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公主,今年公主的目标依然是摄政王吗?”春兰一边扎灯一边问道。

随风兴趣盎然的看着春兰、秋菊姐妹俩忙得不亦乐乎:“怎么可能!想做本公主的目标,没本事就只能靠边站!”

“其实,要在千万只诗灯中找到心上人的那只是多么不容易啊,每年都满心期望的扎着诗灯,愿望却从来没有实现过。”秋菊颇为感伤的长叹了一声,春兰也垂首陷入了迷思。

随风不忍心看着她们如此伤怀,灵活的双眸转了转,脑中灵光一现,打了个响指:“有了!春兰,秋菊,本公主要做一盏独一无二的诗灯,更要将这独一无二的诗灯放入绝无仅有的长河,如果真有人能将本公主的这盏灯寻回的话,本公主就嫁给他!”

“啊?”

终于到了十月十五秋诗节,白日赛马会热热闹闹的结束后,文武群臣及其家眷被允许进入禁宫与王同庆佳节,席间歌舞升平、诗才并茂,一幅和乐融融的景象。

随风对那些晦涩难懂的诗词根本不感兴趣,而舞台上柔情妖娆的美女也大多醉翁之意不在酒,王公贵族们尽情享受着春情洋溢的艳福,随风却难掩眉目之间的对其唾弃厌恶的神色。

一整个晚上,廉苍都在默默的观察着澜陵,她虽然人坐在玉阶之上,手里端着美酒,嘴里咽着美食,面色却隐隐透着不耐,而或轻蹙秀眉,而或神思飘渺,仿佛眼前一切都未进入她的眼里耳中。

“姐姐,该你了!”澜澈第三次唤着随风,终于将她从飘远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啊?什么?”随风抱歉的望了望澜澈,发觉一旁的太后已经面露不悦。

澜澈好心的提醒道:“刚刚有人提议,以秋为题,在坐的每人各作一首诗,现在轮到姐姐了,姐姐可曾想好?”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走神也走得太离谱了吧?是谁提议这么无聊的事?

看着澜陵闷不做声,澜澈有些尴尬,太后的脸色更加难看。

随风已经绞尽脑汁在想了,在他印象当中,以秋为题的诗大多都不能应景,该怎么办呢?太后的脸已经黑得不行了,再不凑一首出来,铁定要完蛋!

他缓缓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脑中已经将所有的秋诗过了一遍,就这样一首刘禹锡的《秋词》冒了出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众人都为之一震,明眼人都知道刚刚公主一直都心不在焉,本来以为这位公主今日定要出丑,没想到她仓促之间脱口而出,诗的意境如此的优美,如歌如画,仿佛在低吟浅唱,与人共叙秋色心情。

“好诗!”文石最先回过神来,立即赞美的看了看这位色艺俱全公主,他还记得,去年的歌舞台上,她翩然起舞的模样,又听说那“李代桃僵”之计便出自她之口,原以为她只是一个靠美色吸引摄政王的痴人,如今看来传言不可尽信。

众人皆赞赏的议论着,澜澈终于松了口气,廉苍亦微微勾起了唇角。

随风暗暗吐了吐舌头,拍了拍胸口,无意间发现廉苍正目不转睛的看着他,脑中又闪过前几日他焦急的抱着他狂奔的模样,脸一红,匆忙将视线移去,不敢与之对视。

“好了,到放诗灯的时候了,各位小姐、姑娘们快去吧!”太后的脸色终于缓和过来,微笑着摆了摆手,所有的未婚女子,包括臣子的家眷、宫女们,全部都涌去了河边,而那些谦谦君子们的目光追随着心中的倩影,希望诗灯放下河去,自己可以在下流寻回。

“公主为何不去?”廉苍问道。

太后诧异的看着廉苍,许久才将研判的目光从他身上转向随风,那目光里的威慑让随风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为何?为何太后会出现这种眼神?很明显,她不赞同她与廉苍过于亲近。

随风干笑道:“我做的诗灯一个人无法放,还是等春兰、秋菊他们回来再说吧。”

“是吗?那么,公主在灯上题的诗可以让臣与诸位大人先睹为快吗?”文石似乎对她的文才很感兴趣。

随风感觉自己的脸笑得有些抽筋:“那个……大人,我的灯……现在拿不出来……如果……如果大人想看诗的话,澜陵可以念给大人听,请大人指教!”

“臣惶恐!公主,请!”文石已经做好了洗耳恭听的准备。

虽然这诗不是随风作的,可是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啊,只有赶鸭子上架了,硬着头皮念了出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随风不知为什么,从小就偏爱这首《诗经&8226;蒹葭》,觉得这首爱情诗分外的真实、曲折、动人,它完美的刻画了在恋爱中的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那份单纯与浪漫,每次在他朗诵时都会打动他,因此,当他以澜陵那温柔娴雅的女声充满感性的朗诵出来时,让所有的人全部都陶醉在那遥远时空的凄美爱情中久久无法回神。

廉苍也被这首诗打动了,他清晰的听到了心墙崩塌的声音,浓浓的爱意如波涛汹涌,几乎让他把持不住想冲上前去,将这个特别的女人紧紧拥入怀中。

春兰、秋菊已经从河边回来了,随风趁众人还沉浸在诗的意境中悄然离开,兴奋的与春兰、秋菊抬出昨日才刚刚做好的孔明灯,点燃火油,亲手将它放上了夜空。

“啊……看那里!那里!那里是什么?是灯吗?怎么会升到天上去的?……”

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都被这一奇景吸引了过去,灯做得很大,缓缓上升,眼力教好的人立刻辨认出了其中一面那大大的两个字——随风,而那些刚从《蒹葭》的震撼中回过神的人,也发现了那其他三面上书写的正是澜陵公主刚刚念过的诗!

“为什么?别人都将诗灯放入河中,而你却要将它放到空中?”廉苍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随风身侧。

随风完全淹没在无与伦比的骄傲之中,连语气都变得兴奋、自得:“廉苍,你知道吗?天上,有一条银河,传说中,那是王母为了阻隔牛郎和织女相爱,用发簪划出的深深鸿沟,而我,却认为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坚如磐石,韧如蒲草,千年不变。”

“银河?”廉苍顺着她的手指望向天空,隐约之间,仿佛真的看见了那条宽阔神秘的银河,而澜陵的那盏诗灯正漂浮在美丽的银河间。

“廉王,公主说了,如果真有人能将公主的这盏灯寻回的话,公主就嫁给他!”秋菊也兴奋得控制不住自己,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奇的东西,更何况,那还是她与公主一起完成的。

“此话当真?”廉苍认真的看着双颊泛红的澜陵。

随风还兀自随着自己飘渺的思绪翻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嗯,如果真有人能从银河的尽头,将我的诗灯寻回,我就以身相许。”

廉苍笑了起来,那全然的笑意淡去了他全身的寂寞,柔和了他刚毅的脸庞,让从未见过他如此笑容的春兰秋菊瞬间呆住了:“廉王笑起来好好看……”

不远处,澜澈正脸色阴沉的看着月夜下那一对仿佛金童玉女般的璧人,恨恨的握紧了拳头。另一边,王太后若有所思的看着澜陵与廉王,最后将目光放在了澜澈的身上……

不久,这神奇的事件与澜陵公主的豪言壮语,便由各种渠道传遍了七国,一时间,风头竟然盖过了丝离的夜莲王,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茶楼饭肆,到处都流传着这位公主如何如何的追求廉王,如何如何的因为求爱不成反寻死,如何如何的放开旧爱找寻新欢……

随风再一次无奈的见证了八卦的厉害,为什么他们只看到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忽略了那原有的浪漫呢?连那么美丽的传说与凄美的爱情都比不上澜陵与廉王的暧昧情事?

随风不懂,也没打算去辟谣,总之,澜陵的名声越臭,对他来说就越好,不用整日担心哪天会被送去和亲,光这一点就让他万分感激那些长舌妇们了。

然而,危机还是存在的,比如说,那个华贵非常的王太后。

“澜陵,你是索尔的长公主,王的亲姐姐!如今,却与廉王纠缠不清,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其它各国的笑柄,成何体统!你要索尔的子民脸往哪儿搁?你要本宫的脸往哪儿搁?你又要王的脸往哪儿搁?!”

随风低着头,手指绞着长长的丝带一言不发,看起来似乎在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忏悔,但了解他的澜澈依然细心的发现了他那微垂的双目中如星的璀璨,表情虽然像是后悔万分,眸中却清澈泰然,乌瞳灵动。

澜澈暗暗笑起来,轻咳了两声正色道:“母后,想必姐姐已经有所悔意,日后断然不会再做那些有辱国体的事了。

听了澜澈的话,太后的脸色稍稍好转,但依然严厉的对随风说道:“身为公主,就要有公主的样子,本宫听说,在本宫离京礼佛期间,公主日益散漫,荒废了所学,所以,从今日起,公主就搬去蘅芜院修炼,一月之后,本宫要亲自检查公主的七艺!”

“啊?”随风猛的抬起头,张大了嘴,修炼?七艺?他只听说过六艺,哪来的七艺?

“你有何异议?”

太后威严如炬的目光扫来,让随风缩了缩,立刻摇了摇头:“没有!”

“嗯。那就回去准备吧。”太后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风知道现在他多说无益,但是要考察他的七艺,也要让他知道是哪七艺吧?

“那个……”

太后脸色又变了,怒道:“还有什么?”

澜澈向随风使了使眼色,太后正在气头上,这时候还讨价还价,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但随风低着头,并未收到澜澈的暗示:“不是……我……我只是想问……是哪七艺……”

随风的话让一向高贵稳重的太后终于爆发了,刷的从玉座上站了起来,手指发抖的指着他:“你……你……”

澜澈立刻扶着太后坐下安抚着:“母后,姐姐因为为了救儿子落水,所以有些记忆已经模糊,太医至今仍然没有找到治疗的方法,恢复姐姐的记忆,因此……”

“失忆?”太后怀疑的看了看随风,又回头看着澜澈。

随风忙不迭的使劲点了点头,开玩笑,无论那个七艺是什么,他现在什么都不了解,为了到时候能安全过关,现在只能装作什么都不记得了。

“原来如此。”太后终于恢复了平静,“那么公主的荒唐行为也情有可原了,但是,一个月以后,本宫依然要看到公主回复到以前的模样,本宫会命最好的老师去教导公主的,公主就先回去准备吧,即刻搬去蘅芜院吧。”

随风暗暗哀叹了一声,只得认命的点了点头。

站在蘅芜院的门口,一种清幽典雅的古朴气息便迎面扑来,让随风忍不住放轻了脚步。

院内鱼贯走出男男女女共七人,向随风行礼,齐声:“臣等奉命训育公主,请公主入院内修习。”

随风点了点头,暗自猜想,这七人应该就是老师吧。

“老师请起,请多多指教!”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