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对于酒,我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可在别院住这么长时间,竟没有一次机会喝到,不能不说是憾事。

这么想着,就忆起了在相州喝的杏花酒,和眼前的不可相比。酒入白瓷酒杯,即刻芬芳四溢,浅褐色的液体近乎现代黄酒的颜色,入口醇厚,初感些微的辛辣,然片刻后辣味渐散,有些淡淡的甜味,馨郁的香气划过唇齿,流过喉头,五脏六腑如被抚慰过,无处不熨帖。

好酒,我忍不住要叫出声来,眯着眼看其他四人。赵佶和李师师含情脉脉,相看两不厌,你给我夹菜我给你倒酒,就差没有互喂对方了。赵偲被孟之瑶拉着说悄悄话,他神色淡淡,有些漫不经心。

耳边歌声曼妙,眼前人秀色可餐,美酒醇郁诱人,我又浮一太白,心情也敞亮起来。

赵佶不知什么时候,注意到我了,指着我大笑道:“小十四,你看青丫头,品酒的样子就跟只猫似的,还是只懒猫。”

赵偲微一偏头,仿佛视线从没有离开我,目光绵绵,像要滴出水来,“这酒叫苏合香,每一斗酒与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是药酒中的精品,不是你这般喝法。”

孟之瑶讥诮地看着我,李师师抿唇笑了笑,善意提醒道:“青青,药酒不能多喝。”

“哼,十四,你请吃饭,就只有苏合香?”我嘿嘿笑着,酒虫子被勾出来,实在难耐。

赵偲双眸似飞过漫天飞雪,笑容静雅,“你伤没好,改日再饮,如何?今日冬至日,当吟九九歌消寒。”

赵佶打发歌姬们下去,献宝般笑道:“小十四,我今日得了一样好东西。”

说着拿出一画卷,缓缓打开,众人望去,只见上面画着九宫格,每个格中画着九枚铜钱形状的图案,正好九九八十一个。一旁的小字写着规则,根据天气情况在铜钱上填字,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过完这八十一天,正式就进入了春天。

赵偲眸子一亮,笑道:“有趣,大俗便是大雅,十一哥准备送给谁?”

我笑了笑,看着赵佶毋庸置疑地把九九消寒图送给了李师师,李师师羞涩地接受了,脸上红晕更浓。

众人笑的更欢,赵佶嚷嚷着要找人作诗助兴。孟之瑶自告奋勇,思索了片刻,就吟了出来,“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汴梁。禁钟乍应云门面,宝树先驱黍谷寒。”

“好。”赵佶兴致大发,挥笔写下孟之瑶的诗,用的是楷体,行云流水,飘逸秀丽。

“丫头,你也来一首?”赵佶笔还未放下,问我道。

我还未答,孟之瑶就极快地接口道:“一首怎么够,姐姐是可以一口气连作几首的。”

唉,我以为我和她可以和平相处的,没想到只是我的妄想。我都没有再帮赵偲了,她为什么还不放过我?

我和赵偲之间从来没有什么,可是不仅仅是她,就连赵佶也说赵偲对我不同。真的不同么?看来择日,我要找赵偲说道说道。老这么被孟之瑶针对,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赵偲微微皱眉,声音尚还温润,面色却已有些冷,“之瑶,别闹了。”

“我没闹,那日看了姐姐做的咏梅诗,很是仰慕。”孟之瑶一脸真诚地看着我,而我莫名其妙,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作过诗。

赵佶却被挑起了兴趣,“哦,什么咏梅诗?”

我讪讪笑着,心中又急又恼,脸上却又不敢表现出来。我明白今日是无论如何也躲不过去,倒不如狠狠压压孟之瑶的气焰,叫她以后都不敢再挑事。思索一番,我笑道:“忘了,我就来一个九九诗,听好了。”

“一九——一九冬至一阳生,万物自始渐勾萌。莫道隆冬无好景,山川草木玉妆成。”

赵偲神情如常,点头赞,“冬至交九。”

“二九——二九七日是小寒,田间休息掩柴关。室家共享婴宁福,预计来年春不闲。”

“写的是农家秋收冬藏之乐。”

“三九——三九严寒水结冰,钓罢归来蓑笠翁。虽无鲤鱼换新酒,且喜床头樽不空。”

“渔翁歇冬之趣。”

“四九——四九雪铺遍地平,朔风洌洌起新晴。朱绔弟子休嫌冷,中有樵夫赤足行。”

“天寒地冻,公子与樵夫的对比妙。”

“五九——五九元旦一岁周,茗香漻酒答神庥。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国衣冠拜冕旒。”

“元旦之景,倒也形象。”

“六九——六九上元佳景多,满城灯火映星河。寻常巷陌皆车马,到处笙歌表太和。”

“上元节的美景。”

“七九——七九至数六十三,堤边杨柳如含烟。红梅几点传春讯,不带东风二月天。”

“早春二月,春光乍泄。”

“八九——八九风和日迟迟,名花先发向阳枝。即今河畔冰开日,又是渔翁垂钓时。”

“渔翁出钓,东风摇弋。”

“九九——九九鸟啼上苑东,青青草色含烟萌。老农教子耕宜早,二月中天起卧龙。”

“二月二龙抬头。”

我和赵偲配合之默契,连我都兴叹不已。我念完,他静静地注视着我,眼波如酒,中人欲醉,对于我一口气念出的九首诗,并不惊讶,仿佛我本就应该这样。

而孟之瑶轻咬贝齿,神情又气又恨。李师师若有所思地看着我,似叹似惜,唯有赵佶比较正常,边写边笑叹道:“丫头,你慢点行不行,九首诗,你这是以德报怨哪。“

看了众人的反应,我思觉今日做的过头了,原本只想应付孟之瑶的挑衅,却不幸风光过头了。

我忙解释道:“这是年少时,我娘亲做的诗,我只是背了出来。”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