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又是三年时间过去,这三年中发生了许多的大事。
从苏家老太太病故,苏幼贞就恪守老太太遗命在后园为她守孝,深居简出。
就在苏母病故不过三个月后,缠绵病榻许久的皇上终于支撑不住驾崩,遵遗诏诚王继位,是为宣康帝。
宣康帝继位,追封原配王妃为皇后,并明诏此生再不立后。
同时又以皇长子生母侧妃安氏为贵妃,赐金宝金册掌六宫之事,位同副后。
宣康帝继位,在诸王中,最得圣心的自然就是同母所出的顺王,无奈顺王身子实在不济,顺王世子李玢便成为宣康帝最为倚重的人。
顺王府世子李玢早在先皇在位之时,就已经聘定定襄侯府的小姐,本已要成亲,怎知皇上忽然驾崩,做为孙子的李玢守孝一年。
却不料李玢一年孝期未满,定襄侯府的小姐身染沉疴,继而病故。成为李玢第三个没有过门就身亡的未婚妻。
李玢克妻的传言再次传遍京城,且越传越烈。一时之间,朝中大小官吏再也没有人敢为了攀附权贵而愿意把女儿许配李玢。
毕竟,要攀附权贵,也要女孩子先好好的活着才成,如果连人都没了,那里有权贵可以攀附。
顺王妃爱子心切,又时时想着王府血脉传承,因此从李玢除了孝,就四下打听,想要为李玢再结一门亲事,只是用了两年时间却都一直没有结果。
为此,顺王妃不知道费了多少的心思,愁白了多少的头发。
这一日,王妃偶然去世子的书房,不想却在书房里看到一张女子的画像……
却说苏幼贞开始的时候本来是在园子里守孝,却也要时时刻刻忍着刘氏接二连三的找麻烦。刘氏当初在苏母过世的时候,好大的没有脸面,如今婆婆去了,她便把这些不痛快都记在了苏幼贞的头上。
就算是如今生活并不在一处,苏幼贞的吃喝住行也不必她这个做继母的来打点,可刘氏也不打算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放过这个让她恨的牙痒痒的继女。
苏幼贞的存在,一直都只是提醒她这些年的委屈而已,她从心里发誓,这一世总不能让苏幼贞舒坦就是。
可惜的是,苏幼贞只是在园子里闭门不出,便是刘氏有再多的手段也不敢闹到园子里去,毕竟当年苏母的话还历历在目。闹得过分了,只怕有人会出来说话。
别的不说,就是苏家那两个庶子也不是好相与的,二人从苏母去了以后几乎就没有回过京城,闲暇时间都是在保定的书院度过,因二人刻苦,很得到书院的先生和族中诸位长老的喜爱。
更可气的是,今年皇上开恩科,苏幼文居然一举考中二甲第三名,这可是苏家这十几年来考的最好的一个人了,因此族中的人简直就把振兴苏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苏幼文的身上。
更何况如今已经入阁的安家大老爷对苏幼贞更是关照的很。甚至在苏幼贞的神百年特意安排了两个人照应。
刘氏没有办法找错处处置苏幼贞,身边又都是苏母和生母安氏留下的旧人,一个个都忠心耿耿的,旁人根本没有机会下手。
刘氏处心积虑的折腾了小两年的时间也不能伤得了苏幼贞。
可是刘氏心中却也有自己的计较,如今苏幼贞的年纪越来越大,她的生活不能拿捏在自己手中,可她的亲事却要拿捏在自己手中。安家再怎么厉害,也不能把苏家的女孩子许配出去。每每想着自己还有这样的权柄,她不甘的心就会稍微好过一些。
毕竟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最要紧的莫过于是将来出嫁。
苏幼贞现在已经是十六岁,亲事却迟迟定不下来,再过两年可就熬成老姑娘了,除了做人续弦,只怕也没有好去处了。
刘氏决心就要让苏幼贞也和自己一样度过这一辈子,让她也知道续弦难当。
为此安家太太高氏几乎都要愁白了头发,当初就是这一点被忽略了,居然忘记和老太太求这一点,以至于如今如此被动。要是当日把给贞姐儿找人家的差事光明正大的揽下来,如今贞姐儿怎么会到了十六岁还不定人家?
为此,安家大老爷安余谦也找苏子栎说过此事,却不想苏子栎口中答应的好好的,要为贞姐儿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却一直都没有下文。安余谦便知道,这个妹夫是靠不住了。
幸而有人给高氏出主意,就算是苏家太太不愿意为苏幼贞定亲,却不能不让宫里的贵人赐婚。要是宫里头有了旨意下来,便是谁也不能阻止。
高氏这才想起来,到底是自己急糊涂了,居然把安家在宫中还有一位娘娘可用这样的事情给忘在脑后。
贵妃虽然说不是正经的皇后,可举国上下谁都知道,这位娘娘在宫中无后的情况下,也与皇后差不多了,不过就是个名分问题。何况,且宫中到现在为止,除了贵妃安氏的皇长子之外,也没有别的皇子出生,皇长子的聪慧又是众人有目共睹的。料想将来,这位贵妃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再说了,贵妃也是贞姐儿的嫡亲姨母,为贞姐儿办些事儿应该也不会推辞。或许贵妃心里也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也未可知呢。
高氏心中有了这样的念头,忙就递牌子求见贵妃。
如今宫中是贵妃说了算,所以高氏的牌子递上去就收到了贵妃召见的消息。
不想见了贵妃,贵妃却先和高氏说了几句话,听了这些话,差不多是要让高氏直接晕厥过去。
只因为贵妃说道,顺王妃昨日入宫为世子求亲,求的正是苏幼贞。
多年以前,高氏就知道,王妃对苏幼贞是动了心思的,可是却不想纠纠缠缠这么多年,却依然是这样的结果,王妃看起来也是孤注一掷,居然直接就求到了贵妃娘娘跟前,且贵妃娘娘也是要答应的意思。
“娘娘,这万万不可,贞姐儿命已经够苦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