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时间,蔓卿进宫已有五个月,与宫中上下也差不多都认识了,由于蔓卿的忌三分,因此并没有得罪什么人,蔓卿很是满足却也不快乐。
五个月内,蔓卿了解了各个有势力的妃嫔:
皇后是当朝统定侯的妹妹;
芸贵妃是右相的嫡女;
婉月淑妃是骠骑大将军(蔓卿之父)的妹妹;
殊贤妃和芙修仪是左相的女儿,贤妃嫡出、修仪庶出;
沁昭容是“百草名医”嫡女;
芳昭媛是怀化大将军的嫡女;
帘修媛是开国侯的嫡女。
艺德妃、玥充仪、凝充媛、班婕妤和上千位没名分的小主都没什么势力。
这天,太后闲来无事,便安排尚宫局打造一支金凤衔玉簪。
尚宫局两天之内就完工了,尚宫亲自送到太后面前。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遂道了一句,“传千夜郡主。”
想来太后也可怜,深宫无趣,只能拿这种东西吓吓蔓卿了,只是她没想到,蔓卿竟与鸿捷一起来。
“太后娘娘万福金安。”二人行礼。
“鸿捷,你怎也来了?”太后语气平平,可见鸿捷没有鸿祯得太后喜爱。
“儿臣喜欢蔓卿,她到哪儿,儿臣就到哪儿。”鸿捷一句话把蔓卿打入无间地狱。
蔓卿犹如被大石击中,跪在地上,无论如何也起不来。上一次她与鸿祯一起来,太后已看出鸿祯心意,若再加个鸿捷进来,蔓卿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红颜祸水了。
“八皇子爱耍玩笑,明明是特地来看太后的,为何非要说上蔓卿?太后娘娘聪慧过人,一定早看出了你的心思。”蔓卿故作童言无忌,反客为主,让太后处于劣势。
“哀家自然看出来了。鸿捷真是孝顺,既然这样,这个金凤衔玉簪就送给你的母妃了。”太后慷慨地赏了簪子。
鸿捷欢喜地收下,蔓卿已来不及阻止。
凤是皇后专用的图案,若贤妃收下,必会触怒皇后,到时太后不可能出面保她,贤妃必定出于危险的境地。
二人走出暖宣宫。
蔓卿拉鸿捷到隐蔽之处,告诉鸿捷原委,责怪他过于笨拙,怎可着了太后的道?
哪知鸿捷不语而笑,表情全然不像平时的憨样,还稍稍透着王者的大气。
“郡主是精明人,却看不懂自己。”鸿捷止笑,说了一句不对厘头的话。
“我不懂。”蔓卿边答边想,真应了鸿捷一句:看不懂自己。
“郡主为了自保而掩饰自己的心计、步步为营,我亦如此,以痴傻掩饰自己的心计。我与郡主是同类人,郡主却看不懂我,这不是看不懂自己吗?”
蔓卿顿悟,她经五月磨练,能看懂其他人,却唯独看不懂自己,真是好笑了。“让八皇子见笑了。”
鸿捷能与蔓卿说自己伪装一事,可见他对蔓卿是有情而且信任的,蔓卿自然明白鸿捷的心意,只是不敢接受罢了。
“我孤立无援,以掩藏心计来躲避妃嫔的嫉妒,八皇子的母妃是殊贤妃,身份显赫,何故要掩藏心计?”
“我不喜欢自家兄弟为了一个储君之位,而与我自相残杀。”鸿捷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样啊……”蔓卿明白地点点头。
“起初,我并不信任你,还轻言骗你,幸而你没有受骗,但我还是要说,对不起。”鸿捷的脸颊微微发红,“这些日子相处下来,我才知道你是好人,日后我一定尽心待你。”
在太后跟前时,鸿捷之所以那样说,是在暗示太后蔓卿不是随意欺负的孤女,是让皇子魂牵梦绕的人,太后是惹不起的。
鸿捷为了蔓卿而暴露其心计,使太后起了疑心,于是将簪子赐给贤妃,以试探鸿捷的伪装,没想到鸿捷收下了,这才解救了蔓卿又打消了太后的疑心。
“你刚刚为了我,收了簪子,现在怎么办?”蔓卿明白了鸿捷刚刚的话意,感叹鸿捷的聪明才智。
“不知道。”鸿捷无奈地撇了撇嘴,刚刚那么不计后果地救蔓卿,根本没想过后果。
这时,鸿祯向这里而来,像是来闲逛散心的。
“此地不宜久留,万一被发现,以为我们幽会就完了。”蔓卿走出来,不巧被鸿祯撞见。
“千夜郡主?你在这儿作甚?”鸿祯似乎端倪出了什么异样。
蔓卿急中生智,“太后赐了殊贤妃金凤衔玉簪,让八皇子转交给娘娘。簪子实在好看,我和八皇子正躲在这里偷偷看呢。四皇子要不要一起来?”
鸿捷顺理成章地走出来,天真地拿出簪子,“四皇兄你看,多漂亮啊。”
蔓卿的话既让鸿捷顺利出来,又在暗示鸿祯,这次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希望他能帮忙。
“八皇弟莫要贪恋宝物,太后娘娘定是赐错了,凤怎能予殊贤妃佩戴?我帮你送回吧。”
鸿捷不舍地将簪子交给鸿祯,鸿祯接过簪子之际,看了蔓卿一眼,眼里传达着似有似无的想念之情,蔓卿只好低头,装作没有看见。
鸿祯转身向暖宣宫而去。
“儿臣参见皇祖母。”鸿祯向太后行礼。
“鸿祯,半月不见,又长高了,真好。”太后欢喜地赐坐。
太后注意到鸿祯手上的簪子,突然收容,“鸿祯不是特地来看哀家的吧?”
鸿祯将簪子示出,“自然是特地来的。儿臣在暖宣宫附近捡到这个簪子,依儿臣愚见,是个难得的宝物,想来是母后(皇子圣女皆称皇后为母后,称生母为母妃、母嫔、母婢)不慎丢下的。儿臣不想去打扰母后,又恐托宫人送去会将宝物弄丢,故烦劳皇祖母转交,就说是皇祖母捡到的,正好让母后欠皇祖母一个人情。”
太后哈哈大笑,“鸿祯啊鸿祯,哀家真是拿你没办法。你帮她(蔓卿)可以,帮他(鸿捷)却是不妥,他可是你杀母仇人的儿子啊。”
先德妃死于婉月和殊贤妃之手,由于抓不到证据、再加上皇帝宠爱,因此没能将她们定罪。
“皇祖母说笑了,儿臣不敢这么想。先生云:尊敬长者为孝子。殊贤妃是长辈,应该被儿臣尊敬。”鸿祯答得处处有理,使太后无法反驳。
先德妃是太后娘家的郡主,因此得太后偏爱,鸿祯既孝顺又是先德妃之子,爱屋及乌,太后自然也就喜欢他。
太后笑颜依旧,“鸿祯若为帝,必是一代孝帝,是天下的福气啊。”
“皇祖母又开儿臣的玩笑了。”鸿祯与太后谈笑风生,良久才出了暖宣宫。
蔓卿等在不远处,此时已是黄昏,此处只有蔓卿和鸿祯二人。夕阳下,无比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