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玉宁带着妹妹玉琳,在顾长青的护送下,经过一个多月的颠簸跋涉,终于走进了京城,进了辅国公府的大门,因辅国公府是当年皇帝钦赐的前朝靖王爷的府邸,不光景致是京城达官显贵中数一数二的好,占地面积也极为广阔,进门便套了车。
闻玉宁姐妹在车上晃晃悠悠的不知道过了许久,才换了轿子,又有一壶茶的功夫,轿子才停了下来,伴着轿子走的杜鹃,轻声向里头说道:“大小姐,到了。”
说着,伸手将轿前的帘子揭了起来。
闻玉宁扶着杜鹃的手,走出轿子才站稳脚跟,便看到前边紫薇,眼明手快的将差一点软到在地上的玉琳搀起来。
她心头一跳,几步走上前去:“玉琳。”
闻玉琳只觉得胸口闷堵的慌,冷汗早就湿透了贴身的里衣,刚才出了轿子的时候,头突然一阵晕眩,她才差一点瘫倒在地上。
听到大姐玉宁的声音,她在紫薇的搀扶下抬起头来,她脸色苍白的一点血色都没有,眼皮底下也翻着青黑,嘴唇发白,身形消瘦,颤抖着像一阵风都能吹跑了她。
闻玉宁看着她,面色没有表情,却心如刀绞,如果不是为了走好进入辅国公府这第一步,一定要拜见辅国公府的当家老太太万氏,玉琳就不用这样撑着。
“姐,我没事。”这一路长途跋涉,玉琳早已明白了大姐闻玉宁的不易,只是安慰她。
闻玉宁眸光淡淡扫过周围等候差遣的丫头媳妇们,只见这些下人们都悄悄对她们姐妹侧目,打量,却没一个想上前来。
她拿过紫薇给玉琳擦汗的帕子,将她鬓角的乱发拂到耳后,再擦去她额头的冷汗:“再等等。”
“姐,我知道。”玉琳明白,便点了头,努力的对闻玉宁笑笑。
闻玉宁也笑了。
看两姐妹关系这样好,院子里台阶下的丫头们,不禁心想,这不亏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关系这样好。
许是姐妹二人下了轿子却没有进门。荣华堂里头坐着的人似是着急了,门口的竹帘被揭了起来,急匆匆的走出来一个纤柔身影,等看见了院子里站着的闻玉宁姐妹,顿时眼前一亮,颇有些激动的喊道:“大姐,四妹妹。”
闻玉宁和闻玉琳转过头去,只见那台阶上站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巴掌大的脸蛋十分白净俏丽,水润的黑眸闪着灵动温厚的波光,她下头是雪白色的襦裙,外头穿着一件浅青色素净的褙子,头上除了素淡的银首饰,还带着一朵白色绒花,一看就是孝中的装扮,只手腕上一双镶着翡翠的绞丝金镯子,明晃晃的刺眼。
一旁始终没说话的李妈妈,急忙向闻玉宁姐妹说道:“大小姐,四小姐,这是三小姐婉儿。”
“婉儿?”闻玉宁面上没有表情,似乎是想不起来。
闻玉琳认出来之后,一脸天真惊喜的向闻玉婉唤了一声:“……三姐。”
这一声三姐,听的闻玉婉顿时掉下泪来:“大姐,四妹妹,母亲,母亲她……怎么会这样,这三年以来我好想念母亲,可我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看见,我……”
“呜呜……”因小时候闻玉婉对玉琳很好,玉琳也被她带着哭了起来。
闻玉婉抹了泪,亲上前拉了玉琳的手,向闻玉宁道:“大姐,你们回来了就好,老太太她一直在屋里等着你们呢。”
闻玉宁点点头,由着闻玉婉前者玉琳的手,走上台阶。
门边的丫头,揭起帘子来,闻玉婉自动让到一边,让闻玉宁先走,才走了进去。
满屋子的人,齐刷刷的将目光看了过来。
闻玉宁粗略的一眼扫过,便拉着玉琳低下头来,向正前方一个穿着鸦青色卍字福褙子,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哽咽地口称道:“孙女……给老太太磕头。”
说完,拉着玉琳跪在丫头眼明手快搁在地上的蒲团上,磕下头去。
等她们姐妹磕过头她直起身来的时候,刚开始愣了一愣的老太太万氏,这才哭出了声来:“……真的是宁儿,琳儿,我可怜的两个孙女儿啊……”
她话音未落,人已经急急忙忙的从榻上站起来,挪动着打颤的腿就往这里来。
二太太曾氏和三太太胡氏,急忙上前将老太太搀扶着。
老太太哭着到前来,一手一个将玉宁和玉琳姐妹两个拉起来,这个瞧瞧,那个看看,复又哽咽地道:“我可怜的贞娘啊,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走了呢,你留下这两个没娘的孩子该怎么办,……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呜呜呜……”
老太太哭的厉害,二太太和三太太急忙劝慰,将老太太重新扶回塌上坐着。
“大姐。”
“四妹妹。”
闻玉蓉和闻玉婉上前来,将闻玉宁姐妹一人一个的拉着在一旁坐下。
老太太只是哭,好半晌才让二太太和三太太劝好了,擦干眼泪,才看玉宁姐妹:“你们母亲什么时候走的?后事又是如何安排?”
闻玉宁含泪站起身来,向老太太说:“五月八日辰时走的,因崇州离京城千里之遥,等不到家里头回信,便请了崇州州府乔夫人帮忙主持局面,我们姐妹守了母亲的头七,本还想守三个月热孝,可崇州城里渐渐的乱了,有黄河决堤的流言,我们姐妹不敢多待,请了守备崇州城的顾将军,送我们姐妹进京,一路上也没受什么委屈,各州府和家里是世交姻亲的夫人们,也都有派人来看我们。”
听着闻玉宁说的可怜,万老太太又滚下泪来,一边擦着泪,一边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这下子回了家来,什么都好了。”
说着,看着在屋里头坐了一圈的主子小姐们,说:“宁儿丫头和琳丫头出去三年多了,还认不认得你们婶娘和这几个姐妹?”
闻玉宁也拿起帕子擦了擦泪,才勉强露出笑来,她拉起玉琳,先向二太太曾氏行礼:“侄女儿见过二婶。”
曾氏忙虚扶了一把,让她起来:“两个丫头可怜,快快起来。”
闻玉宁又带着闻玉琳转回身来,面向胡氏:“侄女儿见过三婶。”
胡氏只是笑笑,将曾氏瞥了一眼。
她又拉着闻玉琳,按照长幼向老太太说了一遍:“我知道,这位是二房的二妹妹蓉儿,这是三房的六妹妹珍儿,这是三妹妹婉儿,五妹妹婷儿,这是七妹妹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