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秋,察罕会同各路蒙古军出河南,一举攻破淮河北岸的重要军事据点寿州,使得在它掩护之下的安丰直接暴露在蒙古铁骑的侵凌面前,为解安丰之围,南宋朝廷调集各路援军近二万余人,经过四十多天的会战,蒙古军终于败溃撤退,在这次会战中,余玠以淮东提刑身份,亲自率领舟师救援,再一次立下战功,官拜大理少卿,并升任淮东制置副使。
五月的天气闷热得慌,天长县军营内,张忠义沏好茶,端给给余梅香,余梅香一口气喝光了杯中的茶后,又继续滔滔不绝的向苏晓榆讲余玠最近的状况,可苏晓榆却面不改色的坐在桌案前翻阅着手中的兵书,一句话也没回,耳朵却未放过任何一个关于他的消息。半晌后,余梅香走到她的面前故意加大了声音,可她依然不动声色的盯着自己手上的书,余梅香一把拿过她手中的书放在一旁,一旁的张忠义正要上前阻止,可她却挥手示意他先下去,会意后的张忠义便识趣的离开了军帐,见张忠义离开后余梅香才笑嘻嘻的说:“二嫂,你镇守天长县也快两年了,你再不回泗州城,都快忘了将军府在哪儿了,如今战事已歇,天长县这边张忠义能够独挡一面的,你回家看看吧!我们都挺想念你的。”
苏晓榆眉头一皱自嘲道:“二嫂?谁是你二嫂?我叫苏晓榆”
苏晓榆的回答听得余梅香格外的刺耳于是毫不客气的反驳道:“苏晓榆,你别忘了,你现在已经是将军府的人,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你自己想想,当初是谁不顾死活把你从成都府救出来的,是谁费尽心思掩藏你的身份只为了让你能够安然的生活,又是谁在去年蒙古围安丰的时候,亲率舟师去救你和杜将军的,是我哥”余玠“不是姚世安…。”
“够了,余梅香,军令如山,没有元帅的手谕,谁也不能擅自离城。”
苏晓榆温怒的语气让余梅香心里很是不爽撅着嘴冷哼道:“行…。你军务繁忙,日理万机,叨扰你了,实在不该,我这就走。”说完便转身离去,可没走几步又停了下来,撂下这么一句话才离开:“半月前我哥前往临安面圣,现在应该在返回的路上了,这几日应该就能到天长县。不管你是红袄军的少帅王仙也好,苏晓榆也好,我们一直都只当你是成都府救回来的苏晓榆是我们自家人。”
看着余梅香负气离去的背影,苏晓榆心里一阵惆怅。她何时不想回去,可她该怎样回去,又或者说以怎样的身份回去,“妾”这个字太刺眼也扎心,她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已为人母的李兰儿,面对与她人共事一夫的事实,所以她选择逃避,逃得远远的,要踏进那个家门太难。
就在这时,杜蜀风急火燎的闯了进来,看着气喘吁吁的杜蜀,苏晓榆没好气的说道:“杜老三,你抽哪门子邪风,不通报一声就敢擅闯军营,信不信我现在就把你给军法办了。”
“行了,苏晓榆你就别给我装了,你一个余玠手下的先锋官还敢在本将军我的面前造次,到时候谁军法办谁还不一定呢!我这次来是有要紧事跟你说,要不是这事跟你有关系,我才不会这么大热天,马不停蹄的奔你这儿呢!”说完便抱着桌上的茶壶猛往嘴里灌。
一旁的苏晓榆白了他一眼顺手端起桌上的另一壶茶递给他:“杜老三,我们军营不缺水,这儿还有一壶呢!”
“谢谢。”说完便毫不客气的接过苏晓榆手中的茶壶,直接就往嘴里灌,直到见底了,他才把茶壶扔在一旁,擦了擦嘴角的水迹说:“你知不知道余玠去临安面圣一事。”
苏晓榆点了点头说:“知道,怎么?有什么不对的?。”
“我从我父帅那儿听说,余玠这次在朝堂之上,可红了一把,他针对当今社会习尚问题和用人制度,提出了绝伦逸群的政治见解和政治主张,得到了不少朝臣的赞同,连当今皇上都当面高度赞赏他。苏晓榆,你家夫君这次爆红了。”
苏晓榆白了一眼嬉皮笑脸的杜蜀说:“他现在已经是执掌淮东战区兵柄,地位仅次于赵葵的副元帅了,以他的政治才能,得到赵昀的重用那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没错,这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关键是在后面,前不久朝中以谢方叔为首的重臣纷纷举荐余玠前外四川任四川制置使。”
“四川制置使?”突然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冷哼道:“……。哼……这群败类…。有他们在朝廷不亡,岂有天理。”
杜蜀也幽幽的感叹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皇上准了?赵昀同意了?”苏晓榆焦急的追问到。
“还在商讨之中。”杜蜀神情凝重的停顿了一下后又继续说:“余玠一定会去川蜀的。”
苏晓榆的错愕的看着杜蜀说:“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杜蜀瞥过头背对着苏晓榆,好一会儿才缓缓的说:“历史上记载余玠生命的最后十年在川蜀。”
杜蜀的话犹如晴天霹雳,苏晓榆的脑子嗡的一声响,整个人瘫坐在地上,声音哽咽的念叨:“十年…。十年……也就是说他只剩下十年的时间了……?”
杜蜀难过的闭上眼睛,点了点头说:“有些事命中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我们不能逆天而为。”
“不…我不信…什么天命难为,什么命中注定,都是鬼话,我苏晓榆偏要逆天而为。”说完便冲出营长直奔马厩。
杜蜀连忙追出去阻止她,可此时的苏晓榆什么也听不进去,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不能让他去川蜀。”
杜蜀担忧的望着快马加鞭赶往泗州城的苏晓榆,叹息道:“夙缘呐!哎…。”
------题外话------
跪谢那些一直收藏本文的亲们。无论平日工作多忙,坚决不弃坑,将更文进行到底。
寿州:今安徽寿县北
安丰:今安徽寿县
赵昀:宋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