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林府忽然间一片缟素,整个林府上下凄清惨淡,传闻林夫人病逝,而林家少爷悲伤过度,旧病复发,林家小姐也在林夫人床全哭昏了过去。
消息迅速传了出去,贾府、忠义王府、北静王府、三皇子甚至皇帝都纷纷得到了讯息,一时间惊诧者有,悲痛者有,惋惜者有,高兴者也有。
忠义王府中忠义王刘非听后不禁有些惊讶又有些高兴,原本以为刺杀行动已经失败,林如海的女儿也依然活着,没想到贾敏竟然因此病逝,倒是也达到了目的。
北静王府中北静王和北静王妃得到消息后十分震惊。贾府与北静王府算得上是世交,当年的老荣国公与老北静王关系亦是十分亲近,北静王水轩与贾敏也是自小相识,关系情同兄妹。而北静王妃柳静茹与贾敏曾为闺中密友。两人听到贾敏病逝的消息后十分伤心,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又想到好友林如海,曾经与贾敏琴瑟和鸣,如今却是佳人早逝,还不知是怎样的伤心难过。
而北静王府中有一个人想到的却不是林如海,而是默涵,这个人就是水溶。自打当年与默涵姑苏一别后便没有再见,但水澈却将默涵这个朋友放在了心里,如今听闻默涵家中变故,不禁为好友难过担心,一向清冷淡漠的心此时却有些坐立难安。
三皇子此时正在回京的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后一时竟没有反应过来,不过三天的时间,如何就病逝了?难道林夫人的病情早就到了灯枯油尽的地步?自己父皇派来的太医估计刚走出京城吧?不知道林默涵此时怎样,估计会将事情怪到派人刺杀林大人的凶手的头上吧?不管是谁,估计下场都好不到哪儿去。正好,林默涵让我看看你的狠决和能力吧,我拭目以待。
皇帝此时也收到了消息,不禁为贾敏的辞世感到惋惜。想当年,在一次皇室及官员宴会上,自己遇到了还是少女的贾敏,年仅十六的贾敏峨眉婉转,娇颜明媚,猝不及防地映进了自己的眼,印上了自己的心。整个宴会,自己坐在父皇身边,关注着这个美丽动人女子的一举一动。身边的父皇也看出了一丝不寻常,事后,父皇将自己叫到跟前,告诉自己贾敏已经与新科探花林如海定亲,而且明确告诉自己不能从中破坏。自己当时不能理解,虽然林如海是探花郎,才貌不凡,但自己身为太子又何曾差了,虽然太子妃已有,但以后她可以成为贵妃,甚至皇贵妃,如此尊贵的身份,难道她会拒绝?为什么公平竞争的机会都不给我?不久后自己做了皇帝,才懂了林家的不凡,身为皇帝也不是能随心所欲的,权力越大,束缚越大,失去的也越多。看着林如海贾敏的举案齐眉,心中毕竟有些不平,便将林如海放回了姑苏。这些年来,这段感情自己以为已经渐渐放下,如今才发现并不是忘记了,而是埋在了心底。也许自己如今爱的并不是贾敏,而只是一段没有得到的感情,单纯美好的懵动时光。
贾府中,得到姑太太病逝扬州的消息后全府上下一片悲痛叹息——至少表面上如此。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贾珍、尤氏、贾琏、王熙凤等贾家人齐聚贾老太君处,贾老太君神态憔悴,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贾政忙上前劝道:“老太太还要节哀才好,敏妹若是在天之灵有知,必不忍老太太如此伤心。”
贾老太君用帕子试了试干涩的眼角道:“敏儿自从离京,十五年来一直未得想见,谁想如今竟然天人相隔,独留我一个老太婆活着,受这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敏儿啊,你真狠心……”
周围人听到也纷纷表现出一股悲伤之情。贾赦也感叹道:“敏妹怎么年纪轻轻就去了呢,留下林姑爷一双儿女,听说外甥女哭晕了过去,到现在还卧床不起,外甥也因为过度悲痛而旧病复发。”
贾老太君听后顾不得悲伤,赶忙问道:“果真如此?”
贾赦有些感叹地点点头。
贾老太君继而边哭边说道:“我可怜的外甥啊,这可是敏儿留下的骨肉啊,敏儿一去,让他俩如何是好?尤其是黛玉,还那么小。不行,我一定要将他们两个接来身边养活,就全当是敏儿在身边了,也尽了我们的母子之情。”
身边的人听后反应不一,宝玉和三春都有些好奇,毕竟林姑妈曾经是京城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不知道林姑妈的儿女又是如何模样。
贾赦觉得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便也没有反对,而邢夫人一向没什么主见,见贾赦不反对,也乐得讨老太太欢心。
王夫人听后心中却咯噔一下,当年贾敏娇媚甜美的音容依然映在眼前,自从自己嫁入林府,贾敏便对自己似理非理,整日里一幅心高气傲的模样,对自己管家很是不屑,自己与贾敏也一向不和,谁知她竟嫁给了当年名满京城的青年才俊探花郎。好在林如海离开京城去了姑苏,贾敏也离开了自己的视线,如今好不容易熬到她死在了自己前头,难道还要她的儿女再来跟自己置气不成?王夫人心中如此想着,脸上还是一副慈善的神情。
王夫人正盘算着如何开口拒绝,却听贾政开口道:“老太太,这不大好吧?林家还有林姑爷在,更何况外甥默涵已经十五有余,正是年少读书时候,林姑爷想必不会同意。”
“那就让黛玉来,黛玉还小,没有了敏儿,林姑爷又是扬州巡盐御史,政务繁忙,谁来教导她?况且由我们接来教导这也是合礼俗的,林姑爷还能执意反对不成?”贾老太君执意道。
“可让外甥女离开家人来京城,外甥女岂不伤心?况且听闻外甥女的身体不是很好,京城和扬州的气候差别又这么大,外甥女不适应又如何是好?”王夫人也开口劝道。
贾老太君听后眼神犀利地瞥了王夫人一眼,王夫人心虚地低下了头,贾老太君看着众人道:“事情就这么定了,定了日子就派人去扬州接来默涵和黛玉,若是默涵不来也就罢了,但黛玉一定要接来。”众人不敢反对,赶忙应了下来。邢夫人见王夫人碰了一鼻子的灰,心中不禁暗暗高兴:哼,让你处处自以为高我一头,老太太训话,还不是一样得老老实实地听着。
王熙凤自从刚在贾老太君提出接人时就想插话叫好,转头却瞥见王夫人略带阴沉的脸色,便没有出声,此时才笑道:“老太太说的是,黛玉妹妹那么小,养在老祖宗身边一定是最合适不过的,谁让老祖宗会调教女孩儿,元春妹妹就是个例子。我听说姑太太以前也是出了名的美人,可惜我来得晚,都没有见着,如今倒要看看姑太太的儿女是怎么个神仙模样!”
贾母听后不禁消了气,转悲为喜道:“就你这个猴儿会说嘴,不过这话倒是不错,敏儿自小由我一手带大,曾经是京城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前来提亲的都踏破了门槛,老荣国公却独独看中了林如海,如今二十年过去了,老荣国公走了,如今敏儿也走了……”边说着便有悲伤了起来。
王熙凤见状赶忙开口道:“哎呀,都是我的不是了,竟然又惹老太太伤心,该罚该罚。”边说着边轻轻打自己的嘴。
贾母见状便笑道:“确实该罚,你说罚你什么才好?”
王熙凤故作愁苦状叹息道:“原来老祖宗是下了套让我钻呢,可怜我人又笨嘴又拙,处处吃亏。”
众人见了都不禁笑了起来。
“瞧瞧你这小气样,今儿是必罚你的,你们都想想,该怎么罚她才好。”贾母便笑着边对三春及宝玉等人说道。
“不若让凤姐姐给要来的黛玉妹妹准备一件大礼可好?”宝玉此刻黏在贾母身边开口道。宝玉如今已经十岁了,却依然养在贾母身边,日日与姐妹丫鬟厮混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