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那日的篡位,并没有让魏忠贤得逞,其中就多亏原太皇太后客氏没有答应立妇女中的胎儿为太子。回溯到那天晚上,当所有目光都移望于天启寝宫时。在御膳房的柴房里,正有一位少妇即将临盆。妇女承受着万般的苦痛,那一刻,在她眼里即便是万箭穿心,也抵不过此般的折磨。刀山火海似乎都已经踏过,呼天叫地,亦没有半分声息。她绝望了,用尽最后一口气,如果没有生出来,她便用旁边的刀,了断自己和腹中胎儿的命。咬紧嘴唇,三…。二…。一…。啊的一声叫声。终于孩子生出来了,而妇女当即昏迷过去,嘴唇上的血,也一汩汩流向腮边,汇聚成一滴滴滴入胎儿嘴中。婴儿便也止住了哭声,许久,妇人醒来,看到腿边的婴儿,终于露出了笑容,这一瞬间由绝望转向为希望,她知道,这就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骨肉,今后的后半生,她就是自己的命。她拿起旁边的菜刀,一刀切下去,将脐带切断,带着婴儿,向外爬去。一段段的血迹,留下了这对母女往后的艰辛。

而在另一个茅房中,此时也有一个妇女。她满脸恐惧,筋疲力尽。她恨自己腹中骨肉,其实也是恨他。要不是他的朝三暮四,绝情绝义,何至于如此。那日,当几个太监闯入她的家里。一阵交涉后,他的一声“好”,也就是五百两黄金。他便允许了太监将她带走。往日的恩恩爱爱,曾经的天长地久,终抵不过钱财的诱惑,她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有真爱。这个世界给了她绝望。她恨他,她恨这个朝廷,她恨这个王朝,她恨这个没有地位的主义。但是她改变不了什么。忽然,腹中一阵剧痛,当她想上厕所时。婴儿就生出来了,她抱着这个婴儿,逃出来皇宫,逃向了天涯海角。

在宫外,尚还有一位妇女,此时她也即将临盆。这位妇女,便是吴三桂的姐姐,当日被崇祯救入王府。她得以幸免于宫中产子的磨难。吴三桂的姐姐,是位知书达理的女子,又读遍诗书。所以,因为信王,如今的崇祯王朝,仍然充满希望。这其中不仅仅是信王救了她,还有诸多因素。她带着婴儿,回到了江南老家。

崇祯除掉了阉党,除去了大批贪官,朝廷上下一派端正。各位官员都尽心尽力辅佐。大家都同崇祯一样,日理万机,百姓的生活,也渐渐的走上正轨。当此之时。朝廷欲需得补充队伍。在大学士徐阶,左光斗,杨涟等的齐奏折子。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兵部,刑部和三司齐提出开举纳士下。崇祯在早朝上提出:“太祖皇帝就十分重视贤人,本朝立朝以来,通过科举考试,选出了大批能人志士,为巩固大明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所以朕觉得今年该进行开科选举了。各位大臣,有什么好的建议,尽可以提出。”

“禀皇上,臣觉得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好方法,应当立即开始开科举士,补充我朝廷官员对物。”一老臣提议。

“禀皇上,臣有几位能人志士引荐,他们都是在前朝隐居的学者,因不喜欢阉党的作恶多端,不愿与之为伍,今皇上除去阉党,他等觉得皇上英明,故想出来为百姓造福,报答圣恩。所以愿意出来做地方官员。”一位文渊阁大学士出来提议。

“禀皇上,臣觉得不光只选举文臣,也应该开武举。今我大明边疆不稳,故应有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志士带领官兵。所以也应该选举武士。”一位老将军提议。

“禀皇上,臣觉得科举考试,所考科目,不应该只以四书五经取士。而可以全方面选举士子。如考史书典籍,文学名著,民间疾苦,民间学问等。都可以出现在考举科目内。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方可以博古通今,知天文识地理。全方位补充我大明官员不足。”一位谏臣提议。

……。

“禀皇上,臣觉得不妥,自古以来,就因为杂学太多,造成学术臃肿,各种思想扰乱江山和谐,所以,老臣觉得八股取士为好。”一位老皇亲提议。

崇祯看着一位位大臣各自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深感欣慰,如果他们齐心协力。大明朝长治久安一定可以实现。“各位爱卿,你们都有主意,但有些是可取的,有些事不可取的。其中的利弊,你们可以多多议论。”于是,早朝从早上到晌午,晌午并没有一致意见,于是崇祯和各位大臣共同在后院,百官上朝等待之地,共进午餐。

午餐过后,大臣们再议。到傍晚,大家一致认为文武举共同开科举士,取士方面,武考六艺。不论出身,只要身强体魄者,均可参加考试。文举实行多种选举制。推举制,凡能面试通过者,皆可免去各场考试,直接封官进爵。科考方面,不局限于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只要知识渊博有治理之方,文采出众,均可录用,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科举取士开始。

着令,主考官为文渊阁大学士徐阶,副考官为国子监杨涟,吏部侍郎张方正。秋后举行乡试,明年春日举行会试,秋日举行殿试。

------题外话------

没动力。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