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比起来,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比较简单些,也有趣些,唉……

到了下午,我基本上已经睁不开眼了,断断续续的打了好几次瞌睡。

失眠,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终于盼到了下课的时候,我解脱一般的走出大教室,哦,天又黑了,又一天过去了。

摸摸肚子,好像有些饿了。走到车站那里,买了些小吃带回去吃。

这些章鱼丸子啊,小饼子啊,什么的,又好吃又好玩,对,王勃一定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应该多买些带回去给他。平日里因为家里有了个他,自己的饮食习惯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了,每餐都会认真的下厨。仔细想想,好像家里有个人在等着自己,感觉是比一个人的时候不一样了。万一有一天他真的走了,是不是自己会不习惯呢?

这个念头让我心里有些不安。

我知道,我太普通。这样的人中龙凤,有一天,势必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会飞向属于自己的宽广的天空。自己,是不可能留住他的。

也许,能有这样的缘分,已经是上天对一个普通女孩儿的极大恩赐了吧。

应该要好好珍惜现在,好好对他吧。

开了楼下的信箱,想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信件啊账单啊之类的,却发现了一个来自于某个杂志社的信。

我心中一颤:莫非我之前投的稿件有回音了吗?

那天从图书馆回来之后,他就反反复复的研究着我带回来的那几本专业杂志,第二天睡觉之前他就交给了我两页纸。

说到这一点,我还真是感动于这家伙的勤俭节约。

为了他的书写方便,我有一次和他一起去逛超市,想要买些毛笔和墨水给他用。他执意不肯,说什么用我的水笔写字也是一样的。我有些不相信。但拗不过他,只好作罢。后来,我真的发现他连续几天都在辛苦的用我的水笔练习书写。

我拿过那两页纸一看,居然是他写的关于墨家与儒家的战国百年的争辩,从孔子,到墨子,到巫马子,到孟子……直到墨家的消亡,引用了墨家和儒家所有的经典,运用逻辑分析,居然把这些人的观点系统的整理出来,成了一条线,仿佛这些人是生活在同一个时期,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争辩一般,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分析了墨家为何消亡,墨家的致命弱点,儒家为何被延续,分析了何为“仁”,何为“爱”……

总之,我看到之后,我晕了。

嘴巴张成了O字型,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固然是愚钝的,但好歹也是读了些《墨子》,《孔子》,《孟子》的著名节选的,那么多的我国伟大的文史大家们也给我们定义了什么叫墨家,什么叫儒家,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他们代表了什么阶级……时不时的老师还会给我们出些名词解释啊,简答啊,古文节选啊,考一下。回答的答案要标准,要点不能少,少一个扣一分……这些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耶!我从来都不知道我理解的“仁”“爱”“兼爱”“非攻”居然都和王勃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神啊,我又被打击了!

但我没有反驳的余地,因为,他的文章里清清楚楚的写明白了论据:《墨子》某篇曰,《论语》某篇曰,《孟子》某篇曰……更受打击的是,这些篇章都是我没有看过的,不属于“古文选编”的一部分……

难道,我被教授们给忽悠了吗?

我愣了半晌,说:“这些引用的都是原话吗?”

他点点头,又有些皱眉的看着我:“这些你小时候不读的吗?”

老兄,知道你聪明,神童,过目不忘,可是,用同样的标准要求我,不觉得过分咩?

“啊……哈哈……”我尴尬的笑笑:“记性不好,忘记了……”

我心说:小子欸,等下我一定要去百度一下,把这些篇章都挖出来,我就不相信,你能一字不差的把这些话记下来。哼,只要找到一个错误,我就可以得瑟给你看了!

事实证明,老天并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电脑白屏幕黑字的坚定的告诉我:他是对的。统统都是对的。

我很想蹲在墙角挠墙……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为什么一次得瑟的机会都不肯留给我呢?

我懊恼,也悲愤。

原来,我过去二十几年学到的孔孟之道,都是整过容的……真正的孔孟之道,远远比书上总结的一二三四五点精深的多,而且,貌似含义,也差别的很远……

墨家,我更是需要忏悔,我理解的基本就是望文生义,我错了……墨先生,原谅我这个不学无术还妄作评判的后学吧……

我知道,没有通读诸子经典,这些结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

确认之后,我心情复杂兼沉痛的把这些文字整理进电脑,改写成白话文,并不知羞耻的写上我的名字。

我知道,这篇文章如果被编辑看到的话,估计编辑也要晕两下。

但是,现在是和谐社会,学术界不是百家争鸣的吗?这文章如果不发表,就对不起中国的文史界啊……

现在,我拿着那薄薄的来自杂志社的回函,我想,可能是被采用了。这可真算是这么多天最大的好消息了吧?

突然想起了白天上课时,政治老师沉痛的批判某些编写政治专业书的教授不负责任,“都不读《资本论》,居然就敢出书,写论文,学术界都被这帮不读书的家伙搞乱风气了……错误百出,毒害学生的心灵。另外一些更懒的人,就直接以他们这些书做看参考,继续写书祸害……以至于,你们看到的书,都不知道是盗版了多少次的马克思著作和观点……”其实,不仅政治这门课如此,文史类不也是一样吗?谁愿意去青灯古佛的去研读几千年前的古书呢?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有书可出了……

边这样想着,边走上楼。

开了门,他居然从来没见过的开心的跑过来迎接我。灿烂的笑着,接过我手中沉重的书包。

“你怎么了?怎么这么开心啊?”莫非天上掉了馅饼砸在了他的脑门上不成?

“你看,这是什么?”他笑呵呵的拿着一个红包给我。

我疑惑的拿过来,打开,展现在我面前的居然是一叠崭新的百元大钞!

天哪,这么多钱!我的下巴惊得半天找不回来,嘴巴圆张,足以塞得下两个鸡蛋和一个鹌鹑蛋……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