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采芙的心中却不由的只叹了一口气。
苏家五房人在一起生活,二老爷是最不济的,又是庶出,处境本来就不好,二太太又是个只会着眼于小处不大气的。
偏偏二小姐虽然是庶出,又是个不省心的,处处都不能投人所好,反而经常惹得二太太和老太太不开心。所以家中姊妹几个里面她就越发的不受人待见了。
说起来这也真是不能怪别人不待见她,就该怨她自己。可是这话,如何敢在她跟前说,要是说了还不知道会惹出些什么事儿来呢。自己平常有事没事都会劝导几句,只是二小姐却经常都听不进去。
现在二小姐要把采荷送到吴妈妈哪里去,吴妈妈是二太太房中最得力的妈妈,也是二太太的心腹。二小姐怎么也不想想,吴妈妈会听她的吗?
何况今日二太太本来就不高兴了,要是再听到这样的话,只怕是二小姐讨不了好。
苏幼宁却不知道采芙这一片苦心,反而觉得连采芙都跟自己对着干,当下连采芙都迁怒了。
第二日,苏幼贞上课的时候,没有见到苏幼宁,让丫鬟去打听了才知道,昨晚上苏幼宁被二太太训斥了,还罚她七日不许出门,在家里抄佛经。
虽然不知道苏幼宁是为什么受罚,可苏幼贞却觉得,苏幼宁这性子是该收敛些才好,要不然将来还不知道会闹出些什么事来,没得连苏家都收她连累。
彼时,三太太和五太太正一起商量事儿,听到了这个消息,倒是和苏幼贞的想法不一样。
想必是二太太昨日心中有气没处撒,就正好遇到苏幼宁这个没有眼力的,这才受了罚。不过,这总是二房的事情,听一听也就罢了,也没人去为苏幼宁说句话。
至于苏府老太太这里,孙子孙女一大堆,多来一个少来一个她也瞧不见,因此到了第四天的时候,才忽然想起来,只是问了一句怎么好几天不见二丫头的话,也就过去了。
二太太的七天时间到底也没有罚够,到了八月十四这日,苏幼宁被关了四天就解了禁足。这一日在保定读书的安哥儿、明哥儿、钦哥儿、文哥儿四个正好也到了家中。
安哥儿和明哥儿两个是二太太嫡亲的儿子,见了儿子,二太太心里高兴,吴妈妈又说起来明日就是中秋,再加上今天哥儿们回来,老太太哪里自然是希望儿孙都在的话,二太太就放了苏幼宁。
只是一顿责难却还是没有免了,苏幼宁便把这些仇都记在了苏幼贞的身上。
却说苏幼安等兄弟几人回家以后,连衣裳都没换,就到了苏老太太的院子里请安。
苏母见了孙子,高兴的只见牙不见眼的,一个个拉着兄弟几个打量了一番,这才让他们各自回家去见了父母兄弟,梳洗更衣再过来吃饭。
兄弟几个辞了祖母各自回到家中拜见父母。
苏幼贞第一次见到了十一岁的三哥苏幼钦和九岁的四哥苏幼文。他们两个不过都才是十来岁的少年,脸上多少带着些稚气,可是举止之间却是一板一眼,很有规矩,到底是大家教出来的少年。
“大半年的时间没见,四妹妹越发的漂亮了。”说话的是苏幼钦,因见了自己的胞妹,他便嘻嘻笑着道。
相比苏幼钦的熟络,苏幼文看起来就拘谨了很多,显然是因为他是庶出的缘故,大约是不太习惯这样的相处方式。
苏幼贞以前的时候对苏幼文和苏幼锺就算是不错,可是却不像是现在这样的相处方式。换了一个灵魂的苏幼贞没有以前那样多的想法,因此对待庶出的哥哥和弟弟比起以前多了一些自然而然的亲昵。
苏幼贞笑嘻嘻的给两个人都行礼问安。
“四妹妹如今比起以前更加懂规矩,像个大姑娘了。”和卞姨娘的木讷有些不同,苏幼文虽然拘谨,可是却还是很会说话的。
何况和别人家的嫡女比起来,苏幼贞这个妹妹算是极不错的人了,从来没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如今更是能看出来她眼底的亲昵之意。
“我瞧着你们兄弟两个也长高了不少,也不知道针线房中做的衣裳能不能穿上了。”三太太打量着长了不少的两兄弟笑着说道。
一面三太太又让人去把十少爷抱过来也见见两个哥哥。
十少爷的生母是秦姨娘,如今三岁半,单独有一个院子,并不养在正房里,也不和秦姨娘一起生活。自从上次秦氏冒犯了三太太以来,三太太便很少让秦氏再见十少爷,唯恐挑唆坏了孩子。
秦氏在三老爷跟前哭诉了几次,也没有什么效果,毕竟,大户人家的姨娘能见少爷的机会少之又少,三太太这么做也是无可非议。
三太太又问起来兄弟两个在保定的生活起居,有没有受苦一类的话来,两兄弟都一一的答了。
苏幼钦已经在保定三年时间了,苏幼文却是今年才去的,只说是开始去的时候,有些不适应,不过很快就好了等等的话。
三太太又说了,让苏幼钦这个做哥哥的多照顾弟弟之类的。
说了几句话,乳母抱着苏幼锺进来了,等十少爷苏幼锺拜见了两位哥哥以后,三太太便让丫鬟服侍苏幼钦和苏幼文两人去梳洗。
苏幼贞一面陪着三太太说话,一面哄着苏幼锺玩。
苏幼锺三岁半的年纪,正是最好玩的时候,苏幼贞每次见了,都要和这个小弟弟闹腾半天,因此姐弟两个的感情倒是很好。
三太太并不因为苏幼锺是庶出,就不让自己的女儿和他接近,想法的还挺支持苏幼贞和苏幼锺玩。
她身边的管事妈妈杨四则家的看着觉得不妥,便私下里和安氏说起让四小姐和十少爷远着些的话来。
杨四则家的名字叫做双珏,是三太太安氏嫁过来时候的陪嫁大丫鬟,出嫁以后做了她房中的管事妈妈,有什么事儿倒是也敢直说。
三太太眼底闪过意思苦涩来,她何尝不知道嫡庶有别的道理来,只是自己这身子不好,在子嗣上是再无可能了。
“贞姐儿和锺哥儿投缘也好,我统共就生了钦哥儿和贞姐儿两个,将来帮手不免少了些。文哥儿也好、锺哥儿也好,和他们兄妹比起别人来总亲了些。”
见三太太这么说,杨四则家的也就不好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