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2年即北魏普泰二年,高欢一举消灭叛臣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之职掌控北魏政权,永熙三年即公元534年,高欢逼走了北魏孝武帝使其西奔长安依附于宇文泰,十月另立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并挟其迁都于邺城,东魏建立。
公元535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称西魏。至此北魏一分为二,天下风云突变烽烟四起。
公元536年春正月,东魏大丞相高欢亲率万骑袭击西魏夏州,其长子高澄留守邺城掌管朝政,入朝辅政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入朝伊始众人有不服,但很快他便体现出了其高超的政治才能。
这一天高澄在府中收拾完毕去上早朝,刚入朝门便有人对他冷嘲热讽,
“胡大人,听说昨天耶律将军家的狗把隔壁王二娃家的儿子给咬了,是真的么?”
“楼大人这都听说了,不过王二娃家的不敢上门索赔。”
“这是为什么。”
“还不是耶律将军家,家势力太大,王二娃家不敢惹。”
“听说那条狗,都咬了好多人了。”
“仗着别人不敢动它,不知道祸害了多少人了。”
“可不是嘛。”看着高澄一眼接着说“狗仗人势”旁边还有人应和。
高澄心知他们这群人是在变相骂他,虽然心有怒火但他也知道君子不乘一时口舌之快,只是威严力喝“有时间打听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如多关心一下民间疾苦”
众人不语只是面有不满,高澄看在眼里,心知肚明。
“皇上临朝”太监刚喊完皇帝就登入宝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澄随着众人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但是心中很是不服,自认为这个朝廷的存亡全靠高家,“我必有一日取而代之。”
高澄立于皇帝前,此时全然是皇帝的代言人,“各位臣僚,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奏。”
“陈知事所奏何事,”
“启奏皇上大都督,今大丞相亲自率兵袭平西边叛臣,此等以身作则忠心仁孝,应昭告全国并赏万金赐万户以表嘉奖,以表皇上仁义爱民之心。”
“准奏,望皇上下旨”
“爱卿所言甚是,大丞相一片忠心,此事是朕疏忽了,朕不日便下旨。”
皇帝元善见虽然心里面不愿意,但是也不能表现出来,天下人众所周知东魏王朝皇帝自己只不过是大丞相高欢所掌控朝政的一个傀儡,若是反抗便只有死路一条,随时有人代替。
高欢攻打夏州时,夏州城上竟然没有人守卫甚是欢喜于是便和众将领商量攻城的策略,夏州城外二十里便是高欢的军营扎地,主营帅帐内各文臣武将都已经到齐分坐左右,此时帐内阔步走进一位四十多岁貂尾金铠的将领,此人便是东魏大丞相高欢,高欢进账后全都站起来施礼,
“大丞相”高欢在主位坐下后也也示意众人落座。
“想必今日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夏州城防备如此之松懈,我等应如何攻城?”左前锋阿保是个急性子,“依我看,就直接冲进去就得了”
“万万不可,”王侍郎赶忙阻止“若是这是宇文泰的圈套,若是贸然进去必定会中计,损失惨重,”
高欢点头表示赞同“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不知各位臣僚还有何良策。”
Y一位大臣忙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下官认为我们今晚不如去夜袭,若西魏真是请君入瓮之计定会认为我们需要修养整顿一阵子,我们不如出其不意。”
高欢听后仍是愁眉紧锁“但我军连日行军,将士们必定是人困马乏,若是中了敌军的计策,我等必将会损失惨重。”
此时有一人上前说:“如今我们不知道夏州城防守松备是真是假,但是,末将认为现在攻城是最好的时机,如果夏州城防守松懈是真的我们整备军队需要几天时间,到时候西魏就会回过神有所防备,到时候为我们再想攻城就难了,但是现在我们现在兵困马乏,也稍微需要一些整顿的。”说这话的正是宁远将军赵明度,高欢对他的话还是非常信服的。便问:“那将军的意思是?”
“末将认为,我们今夜明日好好准备好好整顿,后日寅时攻城,此时若有人守城也为数不多,且城中人们都在安睡,也可以解决不少麻烦,我们可以做的人不知鬼不觉,若是有援军叶赶不及救援。”
有人问:“我们如何进入城中,若是破门而入肯定会把人惊醒。”
“我们可以绑槊为梯,这个工作用不了多久,进城后将绳子解开便可。”
高欢听后甚是满意:“此计甚妙,不知各位臣僚意下如何?”
“下官赞同”
------题外话------
才刚刚开始哦(*^__^*)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