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始终觉得自己像汽车的备胎,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小时候就觉得自己碍事、多余,不不受欢迎,这些感受后来又被强化了。
尽管小敏曾经渴望友谊,但从不曾得到过,因为别人认为自己只是个滑稽的局外人罢了。在幻想中度日,没有朋友,自然而然,这又把她打回自己的世界里。
小敏的成长经历,是形成分裂人格的典型成长背景:距离遥远、满不在乎、幼年时期的照顾者迭遭更替,缺少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的需要被忽视;成长的关键阶段欠缺指导,孤单独处、与同年龄的人少有相处和来往,少有某个团体与社团的归属感、情感和信任感都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这些都造成了与人交往时的障碍。因为她缺乏技巧,只好一再缩回自己的壳中。
一个小孩如果一开始就对他的父母失望,尤其是母亲,将会影响他的身体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也许她的性别不对,或者母亲照顾她十分吃力,以至于无法全心全意爱她;不在计划中诞生的孩子也常有这样的遭遇。再往下看,环境是形成分裂人格的关键。所以,我们有必要谈一谈婴儿诞生之后,以及生命初始的**尼曼在他的书中写道,可以证明胎儿有听觉:让一位孕妇站几个星期中所处的情境。
不被照顾
和其他动物不同,一个小孩出生以后,无法自力更生的时间非常长,所以极其依赖周围的人。要让一个小孩好好长大,必须有人顾,属于他的小小世界必须是他能接受的,并且让他渐渐产生信赖感。幼儿需要的是一种被保护、被照顾以及快乐的气氛,这样,成长的条件才会在他身上生根。小孩若是没有这样“天堂”般的感觉,要什么(没)有什么,就无从培养信心,当要对生命有所付出时,他会有被吞噬的恐惧。
关于记忆:
出生前的记忆会保留下来:夜班护士发现家里开店的婴儿一直到半夜还清醒着,不哭也不闹,而面包师傅的小孩常在凌晨两三点时就显得骚动不安。母亲白天干什么活儿,晚上几点休息,婴儿早在出生前就习惯了这样的动静规律。
在X光的仪器前面,然后按汽车喇叭,看得出来胎儿会缩成一团。也有可能,是母亲把自己的感受传给腹中的胎儿。如果母亲不接受怀孕的事实,孕育新生命时满心不情愿、敌视、拒绝,甚至对他怀着怨恨,**里的胎儿都会感到不安。
还有很多值得研究,我们太疏忽新生儿的敏感、知觉以及情感,以为照顾他,给他食物,为他清洁等事情比较重要,认为对新生儿来说这应该足够了,其实不然。
不被关爱
婴儿除了不可或缺的各种照顾之外,他还需要温暖、关爱、适当的刺激,例如安静稳定的成长环境,这样他才能够自信、活泼,有责任感。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给婴儿足够的身体接触,让他感受温情。
若是婴儿初始的世界让他害怕不安、空洞、被侵扰,他就会畏缩、被吓退了。太早以及过于强大的不信任经验,使得他无法信心满满迎接世界。
如果婴儿经常长时间独处,世界空茫一片,刺激太强或印象过于繁杂,都可能形成分裂人格,他与世界的关系已蒙受损害,只好退回自己的壳中。
史毕兹(RenéSpitz)以孤儿院长大的小孩做实验,一出生就与母亲长时间分离,或者很早就经历母亲离去的小孩,即使平均一位保姆照顾10个孩子的孤儿院提供最有营养的食物,无可挑剔的卫生清洁环境,在小孩成长过程中仍然有难以弥补的创伤。
被冷落或被太多刺激吓坏了的孩子,或许晚熟、单向发展、表现落后于人,或许有着与年龄不成比例的早熟。因为他们的生长条件不是太过就是不足,因而萌生幼龄不该有的恐惧心理。
不被爱或者父母不希望有,却自动来报到的婴儿特别容易形成分裂人格。有的孩子长期生病住院,或者经历过母亲离去的创伤也都容易形成分裂人格。母亲不爱、不在乎小孩;母亲太年轻,个性不成熟;母亲没时间,把孩子交给冷漠的人照管的小孩;母亲生产后很快去上班,小孩长时间独处,无法给孩子关爱的例子都一样。
过多刺激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四周环境应该很坚强稳定,让他无忧无虑,然后逐渐赢得他的信赖。熟悉是信任的基础,假如照顾他的人经常换面孔,环境变化频繁,感觉器官应接不暇各种刺激,他将无法一一吸收。这样的母亲以及这类的骚动,都会侵犯到婴儿对安静以及独处的需要。做母亲的不停地和孩子玩,抱着到处走,不给小孩有建立自己规律的机会,也会让婴儿搞不清楚状况,吓得缩回去。
另一种情形是孩子的器官尚未发育完整,就苛求他达到某些目标,也会形成分裂人格。还没学会处理自己问题的小孩,不得不周旋于难搞定或个性不成熟的大人之间,他于是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以便避免让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
没错,他们因为里里外外都没有依靠,只好把父母的责任揽过来,扮演自己的父母亲。对小孩而言,这个负担当然无可言喻的沉重。他还来不及发展自我,父母的角色就强加到他身上,他必须了解成人的世界。他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得处处设想周到、理解并且权衡局势。他为别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如此一来,不仅他的童年被窃取了,他的本质也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属于生命基础的安全感因此残缺不全。
我们活在世上,尽量不让自己受到伤害,然而人的脆弱无法全部被遮掩住。怎样可以让自己不受伤呢?情感上遥不可及是其一,头戴魔帽隐姓埋名亦若是。他的脸平静冷漠,教人看不透,别人永远无法得知他是什么样的人。
所有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如果他在外找不到替代的人,他就缩回去,当自己的伙伴。如果他后来依旧缺乏正面的经历,就会造成他倾向独立、自我中心、只与自己联系。
------题外话------
每天中午的11点或者晚上7点准时更新,付出的同时也渴望大家的回应,厚着脸皮求各种票票、收藏、推荐哦!谢谢谢谢!qq1807693222彼岸天涯。任何有疑惑或者爱好心理学的朋友都可以来哦!如果有时间,我也会给大家做心理咨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