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和巧姐在潇湘馆将贾母的算计,和黛玉事无巨细的都说清楚了,黛玉虽然早就对贾母寒了心,亲耳听到对自己的算计还是有些伤心的,只是黛玉早就流不出眼泪了,只是心中悲戚,看着窗子上面糊着的软烟罗,对着凤姐笑道:“二嫂子可还记得这软烟罗?”凤姐道:“记得,这还是那年刘姥姥来,老太太说妹妹的窗纱太旧,而且院子里都是竹子,才糊的这样鲜艳的,这还是前年糊上的,颜色已经退了不少了。本来宫里的姑姑要换新的,听说是妹妹不让换的?”
黛玉点点头:“是呀,毕竟这也是老太君的心意,老太君来的时候也有个话题不是,不然可说什么呢。”听黛玉这样说,凤姐和巧姐母女相对苦笑,老祖宗和林姑娘两个人真的是无话可说了吗?每次说话都要借助以前的事情吗?巧姐道:“林姑姑,难不成您和老祖宗真的就没有一点话题了吗?”
黛玉道:“我何尝愿意这样,可是老太君心中牵挂太多,对我也是爱不得恨不得,又是要脸面的人,当然要说些温暖人心的话。罢了,时辰也不早了,就让老太君他们进来吧。只是你们母女两个是不是要回避一下呢?”凤姐道:“这倒不用,老太太知道我们每天这个时辰都过来的,他们找的时机很好,一定是听人家说王爷走了后立即过来的,这样我们就没有时间说话了。”
黛玉道:“是呀,而且在老太君看来这是对你们最有利的,你们不会自己说出来的,到时候老太君突然和我说,我不查之下就会同意的。”说完一笑:“你们母女也是,这样一件大好事都不知道藏掖起来,竟是和我说了,唉,真真不让人放心。”黛玉的话和无奈的表情,让凤姐和巧姐都笑了起来。巧姐道:“林姑姑,今儿侄女儿在这里说一句实话,不要说是侧王妃,就是皇上的妃子,侄女儿也是不会答应的,宁做穷人妻不做富人妾,我就是嫁给一个穷书生,生活也不会太难,我爹娘可是说了,到时候我的嫁妆可是不少呢。”
看巧姐大大方方的样子,黛玉很是喜欢,道:“你有这样的心思才好,我们这样的人家,虽然说不能嫌贫爱富,但也没有主动找个穷苦人家嫁了的,总要门当户对才好,这样以后才能说上话的。”凤姐道:“妹妹竟然这样说话?”黛玉道:“有什么奇怪吗?”凤姐道:“依照妹妹的心性,我以为妹妹会说就是穷苦人家,只要人好也是可以的呢。当日宝姨娘就是这样说的。”
黛玉道:“二嫂子,宝姨娘那也是没有办法才说的,当日宝二哥已经娶了宝二嫂子,宝姨娘也错过了最好的出嫁年岁,即使是到别的大户人家,最好的也就是一个妾,既然都是做妾,当然是荣国府最好,二太太前去提亲的时候,他们又能说什么,二太太这边理亏,当然要说些好听的,宝姨娘那里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这里,当然也要说些顺耳的。又不是话子里面,真有那千金小姐绣球打中穷秀才的事情。若真是那样,宝姨娘的人品学识,家事,哪一样都是拔尖的,哪里又找不到一个正室的亲事呢,只是对方门第要差些吧。”
凤姐道:“薛家姑妈是绝对不会把宝姨娘嫁给小户人家的。那还是宝玉娶了湘云之后,薛家姑妈一气之下让我们琏二爷给宝姨娘找个婆家,我们家二爷是个实心眼儿的,真就了一个六品官员的嫡长子,只是那家家产少些,不过那孩子真的很上进,就在去年中了进士。那个时候也是个举人,薛家姑妈知道后将我们家二爷好一顿骂,说是没安好良心,竟然给宝姑娘找了个小门小户的,让人家笑话,以后我们也就没有再管,一直到后来,宝姨娘给了宝玉,我们才知道根底。”
黛玉道:“这就是了,宝姨娘是个很实际的人,她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之规的。好了,不说别人家的事情了,巧姐的事情我是知道了,她们对我的关心爱护我也知道了,现在时辰也不早了,让她们进来也就是了。只是你们?”
凤姐道:“我还有很多正事要和妹妹说呢,一会老太太她们也会说到,我们就在这里吧,自从两个府里分家,今儿应该是最齐全的了。”黛玉道:“那就好,罢了,让她们进来吧。”那宫娥道:“是,贾老太君也没有走远,就在怡红院坐着呢,奴婢这就去请。”黛玉点点头。
一柱香的功夫,那个宫娥就回来了,道:“王妃,贾老太君过来了。”黛玉道:“将老太君和女眷都请进来吧。”宫娥答应一声退了出去。黛玉也不坐着,就站在书案边,看巧姐递给自己的嫁妆单子。就在这个时候,雪雁春纤打起帘子,道:“姑娘,老太君来了。”黛玉将眼睛从嫁妆单子上移开看向门口。
贾母先走了进来,随后就是王夫人邢夫人,尤氏,李纨湘云宝钗等人。黛玉放下手中的嫁妆单子,向前走了两步,扶住要行礼的贾母,笑道:“外祖母快不要多礼,大舅母二舅母大嫂子也都免礼才是,一家子骨肉哪里用得着那么客气呢。”
看黛玉春风满面的样子,贾母心中高兴,借势上前搂住黛玉,泪眼婆娑的道:“你这丫头一出去就不回来,要把外祖母想死吗?你这个不孝的丫头呀,这些年我可是白疼你了……”看贾母每次必演的戏码,黛玉微微一笑,抬手拿过帕子,一边给贾母擦眼泪,一边笑道:“外祖母快不要这样说,好在这是自己家里,若是在外面被别人听了去,岂不是要说我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吗?这样的名声黛玉可是承受不起呢。”
这时候王夫人上前扶住贾母道:“老太太快不要这样了,大姑娘再不会不孝顺的,就看在这些年我们对大姑娘的好,大姑娘也会好好地孝顺您的。您呀,真是担心太多了。大姑娘那可是姑奶奶调教出来的,最是懂礼守礼,哪能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呢,更何况这亲事还是我们家娘娘一力促成的,大姑娘现在心里只有感激的,哪能不再管老太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