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抬眼向远处望去,只见杨姑姑带着一行人朝御花园走来,她每天早上都要例行到库房去盘点东西,正巧要到库房就必须经过御花园,允炆看到杨姑姑之后对碧玺使了个眼色。
碧玺推了推蕊儿的后背,蕊儿立刻起身走到花园道:“殿下,你看花开的多好啊!”
蕊儿的声音引起了杨姑姑的注意,她身边的宫女对她道:“姑姑你看,殿下和墨玉娘娘在那边。”
杨姑姑顺势望过去,的确,殿下和墨玉娘娘就在御花园里,于是她走到了蕊儿和允炆面前道:“下官参见皇长孙殿下、墨玉娘娘,愿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娘娘长乐无极。”
允炆道:“哦,是您啊!起来吧。”
从蕊儿的身形和声音,杨姑姑觉得眼前的人就是墨玉,于是她对蕊儿道:“娘娘,您的身子好些了吗?”
蕊儿按事先碧玺教她的答道:“多谢你记挂,本宫已经好多了。”
杨姑姑接着道:“娘娘,这御花园里风这么大,您还是保重身子要紧,这大病初愈的人是最不能受风的。”
蕊儿道:“今儿天气好,本宫在雅韵院里带的时间长有些带闷了,所以今天特别出来走动走动,本宫生病的时候多亏了杨姑姑的照顾,本宫的病能这么快好,杨姑姑你应当记上一功。”
杨姑姑谦虚道:“娘娘过奖了,这都是下官该做的,看到娘娘身体能这么快康复,下官也很高兴。”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来,蕊儿脸上的头纱不经意地掉在了地上,蕊儿本能的一惊想要拉住头纱,但是却为时已晚,头纱已经掉落在了地上,杨姑姑清晰地看到了蕊儿的脸。
这时,允炆走了蕊儿的身边道:“墨玉,你的头纱怎么掉下来了?”
蕊儿无奈地道:“刚才不小心被风刮掉了。”
允炆道:“你的身体不好,没有头纱挡着身体会受风的,赶紧把头纱戴好吧。”
杨姑姑也在一旁道:“是啊娘娘,殿下说的是,您赶紧把头纱带上吧。”
蕊儿点了点头,然后戴好了自己的头纱,允炆对杨姑姑道:“你去做你的事吧,我要带墨玉回雅韵院去了。”
说完,允炆扶着蕊儿就往雅韵院走,杨姑姑站在原地目送着允炆和蕊儿离开心里道:怎么会这样!难道真的是我猜错了!
杨姑姑回到屋里立刻给朱棣写密函,允炆和蕊儿回到雅韵院里以后,蕊儿道:“殿下,您觉得杨姑姑她相信我是墨玉娘娘了吗?”
允炆道:“应该是相信了,她没有不相信的理由,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见过墨玉,自然也不会知道你不是真的墨玉了。”
碧玺高兴道:“如果是这样那真就太好了,看来咱们的办法奏效了。”
就在大家都很高兴的时候,允炆的心里泛起了淡淡地忧思,他看着蕊儿又想起了朱元璋的话,于是他对蕊儿道:“今后你就待在雅韵院里哪都不要去,要寸步不离地跟着你姐姐。”
他转过头去对碧玺道:“碧玺,你的身手了得,以后你就寸步不离的保护你妹妹,有什么事情记得派人来告诉我。”
碧玺不明白允炆的意思,她对允炆道:“殿下,我不明白你的意思,难道蕊儿在宫里会有什么危险?”
允炆没有回答她,他仔细盯着碧玺看了一会,碧玺道:“我知道了,不能问的不要问,我会好好的保护蕊儿的。”
明珠离开宫里以后被安全的送到了静心院,静心院的师太看见明珠以后道:“施主,我们又见面了。”
明珠觉得奇怪,自己明明就带着面纱,师太怎么会看出是她是谁,于是她下意识伸手去扶了扶自己的头纱,师太道:“能再重逢即是有缘,既然施主你不愿放下,那就将这些负累先保留着吧。”
明珠被师太安排在了她原来住的厢房里,看着熟悉的摆设和陈列,明珠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时,师太从门外端着斋菜走了进来,她对明珠道:“娘娘一路辛苦先用些斋菜吧。”
明珠见四下无人,于是她将自己的头纱摘下来道:“师太,我们又见面了。”
师太倒是非常平静道:“难得娘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放下,贫尼倒是相当的敬重的娘娘了。”
明珠不解道:“我只想知道,刚才您是怎么认出我来的。”
师太淡淡一笑道:“娘娘,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贫尼眼里,众生一切都处在苦海之中,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帝王将相皆如此,贫尼此生之愿就是希望众人能早脱苦海、回头是岸。”
明珠若有所思地看着师太,她道:“不是我不想放下,而是恩怨未了,不过不管怎么样,本宫都很谢谢师太你的大恩大德,静心院需要本宫做些什么,师太可以尽管开口,只要本宫能做到的,一定全力相助。”
师太摇摇头道:“多谢娘娘的好意,既然如此,那贫尼也就不勉强,那贫尼就送给娘娘几个字吧。”
于是她边说边往屋外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兰心蕙质的明珠立刻就明白了师太的意思,她在身后默默道:“谢谢师太,或许有一天我会放下,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朱棣收到了杨姑姑的密报,他也觉得相当不可思议,他将张玉找来商量对策,朱棣道:“这怎么可能,墨玉居然真的不是明珠。”
张玉怀疑道:“王爷,你说会不会是杨姑姑骗了咱们。”
朱棣摇摇头道:“不会的,杨姑姑是我安排在允炆身边这么多年的一颗棋子,她是觉得不会骗我的,再说了她还有把柄在我手上。”
张玉不解道:“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真的是我们多虑了,说不定明珠早就已经被处死了。”
朱棣肯定道:“不,这绝对不可能,我的直觉不会有错的,墨玉她一定就是明珠,等我抓到了这个把柄,我一定会让允炆永不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