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由于《快刀洪吉童》几天后便要在kbs电视台放送,因此张成元三人于情于理都要配合kbs电视台的节目采访,毕竟这是他们的义务.而且有电视台卖力帮助宣传新剧,对新剧的收视率也有好的影响.而这不仅对电视台是一件好事,对剧组和演员们就更是好事一件了.

坐下寒暄了几句,采访就开始了.记者首先询问的是目前人气最高的张成元,问道:"张成元先生,这部电视剧是你主演的第一部历史剧,请问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接拍这部剧呢?据我们了解,你似乎并不怎么喜欢拍历史剧."

张成元脸上保持着淡淡的笑容,答道:"你说的不错,我确实不喜欢拍历史剧,以前也有很多历史剧的邀请,都被我推掉了.不过《快刀洪吉童》不能算作纯粹的历史剧,而是掺杂有现代因素的历史轻喜剧.当然,这只是我参演这部剧的其中一个原因,另外的原因是这部剧的剧本很不错,很吸引人!而洪吉童这个角色,时而嬉笑怒骂,诙谐搞怪,时而深沉内敛,悲伤缠绵,是个很复杂,很矛盾的角色,我以前从没演过,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想要挑战一番的念头."

记者接着问道:"能不能问一下,你为什么不喜欢拍纯粹的历史剧?"

张成元道:"如果是真正的纯粹又严谨的历史剧,我想我可能会接拍.只是现在的很多历史剧喜欢篡改历史,或是胡乱夸大本国历史人物的伟大,美其名曰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实际上却让现在的年轻人对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迷糊.以致越来越妄自尊大.如果是这种类型的历史剧我是不会接拍的.因为我不愿意自己成为误导韩国年轻人历史观的帮,帮手."原本他是想说"帮凶"的,但想到用这个词似乎太过了一点,便临时改成"帮手",以致有些辞不达意.

实际上张成元现在所说的并不是他不接拍历史剧的真正原因,他只是看不惯韩国的历史剧老是对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人物大加批判,嘲讽,甚至把中国的某些文明篡夺为己有,才不愿意拍像《大长今》,《大祚荣》,《》,《太王四神记》这一类歪曲亵渎华夏历史的历史剧.要是只描述韩国本国历史的历史剧,哪怕是把所谓的朝鲜最伟大的君主世宗大王改成是外星人的后代或是某只猿猴的私生子.张成元也懒得去理会.

听了张成元的话后,记者也没有多么惊讶,因为他的这番言论,在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说过相类似的话了,虽然张成元身份特殊,说出这番话来,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他不觉得有再入深挖下去的必要,当即另问了一个问题:"张成元先生.据说你不仅是这部剧的主演,也担任了这部剧的武术指导.是不是这样?"

"是的!"

"那你为什么要担任这武术指导呢?谁都知道武术指导工作既累,也缺乏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并不受人重视."

张成元淡淡的道:"只是兴趣而已."他总不能说他之所以担任武术指导,是因为嫌弃韩国的武术指导不够专业,拍出来的动作场面他看不上.要是他真的这么说的话,只怕立刻便会得罪一大批人.虽然他不惧这些人,但也没必要无谓地得罪人.

"请问演员们对你担任武术指导,是什么看法?他们觉得你胜任这个职务吗?"

张成元道:"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我旁边的两位."

记者当即转过头面向张根硕,询问了这个问题,或许他觉得成宥利是张成元的女朋友,让她回答,所得到的答案会不太客观.

张根硕想了一想,一语惊人的道:"张成元前辈在担任武术指导的时候,就像一个恶魔."

听到这句话后,记者不由大吃一惊,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心想难道张根硕跟张成元有矛盾,不过当他的视线扫过成宥利和张成元的面容,发现成宥利轻轻笑了起来,而张成元的嘴角也隐含着一点淡淡的笑容,便知张根硕的这番话并不是什么不满之语,心里不免大感失望.出于职业的本能,几乎所有的娱乐记者都似乎沃天下不乱.

只听张根硕接着道:"在这部剧正式拍摄之前,我们一众演员在坡州进行了相当严酷的动作训练,每天从早上八,九点开始练习,一直练习到晚上八点左右,中间大约休息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至少要练习八,九个小时.那感觉真的很累,很多次我们都想偷懒,但不知道为什么,只要被张成元前辈冷冷地盯上一眼,我们就会吓得立刻坚持练习下去.所以那段时间,我们最希望的是他有事来不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稍微偷点懒.我们一众演员都私下把他叫做‘冷面教练’或‘恶魔教练’.

不过,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我们心底还是挺感激他的,因为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非常管用而且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跟别人学到的.另外,在他的督促下,我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得很快,武打动作也练得非常熟练,因此在后来动作戏的拍摄中,显得特别游刃有余,相信我们这次拍出来的动作场面一定会让观众大吃一惊,深感喜爱.而这些都是张教练的功劳.所以我认为他非常胜任武术指导这个职位,我实在想不出在韩国能否找出另一个可.[,!]与他相媲美的武术指导了."

记者问道:"那张成元先生作为演员的时候,你又是怎么看待他的?"

张根硕沉吟道:"嗯,作为演员的张成元前辈,是个很令人佩服,同时也会给人造成很大压力的人.他的演技非常好.不管多么有难度的戏.他都能应付自如.他拍戏的时候完全投入.几乎从没笑场过,ng的次数也极少,而且其中大都还是他自动要求重拍的.跟他搭戏真的很有压力,生怕自己跟他相比,会显得太幼稚,太差劲,因此我每一次都会事先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并保证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才敢开始跟他演对手戏.我非常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在演技上追上他."

记者:"张成元先生.你又是如何看待你的后辈张根硕先生呢?"

张成元道:"首先,我想说根硕他刚才对我的评价有些拔高了,实际上我的演技也算不上太出类拔萃,不然的话,也不会到现在也没拿到够分量的奖项……"

张根硕忽然插话道:"我认为张成元前辈之所以还没拿到大奖,并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他目前的资历还不够深,年纪也稍年轻了一点,这在评选奖项时就吃了大亏.不过我相信再过几年,他一定能够拿到一些重要的奖项."

张成元笑道:"但愿会有那么一天."转过头看着记者说道:"我对根硕的第一印象是.他够年轻,够帅气,也够聪明,在相处一段时间后.又发现他够坚强,够努力,而且演技也已经磨练得相当出色,相信这部剧播出后,很多观众尤其是女观众会喜欢上他,或者更加喜欢他.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再过两,三年,他的人气,演技,成绩等各方面都会追上现在的我.总之,他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演员."

张成元虽然不知张根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在刚才的答话中说他的好话,也许只是想塑造其尊敬前辈的良好形象,但既然张根硕称赞了他,他就不能不礼尚往来,投桃报李,于是就也说了一些好话.不过这邪,也不算是违心话,他确实觉得张根硕很有前途.只是他跟张根硕似乎天性不合,根本相处不来,于是一直以来他都没想过与其结交.

听到张成元称赞得话后,张根硕立即接腔道:"谢谢前辈夸奖,如果真的能够追上你的话,我会感到十分荣幸."态度十分的谦逊.

张成元笑了一笑,心道:"我是说追上现在的我,而不是说追上我,你在进步,我也在进步,在两,三年后,我依然会走在你的前面,而且会一直在你的前面!"

接着,记者开始采访成宥利,问道:"成宥利小姐,众所周知,你跟张成元先生在现实中是恋人关系,这次不仅一起拍戏,而且还在剧中扮演恋人,对此,你有什么特殊感想?"

成宥利笑着道:"也没什么特殊感想,只是觉得好像又从头开始跟成元谈了一场恋爱,而且这场恋爱比现实中的恋爱更加浪漫,更加有意思.我很喜欢!"

"我也是!"张成元微笑地看了成宥利一眼,在心里补充道.

记者又问:"有时候会不会觉得不大方便?比如你和张根硕演爱情戏的时候,有张成元先生在看着,会不会让你很难进入演戏状态?"

成宥利道:"不会,每次有这种戏的话,成元都会事先避开,以免影响到我的情绪.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跟根硕在剧中并没有太大的纠葛,只是他单恋我,而我并没有爱上他.所以我基本没受什么影响."

记者:"在此之前,你所演的角色几乎全都是很清纯的类型,而这次的许利禄,看起来好像跟以前大相径庭?"

成宥利点头道:"确实如此,许利禄这个人大大咧咧,有些男性化,性格很爽利,而且还有些邋里邋遢,是我以前从来没演过的角色.对来来说,她是一个极有难度的挑战."

"那你是否有信心演好她?"

成宥利看了张成元一眼,很爽快的道:"有信心!"

张成元插了一句:"我相信等《快刀洪吉童》播出,大家看到宥利小姐的表演后,都会对她刮目相看的."

张根硕闻言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

接下来,记者又问了许多有关电视剧拍摄情况,剧情梗概,幕后故事等各方面的问题,虽然其中的大部分问题,张成元等人已经在之前的发布会上回答过一遍了,但既然这个kbs电视台的记者再次问到,他们也只能笑着再次回答了一遍.

约莫又过了40分钟,这次采访也结束了.等记者离开后,三人便各自去换掉身上的戏服,而后,张成元,成宥利跟张根硕和剧组成员道别了一声,先自离去.此时已过下午六点,两人便打算回张成元的公司餐厅吃晚餐.

在路上,成宥利有些担心的道:"成元,你刚才在采访时说现在的很多历史剧都胡编乱造,篡改历史,似乎有些不妥当,即便说的是实话,但这么说很容易得罪业内同行,你不该这么说的!"

张成元不以为意的道:"姐,没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我第一个这么说,不少媒体,某些历史学家和网民们都这么说.[,!],我只是拾人牙慧而已,不会有人针对我的."

成宥利道:"你跟他们的身份不同,而且人气又这么高,说出这种话来太显眼了,我怕以后那些拍历史剧的导演或编剧都不愿跟你合作了."

"不合作就不合作,大不了我只拍现代剧罢了,反正我对历史剧,古装剧也不怎么感兴趣."张成元无所谓的道.

不过刚说完,他猛然想起一件事来,前些天他让林智秀替他联系《风之画员》剧组,商讨合作之事,但如果让《风之画员》的导演和编剧听到他今天对历史剧的评述,那只怕会对他产生坏印象,以致让他打算接演《风之画员》一事出现波折?摇了摇头,张成元心想:"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未完待续)(小说网)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