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在罗老太太哪儿待了三天,三天之后,已经是可以活蹦乱跳的了。
其实周雨小时候挺爱闹爱玩的,话又多。只是周妈妈拘着她不让她出去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农村里的小孩,特别是女孩子,十多岁就结婚的多了去了,家里俩女孩儿,周妈妈担心被大点的孩子给带坏了,就读不了书了。周妈妈当时高中毕业了想考卫校,这样出来了就有工作了。但是当时的周外婆不让周妈妈去,说是姑娘是给别人养的,到时候都是要嫁出去的。死活不同意周妈妈继续上学。其实周妈妈能把高中上完,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周外婆爱串门儿,带着她大儿子到处走,有的亲戚比较远的,她能一走就十天半个月的。周外公当时在乡政府上班,就住在那边的宿舍。家里的地,猪,鸡都是周妈妈一个人在弄。还要把这些都弄好了才去学校。
当时周外婆是不想让周妈妈去上高中的,就想早早的把周妈妈嫁出去,上高中离得远不能在家干多少活不说,还的花掉些粮食作为学费。在周外婆看来这是很划不来的事。还是周妈妈承诺会把家里的活干完再去的,粮食也自己背,而且当时大家都知道周妈妈想上学,而周外婆外公都是党员。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思想守旧。还是忍痛让周妈妈去上了高中。
不过周妈妈的高中上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的活一个人干,有时候一干就是两三天。干完了之后再去学校,虽然很努力的,但是成绩在班上确实不算好。毕竟缺课太多。
高中毕业好不容易考上一个卫校,但周外婆死活不同意了。让周妈妈上高中已经是周外婆的极限了。再读下去周外婆肯定不同意。在她看来女儿就是赔钱货。周妈妈也知道周外婆的性子,肯定是不能再读下去了。也就歇了心思。却也因此,对周雨几个的学习就格外上心。
周妈妈觉得自己因为周外婆的重男轻女,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有个稳定的职业。就想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读书,有个好的职业,也比在地里刨食来的容易些。
于是小时候的周雨除了在学校上学的时候不在家,其他时间都在家。表弟来找周雨玩儿,都是到周雨家来。因为都知道周雨她妈,也就是大姑姑不让周雨出去玩。久而久之,周雨也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了。
周雨觉得,她之所以变成一个宅女,其实和周妈妈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周雨好了之后,就呆在周爸爸身边说要回家。这个年纪的小孩儿,不懂事叫着要回家很正常。而周雨也确实是想家了。就催促着周爸爸要回家。周爸爸想想也觉得该回家了,家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而且也不知道周雨的情况。肯定担心。
周雨住在三姑家的这些天,中午和下午都是能见到大哥周楚的,大哥今年高二了,成绩在班上也还可以,周楚看到周雨蔫了一样的窝在周爸爸的怀里,也挺心疼的。陪着妹妹说话,也就没有出去玩了。周爸爸打算回家之后,就嘱咐周楚要听说三姑的话云云,周楚听到三姑像周爸爸“告状”了,就觉得脸烧的厉害,对三姑有点埋怨。不过却再没有玩了。当然这是后话。
虽然周雨住在三姑家之后周爸爸就拖村里人带信回去说过,但总之不见到人,家里是不会彻底放心的。也就辞别了周兰香,牵着周雨的手,就往家走。没错,是用走的,七八公里的路程。那时候的马路上马车比较多,但是回去的马车都是驮着煤的,而货车就少的可怜了。当时整个镇上都没有几辆货车的。
那时候的人去镇上赶集,要么做马车,要么走路。有的货车赶集的日子也载人的。车厢后面我们现在能看到装货的地方,站得满满的都是人,驾驶室的副驾的位置,一般都会挤满两个人。一次就一块钱,小孩免费。除了赶集天,路上基本上也看不到货车的身影。到现在很少看到的拖拉机。那时候也是载人的呢。不过就是拖拉机,一路上也看不到什么。
周易带着周雨一路上边走边拦车,终于好不容易拦到一辆载着煤的货车,虽然副驾上有一个人了,但是周爸爸还是和司机说了一下,把周雨给塞在副驾驶的位置,说周雨小孩儿不占地儿,给点位置坐着就行。周爸爸就爬到货车的后面的车厢上。抓着车顶的横栏,脚踩在煤炭上,就这么晃悠悠的到了一个小马路的分叉口,就付了车钱。下来沿着小马路走路了。
周雨家在半山腰,从下车的地方走上去大概有两三公里的样子。不过马路就只到山下的那几户人家,要回家还的顺着小路爬山的。以往周雨家拉了煤,都是一个周围邻居乡亲们一起帮忙把煤从下面的目录上沿着小路一路的背到周雨家。
乡下的人家,哪家有事,周围的人都是需要去帮忙的。有的不用请,看见有事的都会帮一把手。不过当其他人家有事的时候,你也是需要去还人情的。也就形成了一种彼此都认可的看不见的规定。只要哪家有事,其他人家都会去帮忙。守望相助。
这和后来城里的关在防盗门之后的防备是不一样的。
周雨和周爸爸回家的路上要经过爷爷家,因为离的比较远了,不常常看到,周爷爷对几个孙子孙女儿还是挺好的。有时候都会给周雨几个零花钱。
周爸爸想到都有段时间没去看周爷爷和周奶奶了,看点色还早,也就下午三四点,就像去坐坐再走。
这时候的周爷爷夫妻和周小叔夫妻住一块,周雨家以前的屋子都不被周小叔家占着了。当时说好的房子可以给他们住。猪圈也可以给他们用,不过周小叔得帮周雨家新家那儿的新猪圈拉几包水泥。周小叔夫妻是能推就推,和周爷爷他们住在一起。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话在周家是得到很好的体现的。周小叔从小就备受宠爱,也就形成了一种别人欠他的他能记好几年不忘,他欠别人的就转头就忘,好像没那么回事儿一样。周爸爸也是知道他这个脾气的,但是想想家和万事兴,看在周爷爷周奶奶的份上,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好久没见周爸爸,周爷爷和周奶奶也挺高兴的,周雨在周爸爸去找周爷爷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去,打了声招呼之后就跑去找堂姐玩去了,留下周爸爸和他们唠嗑。
等周爸爸叫周雨走的时候,周爷爷和周奶奶都走出来,要留他们父女吃饭,周爸爸忙着回去,也就拒绝了。周爷爷看看周雨,问了问她的身体,看着她活蹦乱跳的,也就从兜里拿了一块钱出来,给周雨当零花钱,当时周雨的堂姐也旁边,就也给了周雨堂姐一块钱。周雨看了看周爸爸,周爸爸示意周雨收下,周雨也就没再推辞。
周雨的小婶听到了跑出来,就推着俩个小堂弟上前,说“小伟、小洋,快,你爷爷给零花钱呢”
周爷爷看着两个小孙子,也就没推辞的给了每人一块钱。周爸爸看到这儿,赶紧让周爷爷他们回去,周爷爷的孙子孙女加起来有十多二十个,要是每个人过来要零花钱,那还是挺多的。况且还有曾孙。
周小婶看到孩子拿到钱了,周家父女也不在这儿吃饭,也就开开心心的回屋子里去了。
周爸爸说了几句让周爷爷他们保重身体的话,也就牵着周雨打算回家了。
周雨一路都很兴奋的看着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路。在周雨初中的时候,村里有发动村民把马路修上去了的。当时周雨她们也都有参与到其中。新修的马路就穿过周雨家门前一直到最东边的二外公家。
不过现在是没有马路的,只有一条笔直的小路,这时候这条路还比较宽,周围都是沙子,没有人家种,记得后来好像是谁家修房子的时候把泥马填在这片的沙地上,就种上了玉米。
周家的房屋,孤零零的坐落在两片竹林的中间。周围一百米外才有人家。这时候另外一边的房子还没修建。只是地基都打好了。
周楚已经17岁了,高中毕业之后能考到大学的话可定是继续供着上学的,要是考不上,那就得考虑这得给他起房子,说媳妇儿了。因为家里的资金有限,这房子还是周爸爸找了周雨的五叔帮忙一起修建起来的。除了材料钱,也就没再花其他的钱,毕竟周楚要高中毕业也还有一年多,慢慢的做也不着急。所以周家的新房子还是农闲的时候或者是干农活回来之后周爸爸和周五叔砌砖,一步步的修起来的。只是周楚没用到而已。当然,这时候的周爸爸并不知道。
这时候的周家,周霞和周阳已放学回家了。几天都没见妹妹,心里都还是点想的。周霞要大一点,家里的长女,懂事的早,知道周雨是生病治病去了,去了这么多天还没回来,肯定有点严重。因此心里七上八下的。
周霞正背着背篓,带着二弟,要去割点猪草回家喂猪的时候,就听到了周爸爸大声叫周妈妈的声音。
娘几个跑出屋外一看,周爸爸牵着周雨回来了。看到周雨气色好了,像是好了,就把周雨接过来看看,问周雨好了没有,还有没有疼,那个老太太是怎么给周雨治疗的。周雨看到周妈妈满满的关怀,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心里暗暗发誓,一定不要再让妈妈再劳累了。以至于后来周妈妈身体不适很好,经常吃药。
吃着家里的玉米饭,周妈妈想着周雨大病初愈,还特意给周雨煮了几个鸡蛋。接着周妈妈排版决定,让周雨下周再去上课,在家休息一天。因为明天就是周五了,就一天时间周妈妈也觉得不耽误多大的事的。
------题外话------
如果有什么意见的话,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