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本来想最近就着手做豆腐代理的事,可是发生了冯氏的事以后她有了新想法,她想带着小天搬到镇上。在小刘村除了那间屋子和六亩田地基本上就没什么东西了,对于人那更是没什么牵挂,如今看她赚钱眼红的人不少,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再出什么事。
小刘村到镇上确实不方便,浪费了不少时间,对以后的发展也是阻碍,而且她希望小天在镇上的私塾上学,至少教学质量比小刘村好了不少。
有了这个念头就灭不掉了,宁安卖完豆腐以后就开始在镇上找房子,现在是买不起,可是暂时租来住也不是不可以。几天下来终于找到了一处满意的地方,是一户要搬去外城的人家,两层的楼,还带了家具,挺大的院子,塔个作坊完全不成问题,一年十两银子还是很值得的。
宁安付了钱,和主人家签了文书,然后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天,小天听了也是很开心,只要跟娘住在一起,到哪里他都开心。
宁安决定以后除了给二老上坟外就不回小刘村了,所以去找村长说要卖田地和屋子,也不知道宁大福家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宁安还没有离开村长家一家人就追来了,张氏张口就骂“小崽子,田地是我分给你爹的,屋子是我修的,你凭什么卖了?”
“现在有钱了不起啊,也不看看当初什么穷鬼样子”冯氏也是不留口德的主,那样子就好像宁安卖的是她家的田地屋子似得。
“村长,你说我有没有权力卖?”宁安不理那一家疯人,直接问林茂名,让他告诉她们自己有没有权利卖。
“自然有,那是你爹娘留给你的”林茂名看见那一家子也是头疼“都给我闭嘴,要闹回家闹去”
“村长你可不能这样,你这嫁不出去的小贱人好狠的心啊,有了钱就忘了祖宗”张氏倚老卖老“我今儿个就把话说在这里,谁要敢买这小贱人的地我就一头磕死在她家大门”要是宁安没有钱,卖田卖地卖房子她都不会管,可是现在有钱了也不知道孝敬下自己,张氏怎么着就是堵着一口怨气,早知道当初生下来是赔钱货她就一屁股坐死的,这样的话老二家死了田地屋子都还给自己了。
“老太婆你别越老越不要脸,你再闹我明天就去县衙门找县老爷,看他怎么说”宁安真是讨厌死这个老太婆了,同样都是儿子孙女,她怎么就独独对宁安这么狠毒。
“你,你怎么能这样骂奶奶,太没有孝心了”宁彩云有些害怕宁安,躲在宁大福身后不安生。
“别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可不是原来的宁安任你们欺负不还手的”宁安冷冷看着宁家人,“如果再来惹我,别怪我不客气”
“哟,你难道还想杀了我们啊”冯氏冷嘲热讽。
“也不是没可能,有钱能使鬼推磨,那杀手杀人官府可追究不到我身上”宁安再一次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再和这一家子搅下去非疯不可。
回家以后关上大门任宁大福一家在外面骂,宁安和小天收拾好东西以后开始做豆腐,不放心小天一人在家,隔天一早宁安便带着小天和部分行李坐着王老伯的牛车去了镇上,先把东西放在新家才去摊子卖豆腐和豆腐脑。
下午的时候宁安雇了两辆马车和几个大汉跟她一起回家搬东西,果然宁大福一家守在门口大骂,不过看到宁安身后的大汉以后不禁住了嘴,宁安和大汉们把粮食和家具和几只鸡搬到马车上,宁安在宁家一家人的注视下一把火把屋子给烧了,在场的人无不惊讶。
半响张氏和冯氏才又哭又闹“小贱人诶,你烧了也不给我们,我不会放过你的”
“你们这种人连不配”宁安虽然在笑,可是眼睛里却盛满了冰寒“我宁安虽然不是善良之辈,不过若是你们想找死,我不介意成全你们”
宁大福一家在那个眼神的注视下不禁打了个寒颤,可是不怕死的宁大福冲了上来想打宁安,被一个大汉一脚踢开老远,剩下的人都吓得禁了声。
在新家安顿下来以后宁安和小天安生了不少,宁安去布坊看了看,那叫一个人满为患,李中看到宁安激动的都要说不出话来了,很庆幸自己当初做了这个交易,负责现在还不得悔死。宁安又给了李中十张图,现在她是很需要银子的时候,于是又去福禄酒楼做了几道菜。之后就是去青城书肆买了一套好点的文房四宝。
回家以后给小天他乐的合不拢嘴,说之前买的书学完了,于是宁安第二天又带着小天去青城书肆。
“宁娘子,之前买的那些书伯子全部学完了?”看宁安买书买的这么勤陈云山有些好奇。
“是呀,小天是个聪明的孩子”说起小天宁安是一脸的骄傲和温暖“开年就要入学了,趁现在多学点”
“什么,伯子还未上学?”陈云山吃惊“那他是如何学的?”
糟了,说漏嘴了,宁安抓头“老板你不是每次都要念一遍么,小天记下来以后就回家自学的,现在写的字已经很漂亮啦”
听娘亲这么夸自己小天有些害羞,陈云山却是双眼放光“好久没有看到记性这么好的孩子啦,如果在家学着吃力的话可以来书肆跟我学,老朽闲着也是闲着”
“真的”小天一听陈云山愿意教自己好不激动,他虽然会写会背书里的内容,但是很多意思还是不大明白,娘亲经常抽空给他讲解,但是毕竟有限,而且他不希望娘那么累,在他眼里陈老板是个有大学问的人,如果他教自己的话一定会懂的更多的。
“如此便谢过陈先生了”宁安也是一脸的高兴“先生有什么条件的话尽管提,我一定尽力办到”
“我想知道你之前说的三字经是个什么东西”陈云山说的是故意为难的话,说白了也就是不要报酬。宁安却当真了,不过这次可不能露馅了“陈先生,我之前头受过伤,忘了这三字经是从哪里听来的,但是我记得住里面的东西,觉得说的非常的好,如今便背给先生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想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随着宁安念出三字经,陈云山的脸上越来越惊讶,最后变成了狂喜,这书好啊,好啊,不知道是哪个大家所出,实乃幼生启蒙之良书啊。
虽然宁小天有过耳不忘的能力,但是毕竟还有很多字不会,于是在陈云山的要求下宁安又多背了几遍,直到陈云山把三字经一字不漏抄写下来这才放二人走。
青城书院,陈云山把三字经拿给了院长苏牧,不出预料对方也是吃惊不小“苏兄,这三字经可是你写的?”
“非也非也”陈云山摇头“是今日我从一个妇人那里听来的,据她所说作者不详”
“真是一本好书啊”苏牧有些爱不释手“借我抄写一份吧,明日就给你送回”
青城书院是真个凌云城最好的书院,在西流国也是排得上名号的书院。这三字经自青城书院传开以后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一时成为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好书。
小天每天上午在家学习,中午宁安回家以后便送他去书肆,虽然距离没多远,但是宁安还是不放心,非得亲自接送才能安心。作坊建的差不多了,宁安放出了招代理的消息,每个镇只招一家,先到先得。名额就报满了,宁安以每块豆腐四个铜板,每桶豆腐脑九十个铜板的价格给分销代理商家,每日早晨自家赶车来取,到了镇上统一价格售卖,豆腐八个铜板,豆腐脑五个铜板。青城镇宁安没有招代理,而是招了家店铺,自己亲自设计了招牌和店铺装修,请了两个人看店。
签好分销文书以后宁安贴出了招工的通告,每天做工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每人每月轮休四天,月薪三钱银子的待遇,没一会儿就来了十余人,宁安登记了名字以后开始分配工作,有的负责挑洗花生大豆,有的负责生火,有的负责磨磨,十天一换,最关键的步骤点水便是宁安亲自完成。
------题外话------
即日起更新时间变为上午十一点下午五点,(*^__^*)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