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熟悉了后,那姑娘就给小女子讲了一个凄惨的故事,那会小女子听了觉得十分同情,后来就决定帮助她,这才信是在帮她找证据的过程中无意中得到了这个。”楚珺道。
“你把事情经过详细将来,朕恕你无罪。”轩辕旭道。
“是,万岁爷。当日我们逃脱后,那姑娘的母亲就给小女子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个书生,那书生复姓上官,单名一个鸿字。这书生祖上也是做官的,只是到了他这一带已是没落。这书生心中最大的愿望便是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只是那会风气不好,朝廷虽科考选人,但是总有些贪官的。于是那书生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实现自己的报复。而和他同乡有个人,也算有些学识,可与那书生比,却是差远了。偏偏此人家中富裕,每次都是买通了考官,是以一路顺利。那年,那书生考试失利,沮丧的回家,他越想越失望,又觉得回家也不过如此,还不如就此一死。未成想在他上吊之计,遇到了一个女子,那女子就问他为何要自尽。”
“书生就说道自己历年进京赶考,可历年失败。自己现在又是失败了。如此回乡,还不被人耻笑?是以觉得无颜见人,才想着自尽的。”
女子劝道道“这赶考的事情算不得准的,你现在考不上,不表示你未来也考不上。我看你还是先不要急着自尽,倒不如自己回去好好攻读,说不定将来就能考取功名了。”
那书生听女子这话,觉得有道理,于是也就没有再自寻短见,那女子留了书生住了几日,书生这才回家。
回家后,书生看到家贫四壁,心中又十分凄凉。又想着别人这个年龄都成亲有孩子了,可是自己却无人愿意嫁。他又想起山中那个救了自己的女子,那女子是他平生所见女子中最美丽的一个。他心中很想和对方结亲,可是自己家境如何贫穷,又如何养得起如此娇妻?所以就画了那女子的画像,挂在家中。心烦的时候就对着那画像说说话。
未曾想的是,大约一个月后,自家门口忽然来了一对父女,书生看到那女子竟然是自己朝思暮想之人,是以急忙让进了屋子里端茶递水的。
书生问老人怎么到自己家门口的。
“老人说自己等本来在山里住着,没想到前一个阶段有人进山打猎,巧遇女儿,那人见她容貌不俗,就想着要强娶,女儿坚决不从,他父女就从那里逃了出来。老人就想着为女儿找个如意的郎君。”
书生就老人要何等样的男子配小姐?老者说像公子般温文之人。书生听这话又惊又喜。却又担心自家贫穷会让小姐受苦。
“老人就说这人穷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缺了志气。我看公子也不像是那种没志气之人。小女现在公子或许吃些苦头,只要公子记着小女今日之情,他日公子飞黄腾达了,能一如既往的对小女,老朽就心满意足了。”
“书生自然答应,又忙跪下给老者叩头。老者择日给他们完了婚,又看着书生对自己女儿十分疼爱,这才在住了一段时间后飘然离开。”
“自此夫妇二人夫唱妇随,倒是和乐。只是书生到底有些酸腐之气。自谓取了一个美娇娘,底气也足了。和同窗说话也不像从前那般低头哈腰的。那同窗看了,就十分的意外。就问他为何最近喜气洋洋的。”
“书生就道自己娶亲了。那同窗就取笑书生,说他家那么穷的,那会有好人家的女子愿意嫁给他的。书生听这话十分恼怒,就道自己的娘子是自己平生所见最美丽者,就怕嫂夫人也未必比得上。那同窗听了就觉得十分好奇,就想着去看看那女人到底有多漂亮的。于是就假意真心待那书生。那书生自以为得着了知己,那同窗就说,咱们同窗多年。你也未曾请我去过你家。从前你家中乏人,现在你既然娶妻了,也当给为兄引荐一下。”
那书生单纯,以为自己交到了知心人,于是果真带了那人回家,让自己妻子好生招待。
她妻子看相公也没打个招呼就带了人回来,虽然有些不悦,可还是去认真置办了。
那同窗看书生家境贫穷,却能取得如此人间绝色,心理十分的嫉妒。他知道书生不善饮酒,于是就把书生灌醉了。书生看桌上菜尽,于是讪讪笑道“我家娘子还在厨房备菜,小弟去厨房拿菜。”哪知道刚一站起,人有扑通坐下了。
那人道“贤弟,咱们同窗多年,还分彼此吗?你现在不胜酒力,还是为兄去吧。”
书生见同窗如此不见外,心中还直开心人家不小看自己呢,“如此有劳了。”
女人真正厨房烧菜,那同窗就乘机跑到厨房,女人见是相公的同窗进来,心中就觉得不妙,只是道,“这厨房乃是女人家呆的地方,公子请去客厅坐了。”
那人却嘻嘻笑道“妹子如此绝色,却跟了那个书呆,那书呆有何好的,这家徒四壁,妹子你年纪轻轻的,当是有更好的男人相匹配。”边说边对女人动手动脚。女人十分恼怒,只得大声道“相公,相公。”一边拿了菜往客厅而去。
那人看女人如此情形,心知自己占不了便宜,可依然不死心。到了客厅,自妇人手中接过汤碗,却故意抓着妇人的手。妇人一松手,那汤碗差点翻到。碗中的汤也洒了出来。
“相公,来者是客, 如何就让客人进咱们家的厨房?”妇人不悦道。
“娘子,正兄乃是正人君子,不得想歪了。”书生训道。
“呵呵,为兄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连个汤碗也拿不稳,见笑,见笑。”那人伪善的笑道。那书生还在一边责怪自己的妻子,怎么就如此不懂事,全然不知,自己的妻子已是被人欺负了去。
那人自看到书生的妻子后,心中就念念不忘。他家境富裕,也算有些才华,娶得妻子也是数一数二的,没想到自看到书生的妻子后,就觉得自家婆娘不如。心中就有了要夺人妻子,可是一时又不知道要如何做。
时至考期将近,那书生有意博取功名。可惜囊中羞涩,想来想去,就向那同窗借钱。那人正想不到什么法子夺他的妻子,现在看他来借钱,就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法子。于是就满口答应了。并约了时间去取银子。书生的娘子知道那人不是善类,相公去,可能会出问题,于是就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能喝酒,借了银子就早点回来。绝不能在他家过夜。
那书生满口应承了。那知道到了那同窗家,已是由不得他了,那人一个劲的给他灌酒,等酒过三巡,书生急着妻子要自己回家,于是就要回去,哪知道他两脚发软,最好被书生搀扶着进了房间。书生挨着床便睡着了。次日醒来,才发现自己不是在家,茫然间坐起手伸过,却碰到了一个光溜溜,冷冰冰的身体,转头看时,原来是一个女人。他手伸道把女人鼻息间,才发现女人已死。
这一惊非同小可,又看自己身上也是脱了衣服。书生赶忙穿好衣服。急忙忙要离开这是非之地,没想到门被那人推开了,那人带了家丁,看到床上死了的女人,就说自己好心留这书生住宿,没想到书生酒醉强暴了自己的丫头,而且还掐死了她。当然是报官处理。
官衙经过验尸,那丫鬟确实是为人强暴,最后被掐死了,当时人证物证聚在,这书生很快就被定了死罪。书生的妻子闻讯赶到监狱探望自己相公,那书生说自己没有杀人,可是自己根本就无法证明自己是无罪的。书生悔不当初,后悔自己怎么没听妻子的化。
女人告诉书生,“妾身现如今怀了相公的骨肉。”
那人自书生定了罪,当晚就跑到书生家,那女人自知自己怀了书生的骨肉,可自己一来无权,二来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家相公清白,三来为了给相公留一条血脉,于是就在那人的软硬兼施下,和他有了夫妻之事。
没多久书生就在那同窗的出钱下,很快被处斩了。那人贪图书生妻子的美貌,又听说女人怀了孩子,以为必然是自己的,就高高兴兴的把女人迎娶过去做了三房。后来那女人为了孩子,小心伺候,倒是很得那人的喜爱。就算提前生下,那人也没多怀疑。女人就这么忍辱负重的活着。但是她始终未忘了自己相公之仇,只是自己从前一直苦于没有证据证明。
恰逢那恶贼要她女儿到京城来为他铺路,于是她们就决定要找那证据。小女子和她们母女一见如故,又是同病相怜,自已又是孤身一人,故而拜了那夫人做义母。这母亲的事情自然也就是小女子的事情了。后来就帮着她收罗证据,是以无意中得到了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