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楚离是个做事很迅速的人,第二日,府里的宋嬷嬷就被派来,让清欢去院子里挑丫鬟。
清欢已经从白芷那里打听到,丫鬟分为三等,一等是留在自己身边伺候的贴身丫鬟,二等是放在屋子里,端茶送水跑腿什么的,三等则是洒扫院子。清欢身边的杜鹃和白芷,应当就是贴身的一等丫鬟。
白芷说原先在越国公府的时候,清欢也是有四个贴身侍婢的,可是在抄家的时候,丫鬟们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竟然只有白芷一直陪伴在身边。
清欢自然不会将杜鹃看做是自己的贴心人,所以她决定多找几个信得过的。她笑了笑:“走,去看看有什么漂亮的小姑娘。”
深秋难得的日光暖洋洋的照在院子里,丫鬟们规规矩矩的在院子里站成了好几排,被金色的阳光照在脸上,那些年轻的脸上细小的茸毛都纤毫毕现,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这些小姑娘年纪都不大,最小的有十二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八岁,莺莺燕燕的一院子,清欢竟然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
年轻真好啊,她摸了摸自己的脸,这具身子也不过十四岁,倒是也算得上青春逼人,重走青春谁不喜欢,清欢的心情莫名的好了几分。
宋嬷嬷一边看着清欢的脸色,一边笑着道:“人都在这里了,姑娘挑一些留下吧。”很有几分人贩子的感觉。
清欢嘴角抽了抽,仔细的看将过去,待看了一转之后,才问道:“这些,都是家生子?”
宋嬷嬷点点头:“爷吩咐过,要身家干净的,这些都是家生子,姑娘用着也放心。”
“你们中,识字的站到前面来。”清欢道。
下面的女孩子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为何要识字,按理说作为奴婢,识字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宋嬷嬷听到清欢的要求也是一愣,皱起眉头看了看清欢,想到府里有人说过这祝清欢的来历,原本是越国公府上的小小姐,难道如今都沦为侍妾了,还要保持着那股子清高之气,连丫鬟都要识文断字的,这不是迂腐吗?
清欢要能识文断字的,却有自己的打算。她的丫鬟不能只是丫鬟,她不会将她们当做下人,她愿意将她们当做下属。如果日后清欢有了其他的打算,要依仗的也只能是原先做律师的本领罢了,这些丫鬟,必须还要在事业上能给予她帮助。
虽然丫鬟们不明所以,有一些识字的还是站到了第一排,这一下子,就剔除了许多的人。
“体力不好的,不能爬山涉水的,站到后面去。”清欢提出第一个要求。
底下的人更摸不着头脑了,挑选体力好的尚且可以理解为清欢是想要选力气大能干活的,可是爬山涉水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一个养在深闺的侍妾,还要出去爬山涉水不成?
宋嬷嬷也惊讶的看着她,她在丞相府里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挑丫鬟的,而且挑丫鬟的条件也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清欢瞟了一眼宋嬷嬷,她知道今日在这里的一言一行,想必很快的,楚离就会知道。不过那也没什么关系,他提供了这么多的人脉资源,自己当然要好好利用。
见底下的人不动,宋嬷嬷斥道:“还愣着干嘛,没听见姑娘的话,体力不好的,不能爬山涉水的,都到后面去。”
这一项比之之前的条件更为苛刻,只因为丫鬟们要想识字,偷偷在私塾外头看一看,也是能明白的,可是这爬山涉水嘛,女子家出门在外本就少见,更不用提四处奔波了,这些丫鬟自小在院中长大,哪里有机会四处行走。
于是又有许多的人离开了第一排,站到了后面。
宋嬷嬷有些担忧的看了清欢一眼,照这样下来,最后能留下的怕只有一两人,这怎么行?
清欢见状却是一点都不急迫,下属在精不在多,自己贴身的人,自然是要好好地挑选。
她提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问题:“假若我现在赏了你们一盘点心,但这盘点心你们一旦吃下去就会拉上好几天肚子,或者是卧床不起,你们会怎么做?”她歪着头想了想:“觉得这个问题难以回答的,可以站到后面去了。”
这个问题,真是令人左右为难,饶是底下有些经验的丫鬟,也忍不住蹙起了眉头,宋嬷嬷站在一边,心中也暗暗思量,可是想来想去,也是觉得没有底。
有几个丫鬟陆陆续续的离开了站到了最后,的确,最后这个问题要想答好,实在是有些困难。不过是服侍一个侍妾,也犯不着削尖了脑袋往里挤。
最后剩下的,竟然只有三个丫鬟。
清欢目光从三个丫鬟的头顶掠过,她们都低垂着脑袋,看不清楚表情。
“说说你们的做法,和理由。”她道。
最左边的丫鬟抬起头来,开口道:“回小姐的话,主子的赏赐必然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奴婢会将点心放在案几上供奉起来,每天感念主子的恩德。”
清欢听得微微一愣,笑将起来,目光掠过这丫头的脸,大约十六七岁的模样,生的极是伶俐可人,一双杏核般的眼珠子乌溜溜的,看着就招人喜欢。她笑道:“是个机灵的。”
那丫鬟悄悄舒了口气,清欢已经转向第二个丫鬟:“你又当如何?”
第二个丫鬟沉默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该不该说,抬起头来,正对上清欢亲切温柔的目光,她心里一暖,道:“奴婢会吃下去。”
“哦?明知有问题,却还要吃下去,这是为何?”清欢问道。
那丫鬟缓缓道:“既然是主子的意思,便没有过问的道理,能够接得下黄金,就该承的起毒药。”
这话说得清欢目光一凝,盯着那丫鬟片刻,她才道:“你说的很好。”这丫鬟能说出来这番道理,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了。她又仔细看了一眼这丫鬟的相貌,比之之前的那个要平庸多了,年纪也要大一些,眉目间却是沉稳之色,十分难得。
她把目光投向最后一个丫鬟:“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