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真心相恋的恋人终于有了好结果,北陵国和东虢国又要办喜事了,不过这一次是东虢国的皇帝亲自到北陵国提亲,更重要的事没有了伤心、失望和叹息,只有真诚、快乐、幸福和期盼。
欧阳琨此行十分顺利,婚期很快商定好了,四月初十,算算也就一个月的时间了。
南宫溪一下子害羞了起来,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泼辣劲,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肯出来,完全一个待嫁小女子的形象,见自己的妹妹一下子变成这样,南宫瑞心中也暗暗好笑,也不取笑她,心中也有着一种不舍,毕竟妹妹嫁出去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小了。
叶家也忙得热火朝天,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叶奇轩来讲好像是长了点,但对于婚礼的准备来讲,又仓促了一点,要准备的实在是太多了,还好有皇上派贤王全力帮忙,才不至于太乱。
已经进入了四月,雨季就快来临了,文清负责的水库梯田工程再次做了最后的检修,欧阳宇的精神状态在药物的调理下,有所好转,再加之忙的是一件大喜事,情绪状态十分稳定,文清除了和杜渃为他调理之外,就是和欧阳宇一起忙叶奇轩的婚事,同时还忙着半边天的事,每天都很忙碌而充实。
至于水库,用粳米饭砌的砖头由于粳米饭已经完全干燥,将砖头粘得十分结实,用刀都切不开,再对一些细节做了检查,没有什么大问题,发现的一些小问题也已经及时补救。
医馆由杜渃负责,杜渃听了文清的建议,在医馆收了一些比较认真而且精明的弟子,有时间还帮着杜渃给那些弟子讲讲课,指导指导,那些将会是医馆的新生力量。
由于文清十分的忙,并没有帮紫宸戏班排练新戏,也有回避韩忠的意思,紫宸戏班的《梁祝》已经演了三个月,还是有人去看,已经成了经典。文清也去看过韩忠和紫英,他们之间的相处还是正常的,表面上还看来还比较亲密,但文清感觉到他们俩的心并没有真正贴在一起,虽然文清根本看不出来韩忠曾经对自己用情至深。。。
文清最不能放心的就是学堂的建立,她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书读,看到那些孩子从小就为生活所迫,忙于生计而不能学习,有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连一个正规的名字都没有,心中十分难受,帮助他们求学成了她最想做的事。
育贤楼成了她去得最多的地方,找老师问题不大,可安排学生成了文清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由于在半边天的劳动者的家庭都比较困难,许多父母并不想让孩子上学,只希望他们能为家里帮忙做一点事,特别的女孩子,肯让她们读书的父母就更少了,女孩读什么书,长大了嫁人就得了,工作难度十分大。
文清经常是走家串户,一个一个的劝说,首先说明孩子读书不收学费,还管中午一顿饭,如果家庭困难的,文清帮忙介绍活干,如果家庭成员实在没有劳动能力,育贤楼还会有一些补贴,目的只是让孩子能够识字,如果天赋极好,以后考取功名,可以光宗耀祖。
对于让女孩子读书,工作难度可就更大了。文清只好“投其所好”,说明女子上学除了能够识字之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意愿学习一门技术,比如刺绣、制衣、纺织、医术、弹琴、书画等等,在秀娘、织女等行业进行考级确认以后,人们意识到技术好,可以多挣钱,那些父母也就答应了。
每次的走访,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更加坚定了文清把育贤楼办下去的欲望,在谈妥孩子入学的事情以后,文清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课程和课表的设计上,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学有所用成了她必须思考的问题。
于是文清又和欧阳宇商量,怎样安排好课程。文清提出将孩子们根据已有的能力分为不同的班,每个班上午开设语文和算术,集中授课,下午开设技术课,由孩子自己选择,重新组班,小班化授课。欧阳宇听了这样的思路,连连称赞,于是就提出让欧阳宇请一些学者帮忙编写《教材》。
欧阳宇不解地问:“教材?”
文清解释着:“就是把孩子们要学的东西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编成一个册子,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材逐一学习,避免也能老师在教的时候的随意性。”
欧阳宇点了点头:“这样也好,那些夫子在教的时候也有章可循。”于是欧阳宇下令将所有的书院的夫子请到贤王府,讨论编写教材的事情。
一听说要为那些小毛孩编什么教材,有些老学究却摇摇头:小儿读书,跟着夫子读读就好,编什么教材!
文清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这位是飘香书院程照轩老夫子吧,程老夫子今天已过花甲之年,实属高寿,想必见识不凡,我今日出得一题,不知程老夫子能否答得出来。”
听见文清叫板,程照轩心中已是十分有气,当然不会认输:“文公子,请出题。”
文清一抱拳:“好,请恕小生斗胆了。某人甲和某人乙面对面而行,开始时相距十五里,甲某每个时辰走三里,乙某每个时辰走两里,甲带了一条狗,狗每个时辰走六里,与甲乙二人一起出发,狗跑得快,遇到乙某以后立刻就回头,回头遇到甲以后在往乙处跑,来回于甲乙两人之间不止,问甲乙两人相遇时狗走了几里?”
此题一出,全场黯然,每个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找不到答案。苦思一阵以后,程照轩看着全场的文人学子,抱拳道:“老夫无法解得此题,在坐的各位如有解得此题者,请赐教,以解老夫之惑,老夫感激不尽。”
全场无一人回应,欧阳宇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题目,一时间也想不出答案。
程照轩倒也大方:“老夫愚昧,请文公子不吝赐教。”
文清一笑:“答案是十八里。因为甲乙两人相遇用了三个时辰,而三个时辰狗一直在跑,跑了十八里,就这么简单。”
大家一听,恍然大悟,这一题真的是解得很巧妙,用极简单的方法解了看似复杂的问题,实在妙不可言。
那程照轩倒也爽快:“文公子果然大才,老夫佩服!”
文清谦虚的一笑:“老夫子过讲了,其实在我们那里,八岁孩童就可以解得此题,主要是我们那里的孩子从小就系统的学习了加减乘除四种计算方法,才如此简单。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就是编写各种课本,可以让孩子学的更轻松,更牢靠,更有用,也为以后到你们书院学习的时候打好基础。”
文清的这一题让众人刮目相看,这一番话又让人匪夷所思,对于编写教材也不那么抵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