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三日后,我打点好一切,姨母也独自一人入了宫,先由【内务府】负责妃嫔家眷的公公引着到了【福熙殿】,我已早早得到消息在殿外等候。

殷姨母依旧一身寡淡的素衣,粉黛未施,瘦弱高挑的身躯在春日里却显示一丝冷寂。

“奴才【内务府】察泽给静婕妤娘娘请安,娘娘万福。”见我远远的站在宫外,引领的太监太快上前俯身施礼道。

“辛苦察公公了,琐寰,请察公公去后殿饮茶吧。”我说完便将目光转向慢慢走来姨母,两年未见,姨母似乎并未有任何变化,寡淡的脸上透着一丝看破红尘的清冷,即便见到我也依旧安稳如昔,她微微福了福身子道:“妾身见过婕妤娘娘,问婕妤娘娘安好。”

“姨母不要多礼,静姝等候多时了,快随我去殿内坐坐吧。”我露出一抹淡笑,客气的将殷姨母引入殿内前厅。

双双落座,气氛略有一丝冷清,殷氏寥寥说了几句家中的情形,唯独没有提到父亲,我也知他二人之间种种,因此并未多加追问。

“这次请姨母来,是为了清婉妹妹的事,想必入宫时内务府已经同姨母简单说了吧?”

姨母略一点头,神色略有一丝悲哀。

我见她如此心中亦是难过,又详细说了一遍清婉目前的种种,最后道:“静姝实在没有办法,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日渐憔悴,姨母与清婉母女连心,唯有请姨母好好劝她。”

姨母幽幽叹了口气,语气萧索:“各人有各命,她既入宫,便与天家密不可分,妾身一介妇孺,怕是也不能够宽慰蓉嫔小主的苦楚。”

虽然知道殷氏一向寡淡,却没想到面对自己的亲生女儿却也能够说出这样绝情淡漠的话语,我不由面色一沉抢道:“难道姨母要看着清婉这样沉沦下去?无论您之前与父亲有何纠葛,到底她是您的亲生女儿啊!”

殷氏神色微微一变,似乎略有愠怒之色,少顷便又再度恢复如常:“妾身不过是说出心中所想,这与安远山无关。不过娘娘说的母女连心,如今蓉嫔小主若此,妾身自然心疼,就请娘娘派人带妾身去见一见小主吧。”

“静姝陪姨母一道去吧。琐寰,让轿辇在宫外等候。”

“娘娘,妾身身份低微,不敢与娘娘一般乘坐轿辇,妾身步行过去便好。”

我们行至宫外,我挥手遣走轿辇,同殷氏一路同行,期间话语寥落,各自想着心事。

“这里便是【玉芙宫】了,清婉妹妹便住在东侧的主宫【凝紫楼】,静姝在这里等候,姨母与清婉说说话吧,有事知会奴婢叫我即可。”

姨母微微向我点了点头,在樱芒的引领下走了进去。

约莫两个时辰之后,【凝紫楼】内终于传来一丝响动,姨母的素色身影走了出来,我立刻迎了上去。刚要开口,清婉瘦削的身影在姨母身后闪现出来,我不由露出惊喜道:“清婉!”

“姐姐。”清婉的声音颤抖,泪水盈满双眸,她越过姨母奔入我的怀中,将头埋在我的胸前,凄凉的声音带着哭腔几乎将我的心也一并击碎:“姐姐……”

“不哭,不哭了。”我轻轻的拍着清婉背,喜悦的泪水亦是夺眶而出。

“娘娘,小主,一切都好了,快进去说吧,这样哭哭笑笑的,被别的宫里人看见又要说三道四了。”一旁的巧云擦了擦泪水,说道。

“对对,你看看我,姨母,我们房里说吧。”我笑着擦擦眼角,又帮清婉擦了擦泪水道。

殷氏的眼中亦有泪光闪动,她索然一笑,福身道:“妾身入宫已经半日了,如今蓉嫔小主心结已解,妾身就不再多留,就此告辞了。”

“母亲。”刚刚神色平静下来的清婉听到殷氏如是说,不由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抹不舍之情。

“姨母可以多留几日,皇上已然恩准了。”

殷氏此刻脸上已经恢复惯有的清冷之色,轻轻摇头道:“娘娘的好意妾身心领,只是妾身已经算是半个化外之人,住不惯深宫内院,还请娘娘恩准妾身离宫。”

“这……”我看看清婉,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姐姐,既然母亲执意离去,那便不要再强留了。”清婉淡淡扯起一抹笑容道。

“多谢娘娘,小主。小主,妾身此次离开,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小主,宫中艰险,小主还请多多保重,也请娘娘多多提点蓉嫔小主,让她能够少受些红尘之苦。”殷氏双手轻合,微微福身与我们告别。

“母亲请多多保重。”清婉再度泪盈于眶,不舍的说道。

“姨母珍重。”我让琐寰和巧云陪着她送出宫门,直到人影不再,清婉才收回泪眸,对我惨然淡笑,福身道:“前段日子是清婉让姐姐担忧了。”

我赶紧扶住她:“说的哪里话,若是我坚持……”

“姐姐快别说了,刚刚母亲已经教训了清婉,让清婉豁然开朗,一切皆是命中注定,与皇上、姐姐并不相干,此事姐姐以后也不要再提了,清婉也都忘记了。”清婉打断我的话,忧伤却坚定道。

我心中涌起难言的无奈与悲伤之情,却也无话可说,便也听从她的不再提起此事,只是与她絮絮说了些宫中近日发生的琐碎小事以期使她痛苦稍减。

“由宜妃负责十三爷大婚之事?”清婉听到此微微一愣。

“本以为之前一事会让皇上冷落她久些,却不料还是这么快便再出头了。”我亦是心中不甘,怎奈皇上心思难测,更何况尤老将军再度披挂上阵为大华冲锋陷阵,无论如何我也是无法压制住她的。

“那……”清婉话语一顿,抬眼看着我道:“十三王爷大婚……长公主也要回来庆贺吧?”

心中咯噔一跳,即便我刻意遗忘,终究没办法如过眼云烟,此刻经清婉之口一提,心底郁积的相思争先恐后的涌出,几乎令我无从抵抗。

从【凝紫楼】回来,夏珺见我一直默默不语,不由向陪着我去的琐寰打听,得知清婉心态已经转好而我却不知为何情绪低落,夏珺几次想要说些什么,但都忍了回去。

“我没事,不用担心。”我见她忧心忡忡,只得率先开口道。

“刚才奴婢见到娘娘的庶母,似乎是个清净的人。”夏珺见我这样说仿佛松了一口气,便开口说起了别的事情。

“自我记事,姨母便是那副样子,本宫从未见她笑过。”

夏珺讶然道:“奴婢只觉得她清冷,却没想到却是这般凉薄,难道她与蓉嫔小主也是这样吗?”

心中郁郁急于倾诉,我不由得说起了家中的秘辛。这些事情我也是听母亲在她病榻之前说与我的。

父亲年轻时考中科举,摇身一变,由一个苦读诗书的穷苦学子一朝官拜中书省知事,加上父亲样貌俊朗谦谦有礼,更是被朝中一些官宦人家看好,由此说媒拉纤者络绎不绝。彼时,父亲已经有了一房妻室,便是清婉的母亲殷氏,但殷氏是孤女,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弟弟在川地做些小买卖。那些看重父亲品貌学问的官宦人家也并不在意,毕竟男人三妻四妾并不是要紧的事情。因此,在一次官员宴请之间,父亲结识了我的母亲王氏,并且一见钟情,最终结成秦晋之好。

远在江南家乡的殷氏起初并不知晓,父亲与母亲在京中过了三年美好日子,几乎淡忘了殷氏。在此期间,母亲生下了哥哥又怀了我,出生于官宦人家的母亲却是个识得大体之人,再与父亲相交之时便已知晓父亲曾有一妻室,始终放心不下。有孕的母亲建议父亲将殷氏一并接到京中。怀着对发妻的愧疚,在父亲的劝说下,殷氏终于同意同父亲一同搬入京城中。

起初母亲与殷氏虽不算亲近,但也相安无事,直到殷氏怀孕生下清婉。有了孩子的殷氏不再如之前般的恬淡安稳,为了清婉她向父亲要求原配之位,然而父亲与母亲婚后恩爱缱绻,早已视母亲为他的结发妻子,因此并未妥协。而殷氏心中亦是不甘,她与父亲拜堂于前,自然不肯让亲生女儿饱受庶女的诟病,几番争执下来他们的关系愈加不睦,甚至于刚烈的殷氏有一次竟然带着尚在襁褓中清婉投入了护城河中,多亏被人及时发现才得以保住性命。

从小于官宦人家长大的母亲哪里受过这等惊吓,哭着求父亲为殷氏正名,父亲含泪同意。与此同时,大难不死的殷氏却经过投河一事看破生死,清醒之后不争不抢,主动退出了父亲与母亲的感情之间,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然而虽然不再争抢,但她对父亲的怨恨却是无法消除,平日里对父亲也是闭门不见,也正因此,她甚至舍弃了与清婉的母女之情,由一个为女儿争抢的母亲变为为求避世对女儿亦是不管不顾的方外之人。对于如此极端的转变,所有人也只能将之归结于她看破红尘,七情六欲皆已放开了。

即便如此,因为父亲与母亲对她皆有愧疚也便凡事由着她,并不多加阻拦。殷氏倒也变得清净,除了小时清婉体弱偶有病情严重之时,其他时间皆在自己的禅房之中闭门不出,久而久之,安府之中也都知道在【睦院】之中的二夫人性情古怪,少理世事,而清婉身为她的女儿也是并不被下人看重,唯有母亲一力护着才不至于被一些狗眼看人低的下人欺负。母亲临终之时便曾托付我好好照顾清婉,她对姨母心里始终存着一份愧疚之情,更是将这份愧疚转化成了对清婉的愧疚。

夏珺听我说完,幽幽一叹道:“没想到,蓉嫔小主的身世也这般悲苦,难怪娘娘您这样保护着她。”

------题外话------

感谢子语亲对《帘幕》一如既往的支持,今日加更一章~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