,南诏国统一以后,大唐则因帮助他而获得重大的利益.最关键的是,不用再派兵和运粮草.

李栋问魏征:"扶持的这人不服大唐管理,又怎么办?你把一脚就能踢死的小狮子养大,将来要收拾它的时候,岂不是要浪费更大的精力?"

魏征却不以为然,脖子一梗道:"这就是圣上不明白了.首先他们不会反大唐.就算他们要造反,他们内部统一以后,大唐再派兵去攻打,不像现在要攻打几十个小部落,只打一个统一的政权就可以了.试想到底哪个省事省时?"

李栋笑了,对魏征直伸大拇指,高声赞叹:"魏爱卿真乃神人也!凭这个功劳,就应该加封你的官职.太子李制一直缺少一个好老师,自今日起,你就是太子太傅了!"

魏征一愣,立即叩首谢恩,太子太傅是多少文人求而不得的好差事.太子者,国之将来也,将来登基成为皇帝,太子师傅就是皇帝的师傅,用权势过天形容绝不为过!可这样的差事,如果办不好,也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汉景帝七国之乱,他的老师晁错就被杀掉以谢天下!

今天网络真不给力,浪费三个小时才登陆后台.(小说网)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