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大见到陈婷也是喜悦得很,最近聚香楼出了不少美食,他可是满意得很,以他对聚香楼的了解,那班子笨拙的家伙才做不错这么好的味道,一想就知道肯定是眼前的妇人琢磨出来的了。
上次胡老大本来想送陈婷回高家庄的,后来家里来人说家里出了些事,就不了了之了,突然见到陈婷自然是厚颜无耻的跟回高家庄去蹭吃去了。
走之前,胡老大走到那耍猴的两兄弟前,拿了一包东西给他们。路上,也是殷勤得很,主动帮陈婷背棉花,去了布料店才知道,这里没有现成的棉被、棉衣卖,都是买了布料、棉絮,自己缝纫的。陈婷也只能无奈的买了两大袋子的棉花和三匹淡蓝色的素棉布,一匹紫红色富锦团花,一匹深灰色的上面绣了常青竹花样的锦布,一匹碎花粉色的、一匹碎花嫩黄色的、一匹草绿色、两匹深湖色,还有两匹米黄色的棉布和五匹素白棉布。如今已经入了秋,三床棉被是要准备的,现在手头的余钱也有,衣服也各人做上一身。
与胡老大交谈,才知道,原来他原名胡坤,家里排大,又名胡大。葛江人士,通过地理分析,陈婷觉得葛江就相当于现代的长江的位置。家里还有两个妹妹,都已经出嫁,胡大已经是快40岁的人的,可能心态好,人显得年轻,看上去也就35、6左右,接连娶过两任妻子,但不知是他命硬克妻还是怎样,两任妻子都是过门不到一个月就暴毙了。
接着又聊起那两耍猴的兄弟,那两哥弟是胡大一个兄弟的孩子,那孩子父亲在以前突然失踪了无音讯,母亲在等了一年以后就带着自己嫁妆改嫁了,留下这两弟兄,也是命苦的,爷爷奶奶去世的早,亲戚在抢了他家财产后就不理他们了,也算有点良心,至少留了间房子给他们做个庇护所。
胡大想接他们去自己家住,也好有个照顾,不料那哥哥却是个倔强的,坚持认为自己父亲总有一天会回来的,坚持不肯走,要留在家里等父亲回来,那孩子又小、还要照顾弟弟,去做伙计什么的也做不来,于是就和以前养的两只猴子一起在街边耍杂技,能赚一点是一点。于是就出现了这个情况,两孩子街上耍猴,胡大在旁边看顾着些,好有个照应。但也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银子被抢是小事,被打的鼻青脸肿那也是常有的事了。
胡大做的是边关贸易,经常一走就是几个月,这不,今天也是赶巧,刚从边关回来就遇上了。
走着聊着,一下子就回到高家庄,回来也不早了,陈氏正做着晚饭,这时候的水稻还没有普及,多以玉米、面粉为主,回来的时候,陈氏正在烙饼,院里放了满满几大筐的食材,在李掌柜那里拿的,也放了800文钱的,一副猪骨加上那个猪头就是一筐了,还有四条猪肉和两大板的肥肉,南瓜、萝卜、番薯、芋头加起来也是一筐,还有一筐里面放了二十只小鸡,是陈婷特意嘱咐李掌柜拿的,担心东西拿不回来,李掌柜体贴的打发了店里的小二推了辆车先送回来,也不耽搁陈婷几个逛街。陈氏见胡大跟着一起回来,惊讶得很。
将布匹、棉花拿进屋里,陈婷把那些小鸡放出来,让它们在院里跑,几个孩子则兴奋的在后面追。
匆匆的和陈氏一起做了晚饭,一个小鸡炖山芋,用得都是就是刚送来的食材,南瓜烙,拍黄瓜,和炒菜,加上一大盘子的烙饼,大家都吃得香。虽是简单的食材,也不是特别讲究的厨艺,但这特别的做法也是胡大第一次吃的,赞不绝口。
“胡大哥,你吃完饭回去的时候,黑灯瞎火的要注意着些。”陈氏见胡大吃得差不多了,就开口道。
胡大也知道自己今天这样上门唐突了,不好意思的摸摸头,说道“唉咧。”
饭后,陈婷送胡大出门的时候,胡大突然低声对陈婷说,“我知道你身上带了不少银钱,晚上睡觉的时候警醒些,怕不太平。”
陈婷听了吃惊的望向胡大。
“你也不用紧张,我是见在耍猴的时候有几个惯偷都往你身边挤,你荷包也是鼓鼓的,一看就是装了不少银子在里边,这才送你们回来的,这一路回来也没见着了,担心他们会问到这里来才开口提醒下你。”胡大见陈婷似乎很是受惊,忙开口安慰。
陈婷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早就被贼给惦记上了,这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可怎么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