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永安六年四月十六。
七公主宁陶与抚远将军驸马张博裕辞别皇上,率领三十万精锐大军开赴西陲。大华皇帝泓烨率百官送行,声势浩大。
后宫中除了一向疼爱长公主的皇太后,皇后作为一国之母也参加了送行。而我也因公主大婚时未曾出席破例被邀列席。
杨柳依依,万物峥嵘,恰似当年我与博裕离别时的场景,只是物是人非,我的身边是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他的身畔也是佳人陪伴。
站在偌大点兵台的一隅,如那一日一样,泓烨亲手将印信交予博裕,三十万兵士的喊声划破长空,所有的不同,不过是那一日我遥遥远望,而此刻我们却近在咫尺。
“皇兄,宁陶就此别过。”身着暗红婚袍,不施粉黛的宁陶此刻却是眉眼轻描,肤白胜雪,她轻轻一福身,眼中已有泪意闪动。
泓烨也不禁微微动容,先侧身安抚一下皇太后的情绪,才转过头来,神色一正:“此去路远,荆棘丛生,你自幼长于深宫,也为难了你。”微微转头看向面色不变的博裕,嘴角微微形成一个弧度:“朕虽姐妹众多,却独爱宁陶一个,你切不可薄待了她。”
“圣上请放心,臣必会善待宁陶。”张博裕一抱拳郑重说道,“臣与宁陶拜别皇太后、皇上!”博裕一撩袍襟单膝跪地,与宁陶一道再度俯身下拜。
皇太后擦擦眼角扶起宁陶,泓烨也扶起博裕:“张将军多多保重!”
“启程!”博裕与宁陶公主步下点兵台,先搀扶着宁陶进入轿辇,然后翻身上马,在马身之上一抱拳:“臣等告辞!”
“张将军留步!”
一时间,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我的身上。
“皇上,请容臣妾与张将军与宁陶公主说几句话。”我走到泓烨面前,轻声请求。
虽然于理不合,但泓烨并未多做犹豫便点头应允。
坐于马上的博裕僵直着身子愣愣的看着我一步步走向他,直到我微微福身见礼,他才恍然的跳下马来,以君臣之礼抱拳。
“张将军不必多礼,只是我家兄长与将军有旧,今日不能来送行,特嘱咐我与将军带一些话来。”我抑着声音一板一眼的朗声说道,然而眼眶却以微微湿润。
“多谢娘娘,娘娘请讲。”博裕直直看着我,口中的话犹如照本宣科并未任何感情。
“将军,从此一别,再会经年,请将军,”压下心中的哽噎,我低低的说道:“边疆冷寒,请将军多多看顾身体,万事多加小心。”
“多谢娘娘关怀,安兄可还有其他话带与博裕?”博裕口中轻轻说着,眼眶微湿。
“没没有了。”我垂下头,生怕被谁看到了无法抑制而下的泪水,索性泓烨众人皆在点兵台上,我又背对着他们。
“娘,娘娘请回吧!”博裕的声音颤抖。
“博裕,”我把绣着双生并蒂彩莲的锦囊放入他的手中,狠狠逼回泪水,“姝儿,此生也只能对你不住了。”
博裕身子一震,目光更是死死的盯着我,双手微颤。
“将军?”许久未见启程,宁陶由轿辇中探出头来,轻轻叫了一声。
眼中的星火渐渐泯灭,博裕微张的双手缓缓收拢,抱拳施礼:“娘娘与微臣云泥有别,娘娘盛情,微臣心领。”
博裕的话将我游离的心思拉回现实,心中暗自笑自己痴心,竟然傻到不分时间地点,说出如此灭九族的话来,心中后怕,我努力牵起一抹笑容,微微福身:“多谢将军提点。将军与公主大婚,嫔妾因病不能前往庆祝,一直深以为憾,这锦囊便做我与长公主的小小贺礼吧。”
“微臣代宁陶谢过娘娘。娘娘请回吧。”一拱手,一身戎装英武挺拔的张博裕转身轻拍坐骑,来到长公主轿前,笑容轻浅:“走吧。”
我默默走回点兵台,站于角落处,看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慢慢离开视线。
“母后,儿臣送您回宫。”
“不必了,哀家有几句话和润儿说,让她陪着哀家走走。”
送走了皇太后与皇后,偌大的点兵台上只剩下我与泓烨以及静昌公公三人。
“皇上累了吧,去臣妾那里小坐片刻可好?”我见泓烨目视着博裕远去的方向若有所思,身旁的静昌公公也是不敢开口惊扰,正向我投来询问的目光。
“也好,朕也确是乏了。”泓烨淡淡答道,一旁的静昌公公赶紧引着路,向【绛雨斋】走去。
“皇上在想什么?可是放不下长公主?”一路泓烨低头不语,我不断回忆着刚刚的一切可是被他发现了什么端倪,心中不免后怕,所幸我一直背对着他,若是看到面色,即便没有听到说些什么,聪明如泓烨,也一定会察觉到些什么。稳了稳心神,我状似无意的问道。
泓烨摇了摇头,并不接我的话,转而问道:“冯朝说你的风寒已经大好,朕今天看你气色还是差些,今日风大,该多加些衣裳。”泓烨牵起我的手,轻皱了下眉头:“手还是这般凉。”
“臣妾体寒,手总是冰的,倒不是真的冷,何况,有皇上牵着臣妾,手冷心也是暖的。”我低头说道。
泓烨将我的手又握紧了些,二人一同回到【绛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