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武英侯俨然是南军的土皇帝,还四处要找冯贝贝,非要将她睡够了不可。最后,冯贝贝横剑自刎。是日冬雷不绝,天黑如墨,狂风发屋,杀人上百。兴宁宫北阙楼灾。北阙楼就在皇太后殿后。冯贝贝自刎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皇后又冲到冯淑媛殿内。

  皇甫折风在这里陪他母亲,皇后看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孽子!”皇后一句骂,冲上去要打皇甫折风,若非有你这个儿子,冯淑媛地位也不会这么稳,孽子!

  皇甫折风忽然鹰眸瞪大,金色光芒直冲苍穹!一把抓住皇后,手一错拧断她的脖子!怒了!

  此时……

  事情回到半月前……皇甫折风进了宫,天下风云变幻;简陌,一个消失的人物,带着数人,混进了虎贲营。虎贲营,是皇太后强势统治的武力,用来拱卫京师的。只有这支虎贲军,皇太后才敢对南冯北傅随意下手,就算南冯北傅打进京,一时也不能赢;更何况皇太后手里有皇帝这个人质。而南北两军先后出事,皇太后还能不开口,也是有这个依仗。否则她早该有所举措了。这个时候不是皇太后没有足够远见了,主要是这一开口,是窦家权利的削弱,乃至她权力的丧失,她不愿意啊。她不愿意就要打的她愿意!或者杀了她,不用她同意。

  简陌和朱田静、朱田芳及冯家几位,潜进来。

  虎贲营有四将,各将兵一万;有两员大将,麾下精兵各五千,并统四将。这个设置有些意思。且不去管这布局,简陌要的是,让这潭水动一动,水浑才好摸鱼。她先混到一将跟前,在他夜里吃完花酒回营后,由朱田芳下手,一条眼镜王蛇在浴桶里将他咬死。选择这个时候下手,因为这个时候他警惕性及反应能力、抵抗能力最差。被蛇咬了一口,一头栽倒浴桶里,被淹死了,一点痕迹都没有。特务,是处理某些事情的最快捷有效的办法,比收买谁谁有效的多。

  吃完花酒人都累了要睡觉,尤其冬日天冷,雪厚五寸,勤务兵都没来得及管他,发现的时候连人带水都冻上了。当然冬日要唤醒眼镜王蛇,也只有朱田芳能做到。搞定这一个,军中没有大动静。因为此事皇帝天天闹辞职,南北两军又压力甚大;虎贲营两员大将觉得要从容一些,免得消息走漏,引发更大的恐慌。于是先让一员副将顶着。看起来,虎贲营的事儿不乱,一员主将的死,一点关系都没有。

  没所谓。简陌几人继续干活。混到另一将跟前。不能如法炮制。

  这次,天干物燥,连日大风,夜里烤火,一不留神,走水了。走水了主将怎么会死呢?因为他也吃酒吃多了,他寻常就爱吃酒。当兵的都爱吃酒,不是爱吃酒,而是军营无聊,酒比较能麻痹,此其一;打仗砍大活人,有时候需要酒壮胆,此其二;吃酒助兴,老兵吃点酒,砍人能活九十九!吃多了酒醉的死,下雪天空气干燥,一着火,直将他烧了个半死,就是死了,但没化成灰。

  至于为啥他醉的这么死,或者火就起得这么好,这个就不用问了,不是有简老大帮忙的么。至于简老大怎么就这么顺利能摸进虎贲营,虎贲营难道是个纸老虎?

  这事儿,不是还有冯家几位么?

  皇太后几十年如一日要渗透南北两军,不论皇帝,单皇甫折风也努力了这么几年,能不向皇太后方也渗透渗透?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铁桶一只,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总之,大家联手,简陌就这么杀了虎贲营两位主将。这一位主将之死,虽然上下有些震动,但也没有闹开,因为朝中的局势愈发危急了,谁也不敢在这时候添乱。另外,两位主将各自在自己军中,死的有点远,基本上没有证据表明两者的死有什么关系。因此也基本上是两位副将顶了主将的职了事。

  天底下的事儿,欺上瞒下,别说多久了,一时之间,是完全可以的。否则这时候闹起来,两位大将不得受牵连?谁再说一句他们和南冯北傅有关,在这时候添乱,谁能分辨的过来?

  对了,两位大将都是窦家心腹,可就算同一个阵营,一党,内部也能有分歧,只要有人的地方,都会有意见相左;在这种动荡的时刻,一个阵营内的人要抓紧时机上位,并非不可能。

  总之,这事儿上头没什么风声。

  天寒地冻,传言也走不动,京城也没什么风声,基本上风平浪静。不对也不风平浪静,京城被南北敌国压近、吴熙朝冰冻成灾,还是挺人心惶惶的。人心惶惶的时候最时候做什么?最适合散布谣言。虎贲营其实也人心惶惶,不过天冷大家不爱动,谣言温度也低一些,但谣言四起,确实有。

  谣传:天那!竟然有这样的谣传!

  不知道哪里刮来一阵邪风,就说:皇太后既不准备立皇太弟,也不准备窦家上台,她有可能准备拥立少帝。

  这话怎么说呢?是这样:皇帝是还年轻,年方四十一枝花;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飞来横祸,没准哪天就出车祸被撞死了。再说皇帝这年龄,立皇太子总应该的吧?皇帝虽然儿子不多,可也有三个。可皇帝至今没立皇太子,这是个事儿。因此谣言就很有人信,有人信的谣言,就值钱了。

  再说,皇太后最爱永清王,早就有让他上位的意思,可永清王都快二十七八豆腐渣了,好吧这说的是女人,可男人到了二十六,也老大不小了,盼着那位置也二十多年了,却至今也没点盼头,你待怎地?封了他皇太弟,就尘埃落地了,等着等着,哪天皇帝两脚一蹬了,他也能坐坐龙椅穿穿龙袍。Sorry吴熙朝图腾是鹰,不兴穿龙袍。

  说实话,皇太后一直不立皇太弟,肯定对皇太弟有意见,sorry是对永清王有意见。永清王天天颠颠倒倒迷迷惑惑没个正经,尤其如今内外交困,他若上位,吴熙朝非乱不可。谣言的这部分大家就琢磨琢磨,诶,有点。再说,皇太后从哪看出不准备窦家上台呢?从哪看出皇太后不准备让窦家上台呢?

  这很简单啊,虽然皇太后手握大权,皇帝形如傀儡;可窦家,权是有,却一直没越名。

  这话怎么理解呢?是这样。吕雉不是给吕家诸位封王了?不顾刘邦说的非刘氏不王,依旧给吕家诸位封王了。封了王,下一步才是上位。可窦家诸位,都封的侯,看起来和旁人无二。皇太后自己都六十了,谁知道还能活几年,不能天下就她一个人长寿啊。这时候一点风向都没有,八成是没准备让窦家上头。

  再说,皇后。皇后也是窦家出来的。窦家若上位,她是什么?是相当于公主、长公主or大长公主,那能有皇后or未来的皇太后做的有意思?肯定没有。

  再说了,皇太后虽然要拿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男人一争高下;还给窦家权利,为娘家谋福利;可天下正统,她其实是还是尊皇甫氏的。她和ex—皇帝有情,和吴熙朝有情。人老了,就让皇甫氏延续下去,就挺好的。

  虽然窦家手里权利很大,但目前来说,都像是皇太后这辆三驾马车的轮子,皇太后才是主导。因此谣言的这部分,相信的人也不少。

  而相信这一部分,自然就推导出下一部分:皇太后和皇后,既然都要维系皇甫氏正统,又要争权。那怎样才能让自己手里权力最大化呢?自然是挪开成熟羽翼丰满的皇帝,拥立少帝。整个三五岁大的孩子当皇帝,那不还你说了算?

  而皇帝的三个儿子里,小儿子皇甫折谅,虽然名气不太大、不出风头,却也温文有礼,因此稳稳的守住一方位置。皇甫折谅年方七岁,母曹良人,曹家家世很一般。

  若是扶皇甫折谅上位,窦家绝对稳稳的占据主动权。皇太后和皇后都可以手掌乾坤,比现在还名正言顺。

  皇帝敢去跪请退位,那就退掉好了,让小谅谅来。

  这谣言,挺毒辣的。

  再辅以别的谣言,再比如死掉两位主将,又死了几位不知道哪方的人,莫名其妙反正就死了。慢慢的,虎贲营就人心活泛起来了。窦家一方的人也不免有了想法,这就是这谣言最毒之处。

  这时候,冯贝贝自刎的消息传进京。不用说,这大大抹黑了窦家声誉,皇后一定会发飙。

  简陌通过曲里拐弯的渠道和皇甫折风议定:动手,试试。这次动手虽然未必事成,却也做了万全准备,不成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还能给皇太后施压。

  皇帝现在天天不上朝,装死,还装出家;皇太后竟然还不开口,简陌要她试试。

  于是,在皇后听到消息发飙的时候;虎贲营发生了一件大事。虎贲营里,不知道怎么传起来的,说皇太后要废皇帝,不许他退位做太上皇,而说他无能,才有灾咎,所以要废了他;还要杀了皇长子皇甫折风,因为他也是个灾星,要杀了他厌灾。

  传言的这部分不算很有害,但很扰乱人心。皇太后这番动作,太大手笔了。因此接下来的传言就很让人动心了。传言要互相烘托,这真是好本事。比如舆论不想让你关心某事,就给你弄一堆无聊的杂事,转移注意力。舆论要你注意某事,又不能太过直接,就先扰乱人心,再来重磅炸弹:皇太后年龄大了,年龄大的人都多疑,皇太后就怀疑,京中不少人暗地里和皇帝一派。不论李婉平母子的死,还是陈阜新的失踪至今没有音信,还是虎贲营竟然死了两位主将,一定是保皇派搞得。因此,皇太后要来一场大清洗,保证她的至高无上的权利。

  所谓皇帝怎么样,皇长子怎么样,都不过是个托辞,是要从他们下刀,至少要将虎贲营清洗一遍,保证窦家的地位不可动摇。

  也就是说,这场吴熙朝的动乱,要落到虎贲营头上了!还听说,皇后和皇太后意见不合,两派的力量也在斗,相互之间也可能开战。

  据说永清王不能被立为皇太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后,她不干。永清王被立为皇太弟了,现在的皇后是个什么位置?永清王自己有媳妇儿,也姓窦。永清王的媳妇儿一点都不比皇后差。若是永清王上位了,那还有现在的皇后什么事儿?

  总之,谣言具有自我加强的能力,越传越乱了,越传越明晃晃的刀子正从天而降似的。

  最后,军中有人说:女人那,就是麻烦。这事儿若是让男人大老爷们来,就没这么龌龊了。

  于是又有人说,那怎么办?

  于是又有人说,那我们进宫请愿去吧。让皇太后不要杀了皇帝和皇长子。

  其实皇长子多无辜啊。Ex—皇帝是否自然死亡且不顾,难道先皇死的年头孩子都不要出生?否则皇太后随便手指一指谁家的孩子说他克死了先皇,人还活不活了?真是外敌还没打进来,皇太后、窦家,你们到底搞什么呢?真打起来,我们当兵的最倒霉,老百姓最倒霉。永清王残忍,窦家无道,慢慢的都发芽开花了。于是有人率先站出来,就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就当大冷天儿没事去榨油玩好了。大冷天下课,男生爱靠墙站着,左右两方使劲往对方挤,这一挤,就热乎了,油就榨出来了。

  踢毽子跳绳都被理解为女生的玩意儿,不如这样来的热道。

  大冷天儿虽然出门冷,可当兵的也不能窝被窝里,还不如几百上千人站一块,跑一跑,也挺热乎。姑且这么理解大家的爱国热情吧。

  于是虎贲营都动了。一二三四五六七……死了两位主将,副将压不住阵,主将不是那么好当的。更何况动乱的年代,发生点啥事儿,寻常看着都不可能,可这时候人都疯了,上!

  听说皇太后还要以野蛮手段杀了南冯北傅,否则怎么会冯贝贝小姐被逼的自刎的地步呢?否则傅大将军就剩两个孙子,也被追杀的不行呢?

  当兵的,没几个不敬仰这两位,这会儿挤的一头汗,更热烈了,去找皇太后找个说法!

  于是,兴宁宫,皇甫折风拧断皇后脖子的时候,不等皇后的侍从回魂,外面兵变已经闯进兴宁宫!

  谣传的很厉害,不少百姓也加入队伍,来声讨皇太后!你如此对待南冯北傅护国良将,你居心何在!你要杀了皇帝和皇长子,你居心何在!冯淑媛一向有令名,皇后对她随便就是打骂;皇长子是我吴熙朝最像图腾神鹰的一位,你竟然诬他为贼,你居心何在!战乱,雪灾,长期被窦家和永清王变态的蹂躏,多少多少人,终于反了,反进宫去!

  简陌带了一队人,快速的来到皇太后殿外,围了她!冯家几位则去了冯淑媛那里,支援保护皇甫折风。宫里都是皇太后与窦家的人,皇甫折风其实蛮危险的。

  天地一片白,声讨一片浪潮,将兴宁宫淹没。

  简陌带人冲进皇太后殿内,皇太后正在与窦家几位商议,要不要向两越求和。

  皇太后想,现在冯将军丧女心痛,很难打赢一场仗;两越联手,压力本来也大。割地求和,等吴熙朝度过危机,再慢慢周旋。老娘就不信了,天下之大就没一个能顶替南冯北傅的人!窦家几位更是跃跃欲试要求直接将南冯北傅拉下马试试,没准他们在捣鬼呢,他们又不是神。

  说的是啊,两位确实是人。窦家又实在不愿意低头。

  可冲进来诸位一听:皇太后果然要杀了南冯北傅,真正太狠了!

  简陌与朱田静等高手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功夫,上前一刀架在皇太后脖子上!兴宁宫到处是高手,可真没想到,不声不响的,就有人能反到这里来。难道虎贲营窦家的人都死了?兴宁宫的守卫呢?都死了?!兴宁宫的守卫都被永清王灌醉了,嘎嘎。永清王说大冷的天儿吃点酒去去寒气,于是大家就高兴的吃了酒然后在关键时刻晕掉了。

  永清王怎么知道的这事儿?永清王又不是真糊涂,皇甫折风的眼光,又怎么会错。

  总之,现在,简陌拎住了皇太后,与朱田静等十来个人,控制了局势。

  就在这时,皇甫折风拖着皇后的尸体,奔了进来。

  皇甫折风手一扬,将皇后的尸体丢到窦家人脸上,悲愤的道……他演戏越来越真了:“姨娘惨死,皇祖母没个交代;皇后竟然又跑去指责母亲,侮辱孙儿,这是何道理?到底要我死还是活,今儿就说开了,我和父亲母亲也相处数日,谁知道下辈子还能不能投胎为一家!”

  哀,之甚也。千万将士百姓不忍闻,一边怒发冲冠,一边却别过脸去,心伤之。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