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嬷嬷告退之后,宣若便将人参的事情抛在一边,这长公主对自己的恨意不少,想必从来都是想杀了自己的吧,既然是仇人,那就不必为了这些不入流的手段和心思上心,如今要应付的,是去宫里的事情。
如今是皇权社会,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可比二十一世纪的党国权力大得多了,若是一个不当心多说了一句话,多走了一步路,说不定自己小命就保不住了!
宣若可不认为,若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惹怒了皇上皇后和宫里的各位妃子,自己的便宜爹会帮着自己,——如今自己有用,便宜爹才对自己好一点,若是自己成了上位者的眼中钉,他必然能为了自己的高官厚位,亲自动手,拔了这颗钉子的。
而长公主就更是指望不上了,这个女人,骄横跋扈,十多年来一直想把自己弄死,这次自己险险逃过,若是落入别人的手里,长公主不仅不会相救,还肯定会落井下石,自己更是死路一条了!
宫里步步艰险,说不定随便一句话,就会惹来杀身之祸,宣若眉头紧锁,心里焦虑,半晌,才将祝嬷嬷又叫进来,细细询问宫里的规矩。
祝嬷嬷原本和桂嬷嬷一样,也是宫里的宫女,后来长公主嫁入刘家的时候,祝嬷嬷便是陪嫁的丫鬟,后来长公主又嫁给了欧阳林,祝嬷嬷自然是也要跟着主子的。
后来长公主生了欧阳芷若,祝嬷嬷便被长公主派去照料欧阳芷若了。她虽然出了皇宫二十多年了,可是宫里的规矩还是很了解的。
祝嬷嬷将宫里的各种规矩一一的讲给宣若听,包括行礼的规矩,请安的规矩,说话的规矩,所有的规矩,一一道来,她讲的用心,宣若听得细心,一下午的时候很快过去了。
到了晚上,祝嬷嬷又将如今宫里的各位贵人的身份一一讲给宣若听,宣若一一记下了,包括这些人分别属于何派。如今虽然立了太子,可是大皇子的生母身份低下,大皇子虽然依附了皇后成为太子,是仍然有不少兄弟想来争夺这个太子之位。宫里也不是皇后一家独大,贤良淑德四位皇妃,每个妃子都有自己的皇子,也有背后庞大的家族支撑,每个妃子都想让自己的皇子登上九五之位,因此宫里的暗涌不可谓不严重。
第二日一早,宣若便坐上马车,去了城外的白云庵,齐嬷嬷留在相府照看屋子,玉秀玉真和祝嬷嬷都跟着宣若出了相府,因此一共安排了两辆马车,欧阳林担忧宣若的安全,便派了几个侍卫跟着,于是一行十几个人往城外的白云庵而去。
白云庵在城西的丛山之中,虽然不大,但是主持静云师太却很是出名,因此烟火也还旺盛。宣若因为穆梅儿的关系,也曾经去过白云庵几次,和静云师太也还相熟。
因为有一个时辰的路程,宣若便准备了一本书,上了车,便看起书来,直到外边鼎沸的人声渐渐散去,呼入的空气越发的清新,宣若才放下书本,将马车的帘子掀了起来。
因为出门较早,此时的阳光并不强烈,风迎面吹来,让人心中无比的畅快,宣若向外边看去,只见大片大片的农田依次铺开,农田里零散的几个正在劳作的农人,田间地头还会有几个孩子跑来跑去的玩耍,远处群山环抱,宣若竟有了一种世外桃源的宁静之感。
而此时,宣若的马车停了下来,一个侍卫过来道:“大小姐,如今走了一半的路程,想必小姐也累了,前方有个亭子,不如小姐下来休息一会?”
宣若正有这个想法,便点点头答应了,这个侍卫在刺客事件的时候见过宣若一次,当时便被宣若的沉着冷静折服,此时见宣若待人有礼,心里更加的恭敬,便扶稳了马车,方便宣若下车。
宣若下了马车,活动了一下腿脚,在马车里待了一个小时,腿脚都是酸的。天气又十分炎热,车内更显得憋闷,此时下了马车,阵阵清风吹过,虽然太阳很晒,但是也比马车里的憋闷好了很多。
玉秀玉真祝嬷嬷也下了马车,祝嬷嬷还从车里取了锥帽给宣若带上,自家小姐皮肤白皙,若是被晒黑了可不好了!
宣若虽然十分不喜欢,可是也知道祝嬷嬷是一片好心。自从昨日中午祝嬷嬷像她表了忠心之后,一言一行均是为她考虑,言语间也多了几份温暖。
向四周看去,却见前方有个小小的亭子,里边还有石凳,旁边也有一个小小的茶水摊子,一个老人正在卖绿豆汤,宣若便抬脚去了那亭子,进了亭子,宣若忙不择的把头上的锥帽摘了,放在桌子上。玉秀笑道:“这大热的天,带着这个
可真不舒服。小姐摘了也好!”
祝嬷嬷见此时在亭子之中,不会被晒到,也就不再多言。宣若坐在亭子中,见那老人生意惨淡,而几个侍卫一路步行,又累得很,便叫玉秀去要了十几碗绿豆汤并一些茶点分给了几个侍卫。
这些侍卫正累的很呢,额头上的汗水在阳光下反着光,如今有了这冰凉的绿豆汤,当真是求之不得呢,连忙接过来写了宣若,一口气喝了下去,而这绿豆汤凉凉的,一碗下去,说不出的舒服。
老人一下子卖出去了十碗绿豆汤,当下也高兴的不得了,脸上的皱纹之间也有了笑意,说自己的这绿豆汤是用上好的山泉水煮的,煮好之后又用井里的凉水拔凉了,解暑是最好不过的。
宣若喝了一小口,只感觉这绿豆汤凉凉的甜甜的,分外可口,便忍不住问起来这绿豆汤的做法。老人见这个穿着打扮讲究,一看就是大家小姐的女孩子和和气气的与自己说话,连忙将绿豆汤的做法说了,祝嬷嬷一一记了下来。宣若又问道:“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何还要在这里摆摊?”
老人脸色一暗,想要开口可是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摇了摇头,宣若见状,自然知道老人是有难言之隐,也就不再多问,却又要了一些绿豆汤给了侍卫。
侍卫自然是千恩万谢,众人坐着休息了一会,便又开始了路程,走之前,宣若让祝嬷嬷给了老人一锭银子,大约有十几两,说是绿豆汤和绿豆汤方子的钱,老人拿着银子,看着宣若等人远去的身影,久久没有回过神来,最后才反应过来,猛地跪在地上,对着宣若的马车磕了几个头,也不管摊子了,跌跌撞撞的向着一个村子跑去。
这些宣若自然不知道,上了马车之后,经过了短暂的休息,速度快了一些,宣若又不严厉,几个侍卫说说笑笑的,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白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