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1/4决赛,半决赛,决赛都于同一天进行。

在1/4决赛中,万惜对上的是韩国选手尹贞贤。

此前,韩国部分媒体用了“恐韩症”来形容中国女子射箭队,认为沉寂多年的万惜,能进入1/4决赛,便已是极限。甚至于,有多家媒体已经准备好金熙以及韩国队获胜的长篇大论,只等万惜落败后马上发出。

1/4决赛开始,第一组箭,是万惜开局。

靠位,瞄准,撒放,这一箭,她直中10环。

中国电视台解说员兴奋地播报了这个成绩,但那兴奋却并没有到达顶端,底部是空乏的。因为他们也不敢确定,接下来是否会有变数。

但紧接着,万惜又是两个10环。

可谓是开局神勇。

当气势到达顶峰时,也会给予对手无形的压力,尹贞贤感觉到自己手心有了粘腻的冷汗。

射箭比赛中,心理状态决定了最终成绩。尹贞贤出现了情绪波动,第一局时,只射出了两个9环以及一个8环。

韩国队教练在间隙时,给她加油鼓励:“还有三组,还可以追上来!”

可是万惜没有给尹贞贤任何追赶的机会。

第二组箭时,万惜继续稳定发挥,比分差距扩大到了6环。

第三组箭时,尹贞贤镇定心神,奋勇前追,将比分差距缩小到了4环。

第四组箭时,万惜发挥极其稳定,虽然尹贞贤用了全力,但最终,以5环之差,输给了万惜。

万惜成功晋级半决赛。

短暂的休息之后,万惜再次站在了半决赛赛场上。

她的对手是韩国队的朴善成。

在开赛前,万惜抬头,看向观众席。

周瑶草和原初乐拿着横幅,在为自己无声加油。

而他们身边,宁恒挺拔修长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隔着那么远,宁恒却看清了万惜眼里的话。

她说:“我会赢。”

十多分钟之后,比赛结束。

万惜战胜了朴善成,成功晋级决赛。

此时,现场的中国观众情绪已经逐渐开始沸腾。

他们看见了一种名叫希望的东西。

////////////////

稍事休息后,万惜与金熙站在了射箭场上。

全世界观众通过电视与网络,观看着这紧张到令人窒息的一幕。

其实那天并不是一个好天气。

中午时,乌云压顶,如厚重棉絮,裹得人喘不过气。忽地一道骇人白光,扯破天际,雨如利箭般落下,似要倾倒整座城市。

至决赛时,已是下午六点,仍旧是微雨连绵。此时暮霭沉沉,余晖暗云,仿若混沌人间。

在之前的比赛里,金熙以115环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

而在刚才的半决赛中,万惜也射出了115环,平了记录。

鹿死谁手,无人可知。

第一组箭,金熙先开局,她射出了9环。万惜紧随其后,射出了10环。

中国电视台解说员再次兴奋地播报了这个成绩。

这一次的兴奋,有着实在的质地。所有中国观众,都开始对万惜充满了希望。

金熙作为卫冕冠军,拥有着极强的心理素质,丝毫没有因为这一环之差而受到影响,之后的两箭,她射出了两个10环。而万惜则射出了一个10环,一个9环。

第一组箭,两人环数相同,未分胜负。

第二组箭,万惜率先发箭,射出了9环,金熙则射出了10环。万惜稳定心神,第二箭,万惜射出10环,而金熙则是9环,分数再次持平。

两人你追我赶,战况激烈。

意外是在第三支箭时出现的,万惜正要撒放时,忽然前方观众席上,有观众没遵守纪律,用闪光灯照相,那白光倏然亮起,直刺入她的眼里。

那瞬间,万惜浑身震动。

她的身体肌肉自动回忆起了四年前的那个夜晚。

【这么贵的飞机票和门票,我们都赶过来给你们加油,你们居然输了!怎么这么没用!】

那道刺目的手电筒强光,那个冰冷的金属重物,额头汩汩流下的鲜血。

她抑制不住的应激反应令这支箭失了控,箭只射中了6环。

全场中国观众哗然,那些失望的声音,像是沸腾的粥表面的泡沫,不断升起,炸裂,烫得人疼痛。

金熙抓住时机,一箭射中10环。

第二组比赛结束,万惜落后金熙4环。

韩国观众再次沸腾,观众席上,韩国国旗四处飞扬。

但是这些,万惜都没有看见。

此刻的她,如同溺入水中,耳边只有水流与气泡升腾的声响。

眼前的事物仿佛都被按下了慢进键,与她隔了好几个空间。

上次奥运会失利后,国内媒体以及网友的嘲讽与奚落。

宁恒离开时,她独自蹲在机场哭泣的回忆。

经历黄心病的折磨,她彻夜失眠感受到如凌迟般的痛苦。

那些黑暗的过往,就如同蜘蛛网,罩在她的脸庞上,她想要伸手去抓扯,但浑身却是冰冷至僵硬。

吴城看出了万惜的异样,忙出声呼唤,但万惜却置若罔闻。

她再次被过去的阴影笼罩了,无法挣脱。

也许下一秒,就要奔溃。

赛场上,起了风,夹着如针般的细雨,吹在皮肤上,令人感到寒冷。但在寒意肆虐里,万惜忽然感受到了一股温热。

她抬头,对上了宁恒的眼眸。

那双眼,混合着过往的凛冽与现今的沉稳。

她回忆起了宁恒昨晚的那两条信息。

宁恒:【不用祈求谁的保佑。】

宁恒:【你就是你自己的光。】

是的,向前走。

所有的阴影已在身后。

永不回头。

万惜终于从昏暗的回忆海水里挣脱,她冲出水面,用力深呼吸。

刹那间,眼前的世界再度恢复了正常。

她站在起射线处,做出了最标准的动作,她再次站了起来。

信号声响起,第三组比赛开始。

万惜率先发箭,靠位,瞄准,撒

放,那支箭直中了10环。

场上的中国观众立即爆发出了欢呼声。

他们又看到了希望。

随后,金熙射中了9环,分数差距缩小到3环。

第二支箭,万惜再次射中了10环,而金熙再次射中了9环。

分数差距缩小到2环。

第三支箭,万惜射中了9环,而金熙也射中了9环。

第四组比赛开始,万惜仍旧落后2环。

但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没有喜悦,没有忐忑,没有紧张,没有失落。

这一刻,她似乎只是为箭而生。

第四组箭时,金熙开局,直接射出了10环。

在落后2环的情况下,这个10环对万惜而言,是极大的压力。

所有人都屏气敛息,注视着万惜。

而万惜回敬给他们的,是一个10环。

这一刻,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阻挡她。

此刻,金熙的额角出了一层薄薄的汗。

其实在这样的顶级赛场上,在全世界的目光注视下,两人都有巨大压力,只是看谁情绪先波动。

金熙向来都是心如止水,然而万惜的出现,却像是在湖面上投入了颗石子,平静被打碎,再无法复原。

金熙发现,面前的这个对手,不管跌了多少跤,她总能爬起来,追赶上来。

这才是真正的可怕。

她感受到了万惜的强大。

就是这样一瞬间的失神,金熙的下一箭,只中了8环。

而万惜,则是射中了10环。

比分瞬间拉平。

全场再度哗然。

额角的汗水,似乎延续到了背脊上。金熙靠位,瞄准,撒放,射中了9环。

这是她的最后一支箭。

韩国队教练安慰:“别怕,情况不算坏。”

奥运会赛场上,9环的成绩已是优异,除非万惜能射中10环,否则将进入加时赛。

此刻,所有人都看着万惜,所有的压力,都凝集在她身上。

最后一支箭,她必须要射中10环,才能拿下这枚中国期盼了二十多年的金牌。

场中气氛如同烧到冒烟的铁锅,细密雨水都被焦灼蒸发。

万惜回忆起了第一年学习射箭时,教练教给她的姿势。

她双脚跨过起射线,平行站立,背脊挺立如松。她举弓,右手虎口找好推弓位置,左手勾住弓弦箭口,双目直视前方。随后拉弓,力量转到后背肌,持续不间断。接着靠位,手贴合下颚,弓弦靠在嘴鼻中间。再瞄准,将准星挪到视线内,锁定好瞄区。

随后,如同过去的十多年里,射出的成千上万支箭那般,进行松弦撒放。

利箭离弦,朝着箭靶射去。

那箭,在她眼里,幻成了耀目白光。

那是她从十六岁起,就开始追逐的梦。

射箭场上的风雨与烈阳,恶意陷害与善意鼓励,那些汗水与泪水,欢笑与哭泣。她所有的教练,队员,朋友,亲人,宁恒,都在她眼前晃过。

她闭

上了眼。

之后,万惜听见了全场如雷般的欢呼。

来自中国观众的欢呼。

那只箭,射中了10环。

她终于成功了。

//////////////////

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升起时,万惜将手放置于心脏处。

她终于做到了。

颁奖仪式后,万惜与金熙握手。

金熙用英文跟她进行着交流:“虽然失去金牌,我很遗憾,但能有你这样的对手,我很幸运。”

万惜由衷微笑:“我也是。”

接下来,全场记者将万惜团团围住进行采访,她差点都没办法走到新闻发布会现场。

万惜和宁恒之前就约定好了,赛后在奥运村外见面。因为这是最后一场比赛,吴城教练也深知他们两人的不易,便开了绿灯。

但万惜获胜之后,前来采访的记者实在太多,另外还有领导前来慰问,直到凌晨忙完,她才想起了和宁恒之间的约定。

万惜忙打开手机,看见了宁恒四小时前发来的信息。

宁恒:【我在门口等你,别着急。】

万惜一路狂奔,跑到了奥运村门口。远远就看见,路灯暖黄的光线拢着宁恒颀长的身影。

见到她,宁恒微笑,那双眼眸,比明月更干净。

他抱住万惜,帮她擦着汗珠:“跑这么急干嘛?我又不会走。”

万惜又心疼又着急:“你傻了?就这么站了四小时?”

月色如水,宁恒黑瞳深沉,似有星火闪烁:“你等了我那么久,以后,换我等你了。”

他的话,直直撞入她心上,泛出酸软的柔意。

万惜抱住宁恒,低声道:“宁恒,没有关系。不要内疚,那不是任何人的错。”

那段等待的岁月,真的没有关系。

没有那些苦难,她也不会是今天的万惜。

异国的月光下,他们拥吻在一起,痴缠而缱绻。

这俗世几多昏暗,但他们会做彼此的光。

裹一身明亮与温暖,守住浓烈的爱与炽热的理想。

飞越星辰千缎。

穿越河川万顷。

凛冬已经过去,他们在海平线汇聚。

//////////////////

当天晚上,在宁恒的怀里,万惜做了一个梦。

她梦见自己回到了十六岁那年,在清竹巷的房间里,她被一个投掷来的纸团叫醒。

睁开眼,面前是高一数学习题,而对面窗户的书桌旁,则坐着宁恒。

十六岁的宁恒,周身一股硬朗的少年气,比光更浓烈。

万惜拿起笔,写了一句话,揉成纸团,也投掷了过去。

他们同时打开了对方的纸团。

十六岁的宁恒写的是——“一辈子。”

十六岁的万惜写的是:“少一分少一秒都不可以。”

十六岁的他们相视而笑。

窗外,暗香浮动,紫藤花开的季节,又到了。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