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走上殿前跪在朱元璋的面前道:“儿臣给父皇请安,愿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道:“起来吧。”
朱棣回答:“谢父皇。”
朱元璋走到朱棣面前道:“你今天怎么有空到宫里来?”
朱棣微微低头道:“哦,儿臣听说守谦离开南京以后,母后心里十分忧伤,所以今天特别进宫看看母后。”
朱元璋道:“你母后是在怪我啊!他怪我对守谦太无情了。”
朱棣赶忙道:“父皇是想历练历练守谦,希望他能更加成熟,表面上是对守谦无情,其实父皇是深爱守谦的,母后她现在还不能明白,相信加以时日,母后她一定会明白的。”
朱元璋吃惊地看着朱棣,忽然他哈哈大笑了起来:“我这一众儿子里就属你和朕最像,难怪就连允炆都和我说,四叔是最像皇爷爷年轻的时候了,不过可惜啊,你不是朕的嫡长子,要不这储君之位一定非你莫属。”
朱棣立刻跪倒在地:“儿臣不敢,在儿臣的心里,哥哥才是最有父皇风范的兄长。”
听到朱棣提起朱标,朱元璋心里难受得不得了,他感慨道:“可惜你哥哥早逝,他没有这个帝王的命啊!”
朱棣立刻道:“幸而哥哥留下了允炆,儿臣相信允炆将来一定会是一位好皇帝的。”
朱元璋道:“话虽如此,可允炆年纪尚幼,这朝中又都是些战功赫赫的臣,朕担心他将来会坐不稳这个江山啊!”
朱棣双手抱拳道:“父皇请放心,儿臣这个做叔叔的一定会力保允炆,这朝中要是有谁敢不听允炆的,儿臣一定格杀勿论。”
朱元璋立刻将朱棣搀起:“你说的是真的,将来你会力保允炆?”
朱棣道:“是,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力保允炆,为他扫清一切障碍。”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好,太好了,不愧是朕的好儿子,那父皇就把允炆摆脱给你了,要是他有个什么闪失,我看你将来到了下面怎么和朕交代。”
朱棣告退后一个人快步地走着,张玉一直紧跟在朱棣的身后,他嚷道:“燕王,燕王,等等属下。”
朱棣没有理会张玉,而是自顾自地往前走,他心里暗暗道:父皇啊!父皇,我无论怎么做,对你有多忠心,你是不是都不会看不到我,难道在你的心里真的只有朱标就没有我朱棣吗?
想到这里,朱棣闭上了双眼,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和太子朱标一起外出打猎的情景,那个时候,朱标七岁,而朱棣只有五岁,他们两人相伴着一起外出打猎,朱元璋很高兴地对二人说:“你们俩兄弟出去打猎,要是谁打的猎物多,回来朕重重有赏。”
小朱棣听了朱元璋的话,心里十分的高兴,为了得到父皇对自己的奖励,于是他卯足劲要大显一翻身手,这朱棣自小就跟随着朱元璋习武,虽然年纪幼小,可他的剑法却极好,因此不大一会功夫,朱棣就猎杀了好些猎物。
朱标虽比朱棣略大一些,可因为身体自幼较弱一些,因此剑法自然是不及朱棣的,虽然是个朱棣一同去狩猎的,可是他却一无所获。
两人回到了皇宫里,朱棣兴奋地拿着自己的猎物来到朱元璋面前:“父皇、父皇,这是儿臣猎杀的猎物,你看。”
朱元璋仔细地看了看,朱棣猎杀的猎物确实不少,以他这么小的年纪能猎杀到这么多的猎物,朱元璋心里很高兴,他大赞朱棣道:“恩,不错,确实有乃父之风啊!”
这时,他想起了朱标,于是忙问道朱标:“标儿,你的战果如何啊?”
朱标握拳拱手道:“回父皇,儿臣没有猎杀到猎物。”
朱元璋好奇地问道:“哦,这是何故呢?”
朱标道:“儿臣不喜杀戮,再说弟弟他剑术高明,儿臣实在是比不上弟弟,父皇的奖励还是留给弟弟吧。”
年幼不谙世事的朱棣道:“就是,就是,父皇不是答应我们,要是谁打的猎物多,就给谁奖励吗?现在我和哥哥相比,明显是我的猎物多,父皇您快把奖励给我吧。”
朱元璋听到朱棣的话心里很不高兴,他对顺喜道:“顺喜,把朕的夜明珠拿来。”
顺喜将盛着夜明珠的锦盒捧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拿起夜明珠看了看后,把它交到了朱标的手里道:“太子忠孝仁义,为人耿直善良,又懂得友爱弟兄,这个夜明珠朕就赏赐给太子了。”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朱标和朱棣都很吃惊,朱棣急忙道:“父皇,您不是说,谁打的猎物多就奖给谁吗?怎么现在反而给了哥哥呢?”
朱元璋走到朱棣身边道:“没有什么为什么,朕就是要你记住,这皇宫里的规矩是朕定的,朕给你的就是你的,朕不给你你就什么都没有。”
或许是因为朱棣当时年幼,他并不明白朱元璋话里的意思,在他的心里只认为父皇偏心,于是嘟着嘴站在一边生闷气。
朱标见弟弟不高兴了,于是他对朱元璋道:“父皇,这夜明珠应该是弟弟的,我们我还是给弟弟吧。”
说完他便把夜明珠递到了朱棣面前道:“弟弟,这颗夜明珠是你应得的,现在父皇给了我,我就把它转送给你吧。”
性子刚烈的朱棣愤怒地看着朱标,他使劲推了朱标的手,整颗夜明珠便叮呤当啷落在了地上碎成两半。
朱棣顿时被吓得腿脚发软瘫坐在地上,看到夜明珠被摔碎了,朱元璋勃然大怒,他重重地训斥朱棣,还让太监把板子给抬上来,要重重地打朱棣二十个板子。
为了救自己的弟弟,朱标立刻跪在地上道:“父皇您息怒,刚才是我没有拿好夜明珠,要责罚您就责罚我吧。”
看到朱标如此仁义,朱元璋的心里很高兴,虽然夜明珠损毁有些惋惜,但看到太子如此年纪便懂得友爱兄弟,朱元璋心里十分安慰,他对朱棣道:“今天是你哥哥为你求情,朕就饶了你,要是下次再敢造次,朕一定重罚,决不轻饶。”
朱棣虽然嘴上谢过了朱元璋和朱标,可就从那一刻起,朱元璋偏心就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下了种子,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朱棣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脾气,变得沉稳而内敛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