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民国三十八年。

林碧雪随父兄到了台湾。

当年的林碧雪是当时军政界子女的翘楚。长得端丽,又喜弹琴绘画。很多年轻军官都向她求婚。但她全拒绝。

林显忠知女儿已为自己的学生误了最好年华,便催女儿嫁人。林碧雪坚决不嫁。年逾三十也十分坚定。

林显忠说:“景雨死了这么多年,你又不是他的妻子,何以抱着如此的执念,碧雪?”

“父亲,你知道我最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但我喜欢他的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是死了,可是他是我的知音,以后也没人会懂我的。我为什么要找一个不懂我的人呀?为了钱,林家虽不比当年,但父亲也至于为了钱把我嫁了吧。为了势,现在台湾满地的失意将军,父亲这样做也没意义吧。为了情,也没必要。他死了,我的情也就死了。父亲,你不要劝我了。”

“孩子,人不能看眼前,你现在年轻,还不懂。如果你不嫁,老了也没人管,没有孩子承欢膝下,你的晚景会多荒凉?我死了,你哥哥还有他的家庭,哪里能管得你。你想想你的后路,孩子,人不能有一念之执。有些人注定在你生命里是过客,你要的是归人。”

林碧雪笑了笑:“看来父亲是容不得我在林家了。”

林显忠看着女儿很久无言。

林碧雪向当局申请出境,提着行李,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至死,林显忠也未再过女儿一面。

林碧霄也再未见过妹妹。

哈佛校园里。

林碧雪开始了她的学业。

对于过往,真的如梦如烟。

毕业后,她做过餐厅服务员、地铁卖艺者、房产销售员甚至当过演员。最终她成为一名华裔作家,把她与景雨往事用英文写了一本书名叫《绮园梦》。因为绮园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后被好莱坞导演改编为电影《将军与他的情人》,一炮而红。

林碧雪终身不嫁。

1982年死于旧金山。

民国三十八年。

陆宛华随丈夫龙剑鸣去了台湾。

她最后想看一眼故土也未能如愿。因为平城已解放。去陆园也只能在梦里。

她渡过海,在一个渔村里住下。

当丈夫和儿子都睡着的时候,她非常想念陆园的亲人。她想起小时候陆园门口的石狮子、平城里曾和她玩过的小伙伴。她想死去的父亲、母亲甚至是那个把她卖了的哥哥。真不知哥哥景沚怎么样了。

抗战后,她也曾找过哥哥。

嫂子说哥哥已经走了,有人说他死到关外,也有人说他去了北平,还有的说他被抓了壮丁。可怜的嫂嫂独自抚养着两个女儿,在炉灰坡里捡炭过活。他们哪里有贵族的生活,活活是底层的平民。陆宛华也曾接济过他们。但因丈夫憎恶当年陆景沚的所作所为,屡次阻止。后听人说嫂嫂带两个女儿改嫁,因为她的丈夫讨厌这两个孩子活活地把这两个孩子虐待死,嫂子也疯了。

每想起这些旧事,她就心痛。她沦落风尘时,卖笑也未曾如此痛苦。当年每日想的做是醉生梦死,如何讨好客人。从不想家人,也不敢想以后。

龙剑鸣给了她以后。她成了人上人,本应高兴。而实质上,她很痛苦。她清楚的是龙剑鸣对她好,是因为堂姐陆景华。她只是陆景华的替身。每当龙剑鸣和她亲热时,会不由自主地叫她四华。每当龙剑鸣身体亢奋时候,会止不住一遍一遍地叫她四华。她很难过,却不能反抗。

因为她不能。她是他的妻,他是她的夫。不能。每当丈夫叫自己四华时,她的心会象凌迟一样地痛。

看着熟睡的孩子,她有一个梦。梦着自己在陆园的家里,受着父母的疼爱。慢慢长,长成一个大小姐。和堂姐一样读书,然后找到自己心怡的男人。和他和和美美地过一生,相伴到老。

这只是梦。

龙剑鸣暴怒的时候,就会拿她的出身说事,当着孩子的面说她当年如何接客、如何如何地不堪。她只能忍。

当有一天,一个长得眉眼又象景华的女子出现在龙剑鸣的世界,宛华的梦坍塌了。她守的只是一个破碎的家,一个孩子和一个自己再也不可能实现的祝愿。当龙剑鸣的儿子龙啸声长到十五岁时,宛华终于守不住自己的梦,割腕自杀。血流了一地。这也成了她儿子龙啸声这一辈子的噩梦。龙啸声那时就记得自己的乱人叫陆景华。

陆宛华死后,龙剑鸣换着各式各样的女人,都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多少有些象年轻时的陆景华。收着象她的眉,象她的眼。这种奇异的收藏一直到他六十岁。

在海的那端,宛华的墓上写得一行字。

樱花开的时候,我开了,但我不是樱花。我爱的卑微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卑微。

陆宛华短暂的一生经历的是最惨的落败与最苦的遭遇,后来她爱上了龙剑鸣是注定的悲剧,因为她所要的已经超出了他所能给的范围。富裕的生活可以给,儿女可以给,而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会因为她而改变。如果她不动心,只是有一个平常女人的标准,她会幸福。而她不是,因为她的血管里留着陆家的血液,有太多太多幻想的纯情。

如时不宜,与人不宜。就象牡丹亭里的杜梦梅与爱人的相遇,大可以看是幻梦,如果把这幻梦当真了,却是不行。

陆宛华把这梦做的太真,醒来发现是假的时候,她才明白什么是人生。

------题外话------

这是后记。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