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我是一个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人,也因为如此听到了最真实的声音,看到了最丑陋的东西。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社会很单纯,乱的是人。

——徐妙锦

洪武三十年,冬。

朱元璋下令召见徐妙锦。

她站在朱元璋寝宫的门口迟迟不敢入内。

这是她来明朝第一次感觉如此心慌意乱。

天上的雪越来越大渐渐覆没了妙锦的脚背。

“朱元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她小声呢喃,就是明年。他的死期快到了。

洪武大帝身上集合了秦始皇的英明与残暴,汉高祖的用人智慧,唐太宗的民本思想,宋太祖的专制集权。

而她,马上就能见到这位在历史中颇有争议的人物。

喜爱他和讨厌他的人各分两派。

但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他的残暴,却也不能否定他的智慧。

妙锦心中明知这次的召见会决定自己的命运。是死是活。

朱元璋习惯和人谈话,在谈话中布设机关,他会试探你的心思,名臣刘基就是因和他谈话中略微的不慎,而丢了性命。妙锦不得感叹,就连如此聪明的刘基也逃不过细微至极的朱元璋。

自古以来很多君主都不喜欢太愚笨的人,却也不爱太过精明之人。

那她的命运呢?

她挪动已经被冻得麻木的双腿,一步步向朱元璋的寝宫靠近。热气袭来,可她知道,她离冰山更近了。

“侧王妃徐妙锦觐见~”一个尖锐怪异的传话声传来。妙锦一颤,静静恭候。

“让她进来吧。”这个声音少了一丝冰冷,却多了一分苍老。

朱元璋侧卧在床上,他闭着眼睛,静静呼吸。

“臣媳徐妙锦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她屈膝跪下,轻轻地磕了一个头。

“恩。”朱元璋淡淡应了一声,“你们都下去吧。”

“是!”

太监和宫女都退下去了,空荡荡的屋内只剩下他们二人。妙锦还是跪在地,连头也不敢抬。

看样子朱元璋已经病了,命不久矣。而他的儿子都远在边疆,能待在身边伺候的仅有常年陪伴他的太监。这种孤独是一国之君必然面临的。

“你是徐达的女儿?”他仍然闭着眼,不经意地问。

“回皇上,是。”

“起来吧。”

“是。”她这才敢慢慢起身,悄悄注视着朱元璋——此时的他已渐消瘦,脸上皱纹很多,头发花白。能看出这真是一位长得不太好看的君主。

可以说,他的丑陋让人感觉有些恐怖。

“听说,徐达死时仅有你陪在身边。”

“是。”妙锦深思……朱元璋无非是想知道,她知不知道徐达是他害死的。

“徐达死时说过什么?”这话里透着一丝心酸。

“家父只是一直朝东方跪拜。”这个事情想必朱元璋也听说了,可是徐妙锦想让他更加愧疚,“那时臣媳尚幼,有些话都记不太清。但,家父给了我一样东西。”她从怀里将玉佩拿了出来,“家父说这是他的护身符,一直视如珍宝,临死时还再三叮嘱我不可转托他人。”

朱元璋慢慢睁开眼,他的眼中已不再清澈有神,当他看到妙锦手中的玉佩时,轻微一愣。慢慢又闭上了眼睛。

“……”妙锦知道,这是朱元璋送给徐达的。第一回合因为这个东西勉强胜利。

“听闻徐达死后你去了燕王府。”

“回皇上,是。”

“你觉得朱棣怎样?”

“王爷是个好人,待人都很和善。”此处切忌回答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以及视己如亲。而最后一句话加上更是点睛之笔,“也不会放过任何对朝廷不利之人。”

“……”朱元璋睁眼,重新审视眼前的妙锦。不得感叹这是个极其小心的人。被她这一说既躲过了燕王强大的能力,又巧妙说明了燕王不是喜欢暗中勾结拉帮结派之人。

“燕王骁勇善战,不可不虑。你为何故意略过此处。”她越是维护燕王,她离死期便会越来越近。

“……”朱元璋是谁,她的心思能看不透吗。

“朕收到密报,说燕王有意造反,你如何看?”顿了顿,补充道,“还说你与燕王暗中勾结,费尽心机潜入太子府,可有此事?”朱元璋干脆将此事挑破,密切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皇上,奴婢不敢,请皇上明鉴!”她连忙跪下,脑里瞬间回想起了朱允炆的话——

“如果你必须在你和四叔中选择一个呢?”

“……我需要你谨记今日说的话。”

这个密报是朱允炆提供给朱元璋的,他还是想在朱元璋没死之前除掉朱棣,以免以后自己动手,给自己贴上一个无情无义的名片。

而现在,全天下人都知朱棣能谋善断最似朱元璋,只要她以常理分析,便可分析出若留朱棣便有后患。可是这样——朱棣便九死一生。

但……她若再继续包庇他,便应了后者——她和朱棣有暗中勾结。

从朱元璋一直诛灭开国功臣来看,他是个极其多疑的人。就是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要有嫌疑就会被诛。

可,她是徐妙锦。她不会做这个选择题。以她的性格,她会顺应这个历史。只是……要如何回答,她必须好好谋划谋划,不然,一不小心便会害死徐家和燕王府上下几百人口。

“朕要你的回答。”朱元璋催促道。

“……”妙锦还跪在地上,垂着头,汗水随着发丝滴落在地板上,她努力平复呼吸,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自然,“回皇上,燕王的确雄韬伟略,足智多谋,确实不可不虑。”她打算破釜沉舟,赌一下。历史上燕王是不会死的,可是她的结局便无从得知。

“可是皇上,燕王不在何人掌兵戎边?”妙锦倏然抬头,目不斜视地盯着朱元璋,里面透着自信和笃定。朱元璋杀掉了所有能力武将,只能让他自己的儿子驻守边关。

若是认为妙锦会不顾燕王安危,拯救自己便错了。两者她都要救。

“说下去。”这三个字从朱元璋的齿缝迸出,让人不禁一颤。

“为了给自己的子孙铺一条平整的治国之路,皇上杀了所有能人。”她要孤注一掷,细数朱元璋的罪恶,“开国元勋,李善长,最初被皇上视之为我之萧何。却在建国第九年借胡惟庸案赐死,全家七十余口也惨遭杀害;开国功臣刘基,建国二年,辞官归隐。却还是未逃脱厄运,以毒药赐死……”妙锦抬头,看见朱元璋已经充血的双眼,他快怒了,但她依然不依不饶,说出了最痛之处,“家父,徐达……一身忠肝义胆,对皇上唯命是从,忠心不二……洪武十九年身患疽疮,戒吃鹅肉,皇上却派人赐蒸鹅全宴,家父含泪谢恩,吃下鹅肉,不久毒发身亡。”妙锦也双眼红润,声音颤抖,“名将蓝玉,立有疏多军功,洪武二十六年被锦衣卫指控谋反,最后被灭九族,人皮实草。”她又反笑,“最后唯有汤和得以善终。”陪朱元璋打下江山的人众多,却唯有汤和。这就是历史,血淋淋的历史。岁月无法磨灭的,朱元璋的残暴,所有人也无法掩盖。

可悲,可叹。

“说下去。”朱元璋咬牙切齿。双手颤抖。他已经下床,慢慢朝妙锦靠近。

“皇上在很久以前就对燕王有所顾虑,以派同样骁勇的晋王牵制,可……”或是报应来了,“晋王在不久前,病逝。燕王之势便无人可挡。皇上应吸取西汉七王之乱教训,理应杀了燕王。但是……”朱元璋不是努尔哈赤,史上杀掉自己儿子的帝王还真是屈指可数,仅有李世民、武则天、雍正。她顿了顿,轻笑,“皇上也知,边界将无人可守。皇上千辛万苦打下的大明江山便落入贼人之手。”

“……”朱元璋顿足,昏黄的眼眸里竟然露出了残暴之意。

“皇上,诛杀开国功臣本就是一个惹人非议之事,若皇上再杀自己儿子,后人该如何评论。”妙锦胸有成竹地笑笑,“臣媳倒有一个两全之策。”

“说。”

“对此事皇上大可不予理睬。”

“听之任之?”他眼睛微微一眯,对于妙锦的提议已猜到八成。

“对。”她补充道,“不管是朱棣还是朱允炆,这天下在谁手中不是大明?”

“……!”他眼中的残虐一瞬消失,换来的是深思悠远的目光。

“如今朱棣虽然厉害,可手中兵权有限,根本不足以起兵造反。若这样都能让他成功,说明这天子之位实至名归。相反,若他失败了,朱允炆便是霸主。”这就是朱元璋为天子之位设的最好一个难题。

“岂有此理!”朱元璋双目怒视,“你是要陷朕于不义!任骨肉相残!”

“所以,皇上,”一切都在妙锦意料之内,“还有最后一个办法。”妙锦挑眉,脸上露出一个运筹帷幄的笑容。

“你?说!”看着胸有成竹的妙锦,朱元璋竟然升起一丝敬佩之意。

“皇上,这件事必须由我执行。请皇上下令。”她必须得保全自己的性命。她相信,朱元璋此时是不想留她的。

“你?!”她在威胁他,拿她的命和他儿孙的命。

“皇上,臣媳以命保全失败者的性命。请皇上相信!”

“……”朱元璋早已走到妙锦面前,用手按住她的头,道,“好。朕答应你。”这句话说得铿锵有力,一去平日里的病痛感,眼前这个年幼的女子,浑身上下都散发了一种自信的力量,让人不得不信服。

“皇上,请先赐徐家三条免死令。”历史上朱元璋确实有赐徐达一家三个免死令。

“好,朕答应你。”

“谢主隆恩。”她顿了顿,道,“这个任务必须秘密执行,万万不可声张。不然将功亏一篑。”

“好,朕答应你。”朱元璋被眼前这个不足十八岁的少女弄得没了脾气,“既然这样,朕还有另一样东西赐给你,助你一臂之力。”他弯腰,在妙锦耳畔轻语。

……。

妙锦走在回府的路上,头脑里还一直回放着刚才的一切——真是太险了。

好在她知道历史,抓住了朱元璋的弱点。才得以保命。

直到现在,妙锦还以为自己只是在顺应历史。她没有想到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她。没有她在明朝的一举一动便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便不会有今日。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