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如此只怕是在名声上就有些不好了。”安氏听了也有些唏嘘。

  这世子也当真是个命运多舛的,虽然出身高贵,可如今未婚妻没了,少不得就要被人说是克妻的命,对将来总是不好。也不知道得了这样的名,还有几家的女子愿意嫁过去。

  “谁说不是呢。不过,也难说将来就有那些眼皮子浅的药攀着皇家的,把女儿嫁过去也未可知。”

  “罢了罢了,我们也不说别人的事情了。”不知道为什么,说起这话的时候,安氏总觉得眼皮有些跳,倒好像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似得。

  “嫂子才还说我们家的钦哥儿和贞姐儿呢,音姐儿和韵姐儿可比贞姐儿的年纪大,就是长乐如今不是也十四岁了?差不多也是到了该定亲的时候了,难不成是嫂子也要求高了?”安氏不愿意继续说皇家这些和自己家里不相干的事情,因此巧笑倩兮的道,眉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的意味。

  “他们几个年纪都不小了,按理也早就该定下来,只是早些时候在西北,虽然说起过几家,都不合适,这才拖了下来。哪里知道这一拖,就得了旨意说是要回京,索性也就搁下了。”

  说起这个高氏就有些惆怅了,尤其是长乐如今十四岁了,年纪也算是不小了,是时候该定亲了,后面还排着韵姐儿和音姐儿两个,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她这做母亲的怎么能不着急。

  “嫂嫂倒是不用为这个着急,这京城里别的不多,可是好的哥儿好的姐儿各家多着呢,总能找到适合我们家几个孩子的。”

  “虽然是到了京城,我也是京城里长大的,可到底离开了许多年,算是人生地不熟了。如今许多的人家也不认识了,只怕会耽误了孩子。”

  “我也会帮着嫂子留心看看是不是有合适的,何况哥哥如今官位节节高升,只怕多的是上赶着来结亲的。”安氏这话虽然是玩笑,可也是实话,

  “我倒是想着有知根知底的最好,要是能亲上加亲就更好。”高氏说这话的时候,倒是颇有些滋味在里头。

  “要是说起来,韵姐儿的年纪和我家明哥儿到底也合适,可是二太太哪个性子,我可真是舍不得让韵姐儿过来吃苦。何况二老爷如今也没能入仕,到底有些配不上我们家韵姐儿。”安氏何等精明的人,如何能听不出来话中的意思,因此四两拨千斤的道。

  “我倒是觉得和钦哥儿也算是年纪相当。”高氏笑着说道,虽然是开玩笑,可是其中却也多了些认真。

  “我倒是也想呢,要是韵姐儿能做了我媳妇,也是极好。只是苏家祖训里头不让嫡亲表兄妹成亲,老太太又是十分遵守祖训的人,我也就不敢想了。”安氏见嫂子对自己直说了,反而也放开了,只笑着对嫂子说了。

  “倒是不知道苏家还有这样的规矩,罢了,既然是祖训,自然是不能不遵守。别人家里都讲究亲上加亲,怎么到了你们家里就这般不同了。”高氏倒是第一次听苏家有这样的祖训,但是笑着小姑子和自己交好,必然不会为了这样的事情骗自己。

  安氏颇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有这样的祖训。”

  “罢了罢了,也别说这些了,这种事情就算是愁也是愁不来的。你倒是和我说说京城里的事情,免得我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出去失了面子。”

  高氏知道,安氏这十几年的时间都在京城,比起自己这个从小长在京城,但是这些年都不曾在京城生活的人要熟悉情况的多,因此多问问总是好的。

  既然两个人说起了京城的情况,安氏便把自己知道的京城中各家的情况给嫂子简单扼要的说了些。

  相对于娘家的嫂子和弟媳妇,高氏更喜欢这眼前找个温婉的小姑子说话。

  高氏在娘家的时候,也是金尊玉贵的大小姐,因此父母给的嫁妆极多,又因为跟着安余谦到了西北,老侯爷夫妻担心女儿受苦,每年送节礼、年礼的时候,给女儿的就格外厚重些。

  如此一来,安庆侯府的几位太太心里头就不舒坦了,觉得她这个做女儿的得了府中太多好处去,因此对她倒是冷淡。

  既然如此,高氏也就懒得和她们这样斤斤计较眼皮子浅的人多打交道了。莫说自己得了的那些是父母所赐,便是自己得了那些,难道就没有回礼不成?倒也值得她们那样。

  晚上回到家的时候,三太太就和苏幼贞问了,今日在安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苏幼贞虽然不想母亲再为已经过去的事情操心,可是母亲既然问起,自然就没有不说的道理。

  三太太见苏幼贞说的时候,面上居然没有多少埋怨,便好奇的问道:“宁姐儿如此,你不生气?”

  “不过也是个可怜人罢了,何苦和她置气?何况,她如此终究丢的是自己的面子,与我何干?”苏幼贞淡然的笑着说道。

  三太太对这个女儿倒是有些好奇了,究竟是怎么才会养成这样性子的?以前的时候,家中父母兄长就说自己性子沉稳,可这般年纪的时候却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看起来自己这个女儿,将来必定也不是个一般造化的。

  却说二房这边,因为长子就要成亲的缘故,少不得要忙忙碌碌的预备着,二太太这段时间忙着,也就没空和别人争高低,府中倒是难得的安宁。

  二房这边一直忙到着九月初三过大礼这一日,才算是略微的消停了一些。

  过大礼就要请全福人,二太太虽然也有兄弟哥哥在京城,可是不过都是六七品的小官员而已,因此就觉得自己家的嫂子弟媳妇有些配不上自己儿子的场面,所以求了苏家老太太出面请全福人和媒人。

  苏老太太请了自己娘家的侄儿做媒人,侄儿媳妇做全福人,还缺的一个全福人就找了顺安侯府的二奶奶。

  知道婆婆这样的安排,苏家二太太觉得这一次总算是不委曲自己的儿子了,请了这样的人才足以撑起场面。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