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初始,万物混沌,天与地不分不清。
自元始天尊开天辟地七十七亿万余年以来,天地经受万劫,周而复始,始而复生,万物流转,欣欣向荣。
盘古大帝虽以神体化作河山,同化在宇宙万物之中,但与天地同在,扶持万物兴荣。
如今九重天之上,已换上了新的天帝。众仙从八荒四海而来,就为赶上这天地三十三万年一次的大事。
听说偏居在浩荡六合山的子渊上神也要来贺新帝新喜,令一众刚入仙册的小神欢欣鼓舞,一是从未见过神祗高于天帝的上尊,二是听得众人传闻这位上神风华无二,奇从心出,早有拜谒之意。
奈何小仙们神阶不够,不可能随意得见隐居一方的上神,再者浩荡六合山不得随意出入,此山乃盘古大帝的心脏腹地而成,仙气浓郁而混沌,仙阶不高者,一入此山,就会被蚀流为此山的仙瘴,此生此世再无修回仙体的可能,只能终日以神念盘绕此山长生守护。
此山的厉瘴不仅拦住了一批不知好歹的小神仙,还挡住了一批又一批的妖魔鬼怪。因有传闻,此山因有盘古大神的神念守护,山中的一切精灵山木都是仙胎,神气充沛,一些自持道行深厚的妖魔们因此动了歪念,想吃了这精灵草木直接得道成仙。
奈何这仙气厉瘴一沾即死,就算挨得住这厉瘴,也过不了子渊上神自己设的阵法,终是将执念散在了这浩荡六合山中。
这天上地下,八荒六合的神仙们都称子渊为一声“上神”要不直接尊称“大人”,其实,并不是因为子渊真的是神。所谓神仙,神仙,其实“神”和“仙”是两个概念。
神乃天地孕育而成,为天地本源之道,比如元始天尊盘古大帝,娲皇女娲,青帝伏羲,乃上古宇宙之物,不从人伦,不从人欲,不入轮回,永生永世。可惜上古元始神灵本就不多,在万次大劫中一一化为神原散在了天地。从天地而来,又回归天地。最后只剩火凰一裔,传到了现在。
火凰原为盘古大帝的坐骑,乃上古神兽,后吸天地之灵气化作了人形,册入上古神族。奈何早在万万年之前,隐没在了芥子中宫界,这芥子中宫界不属六道,不受天界管辖,没有人知道它在哪里,火凰一裔除天地大劫,也从未出芥子中宫界,所以天上地下,四海八荒,六界之中,都默认神族隐没,从不提神族的事,大家早已共识无神的存在。
而仙乃后天修炼而成,载入仙册,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如受天帝册入天庭,任天职,则必守天庭天规,不得有七情六欲,恋爱这种事,更是想都不能想。
所以一些道德高深的上仙都不受天帝册封,宁做散仙游于一方,或偏居一地,逍遥自在,就比如子渊上神。又或者是一些道行不够的小仙,不够格成为天臣,只得做做小仙婢,或者跟着散仙们清修。
众神仙们之所以尊称子渊为“上神”,其实是因为子渊仙体特殊,乃浩荡六合山神气集结而成的神灵,后在万万年之中修得人形,虽是仙人,但却有神力,况且自浩荡六合山演化而来,子渊便与山同在,可算与天地同生,论辈分都要比天帝高得多。因此,“上仙”一名已不再适用于子渊,六界之中,四海八荒,都得尊称一声“上神”。
各任天帝都十分尊重这位子渊上神。虽是散仙,却比天臣尊贵得多。况且仙人虽是长生不老,但却不是不生不死,长生不过生命期长于凡人而已,还是会坐化。不然何来三十三万年一次的天帝更替?而子渊却与神一样长生不死,因此更得众仙敬仰,而此人淡漠之极,极少出山,有些仙人还未等到见着子渊一眼,便已早早坐化。
这深居简出的上神,在仙界已是不可缺少的标志。而今年的天帝册封,听闻子渊上神会赴宴,已是惹得一众神仙惊奇不已。
待众人真正见得子渊时,只瞧得他驾着紫气祥云东来,仙气环绕,身体隐于浓郁的仙气之中,道行不够者根本就看不见这位子渊上神的脸。
众仙只见得一荼白衣袂飘飘而往上座而来,落座之前,一股似从远古而来的洪远之声道:“浩荡六合山子渊拜谒天帝。”
说是说拜谒,其实不仅没行礼,连颔首礼都没有,说完直接落在特别准备的上座,直至子渊敛起了仙气之时,众仙才一得见这位上神的天尊。
只瞧这位子渊上神神情清冷,周身流光萦绕,荼白宽衣之下,一副清俊冠玉面容,但却莫名生出着疏远冷冽之意,如腊冬寒雪,令人望而生畏。奈何这么个让人不自觉敬畏的大神,肩头却立着一只极乐鸟,令人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