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病情如何?”赵理钧一走入太后的重华宫,便向负责给太后诊治的太医问了起来。
太医忙将太后的病情细细禀报一番,当赵理钧听太医说太后因郁结于中而忧思难寐,这才犯了心疾,赵理钧的眉头皱的越发紧了,面色也更加阴沉。太医自己也知道回回都按太后懿旨如此说辞,只怕国主心里早就不相信了。可是他也没有办法,这是太后的意思,他一个小小的太医敢不听么。
“太后可曾用了药?”赵理钧阴沉沉的问了一句,太医忙小心翼翼的回禀,“回国主,太后娘娘刚刚用了药,现在脉相已经好多了,想来很快就会醒来。”赵理钧嗯了一声,挥挥手命太医连同在一旁服侍的宫女太监全都退下。
“母后……”赵理钧坐在太后床前的鼓凳之上,向躺在床上的太后叫了声,太后的眼皮微微动了动,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王儿?哀家这是怎么了?”太后用很虚弱的声音有气无力的问了起来,听上去活脱脱是个重病在床的病人。
“太医说母后又犯了心疾。”赵理钧着重咬着一个“又”字,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太后明明听出来了,却只当没有听到,仍旧用极虚弱的语气说道:“原来是犯了心疾,看来哀家也没几年可活了,就快能去见先王和姐姐了。”
赵理钧淡淡说道:“母后的心疾并不严重,太医院的太医们必定有法子控制住,母后得千秋万岁的活着才行。”
“唉,哪有人能活个千秋万岁,哀家不怕死,只是怕到了地下无颜见先王和姐姐。他们将王儿托付给哀家,可哀家没有尽到照顾好王儿的责任,王儿已经十五岁了,还有半年就出孝,可到现在亲事还没个着落,一想到这些,哀家就焦心啊!”太后满脸愁苦的哀叹起来。
赵理钧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母后错了,当日父王过世之前曾有过交代,命孤出孝后立刻聘卫氏之女为后,等孤出孝之后,还要靠母后操持此事,孤先谢过母后了。”说罢,赵理钧正了正衣冠,向太后深深行了一礼。
太后被赵理钧的话气的直倒气,原本没有犯的心疾差点儿被气犯了。只见太后用手捶着床褥叫道:“王儿好糊涂,当日先王驾崩之前已经神智不清,那时说的话如何能做数?若说有交代,姐姐过世之前才有正正经经的交代,姐姐临终之前曾经拉着先王和哀家的手再三叮嘱,要为你聘雨馨为太子正妃,先王当时已经应允了。”
赵理钧气道:“母后,父王临终之时神智清醒,他深知雨馨表妹不适合做一国之后,否则也不会留下那样的遗命,父命如天,孤绝对不可以违背父王遗命。”
“雨馨哪里不好?她要相貌有相貌要才学有才学,性子又好,可着北赵就找不出还有比雨馨更好的姑娘。钧儿,你相信母后,雨馨是最适合你的姑娘。你们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对彼此的性情都再熟悉不过,比什么卫氏之女不知道要强多少倍,钧儿,你舅舅能征善战,日后你少不了要倚重你舅舅的。”太后苦口婆心的劝了起来。
赵理钧听到最后一句,心中微有所动,他的舅舅石敢弓马娴熟精通治兵之道,是北赵第一虎将,三个表兄也都是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日后若想一统天下,石氏一门四名虎将的确是他极大的助力。若真的迎娶石雨馨为后,石氏一门必定会更加死心踏地的为他所用。想到这里,赵理钧心中不免有了些微的动摇。
当日前任北赵王过世之前,并没有将立卫风华为后的原因说的很清楚,他只含糊的说卫氏之女卫风华命格至贵无极,立她为后对于北赵一统天下的大业极有帮助。吞并南陈东齐一统天下是历代北赵王的心愿,所以前任北赵王只这么一说,赵理钧便打定了主意要娶卫风华为后。可是命格之说到底是虚无飘缈的东西,怎么也比不上石氏一门四虎将来的实在,所以赵理钧心里犹豫了,万一那卫风华的命格是卫氏自己编出来自抬身价的呢?
太后见赵理钧的神色微有所动,忙又趁热打铁的说道:“钧儿,雨馨怎么样你最清楚。她不是不容人的人,其实咱们完全可以娶雨馨为后,纳卫氏之女为妃,如此一来不就四角俱全了么。”
赵理钧想了想,缓缓点头道:“母后说的有些道理,不过孤还要查一查,若非卫氏之女果然有特别之处,父王是不会在临终之前还特特提出此事,命孤娶卫氏之女为后。孤记得非常清楚,父王说的是立卫氏之女为后,倘若只是册为妃子,只怕……”
太后见自己说了这么半天,赵理钧都不肯给个痛快话,心中不免暗生恼意,这一腔恼意却不是冲着赵理钧的,而是冲着太后与赵理钧都不曾见过的卫氏嫡女卫风华。在太后看来,就是这个卫风华碍了她的大事,倘若那卫风华突然死了,岂不是什么麻烦都没有了?想到这里,太后心中已经有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