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隋朝曾经风光一时,隋文帝杨坚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杨坚罢黜了一些平庸无才的大臣,又将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提拔上来,辅助自己管理朝政。其中就有长孙氏。话说那长孙氏也颇有一些渊源,祖上是北魏献文帝第三兄,本来姓拓跋氏,因为祖上在北魏时功劳最大,世袭大人之号,为宗室之长,后来改姓长孙氏,是出身代北的名门望族,当时号称“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而到了长孙晟这一辈就显得有些人丁单薄。长孙家就只有长孙晟,长孙炽两兄弟,而长孙炽因为与结发妻子情深,而妻子因为难产而亡也就没有再娶。再者他的内心只赞许一人,只是那女子已经有了夫婿,他也就不再多想。

长孙晟,武艺超群,精于骑射,又有奇谋远略,甚得朝廷倚重。官至右骁卫将军,长孙氏家住长安永兴坊。长孙晟的妻子是隋朝刺史高敬德之女,也是一位名门之后,只是长孙晟年幼多病,为了冲喜,娶了一房童养媳。于是在高氏之前,长孙晟便有一子名唤安业。那安业是一个精于算计之人,人前一副模样,人后又是一副模样。就像当时杨坚次子杨广,他就是一个头脑精明的人,他知道杨坚节俭,于是他一直在父亲和母亲独孤氏面前装的很朴素,同时离间父亲与太子杨勇之间的感情,最终让杨坚废了杨勇,扶杨广上位,最后杨坚病重之际死于亲生儿子的手上。

而安业也是这样的小人,当父亲病重不治,他不管弟弟长孙无忌,妹妹长孙珑儿年幼,将她们母子三人赶往高士廉家,那高士廉是长孙珑儿的舅舅,高氏的哥哥,是位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当时任治礼郎。

那年正是快要过年之际。

安业却把自己的幼弟幼妹推出门外。

“哥哥,就算父亲大人过去,现在父亲大人尸骨未寒,你为什么要赶我们出门?”小小珑儿据理力争。

“因为现在是我当家,因为现在我是右骁卫将军,我才是一家之主。当初爹爹为了迎娶你娘,置我娘与不顾,你又怎么体会我和娘亲的心酸。”

安业想起自己所受的苦,对这个才五岁的妹妹也毫无怜惜之意。

“可这件事我娘并不知道,这是姥爷的主意。后来娘知道了,还不是让爹将你们母子接回。”长孙无忌已经10岁,他知道事情原委。

“就算这是姥爷的主意,但多少与二娘过门有关,你们难逃干系。何况自从你娘过门,我娘便受冷落,从此爹再也没有进过娘的门。”想到娘因为这样而哭瞎眼晴,安业就难消心头之恨。

“好了,珑儿,无忌,何必与他多加理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况你爹爹一死,这个家我也没有什么留恋的了。留下和离开,并没有分别。”高氏一手牵起一个孩儿,毅然离开。

“还是二娘明白事理,弟弟,妹妹要向你娘好好学习,哈哈…”安业示意侍儿关门。

“娘……。”两孩子气不过。

“孩子们,你娘说得对,你们还有高家,长孙家容不得你们,以后高家就是你们的家,舅舅来接你们了。”正说着,治礼郎高士廉赶着马车来到他们母子面前。

“舅舅。”两孩子扑向高士廉。

“珑儿,无忌。”高士廉抱起珑儿,上前招呼自己受苦的亲妹妹。

“妹妹,我们回家。”

“对,回家。”高氏早已热泪盈眶。想不到自己最后的归宿还是生她养她的娘家。

高家是书香门第,那高士廉是位精通文史的儒雅之士,而且他很喜欢与有才华的人结交,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孙珑儿便从小耳濡目染,养成了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一日,长孙珑儿正和母亲在读书,突然母亲当年的闺秘窦氏造访。说起这个窦氏,也很有来头。她就是当时唐国公李渊的结发妻子,也是将来的唐朝第一皇后。

那窦氏不似高氏弱质女流,她有很多政治上的见地,是一个很有思想和远见的女性。李世民的成长与他这样一个母亲是分不开的。而且窦氏偏爱二子,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年高氏和窦氏还在闺中之时,便喜欢谈古论今,对于前人的功过得失,窦氏都有独到的见解。当初长孙家与高家交好,长孙晟与长孙炽常来找高士廉喝酒,谈论国事,于是长孙炽听过窦氏的精辟见解,对她倾心不已,可惜那窦氏已经许配李渊。于是长孙炽只有暗自嗟叹,当时要和李家结亲的愿望一直藏于心中,只可惜他自己并没有留下一男半女。

这不窦氏听说高氏回转家门,于是就来探望。

刚到门口却听到一幼稚女童正在吟诵《离骚》。那孩子虽小,但字字珠玑。听得窦氏欢喜不已。

“妹妹,回来了。”窦氏一边叫着高氏乳名,一边推进门。却见粉雕玉琢的一女娃儿正在窗下读书练字。

“好俊的一个娃儿,她定是珑儿了。”她开心的牵起珑儿的手。这孩子真的是秀外慧中,真的羡煞她了。

“姐姐笑我,谁不知道姐姐你的几个孩子都是人中龙凤,倒来抬举我的丫头。”高氏向来谦虚谨慎,虽然心里面对自己的珑儿也赞许有加,但对外她自然是断不会承认的。

“妹妹这人是好,就是有一点不好。”窦氏故意卖关子。

“姐姐,妹妹哪点得罪姐姐了,姐姐可一定要说。”高氏暗暗担心。现在的她是寄人篱下,而且孩子尚小,自己断不可得罪任何人,自己行事也不可乖张大意,自然更是小心的紧。

“妹妹就是太谦虚。如果你真的不觉得是宝,不如将珑儿给了我。”窦氏故意惹惹她,往日在闺阁之中,高氏就有些胆小怕事,如今失去了丈夫的庇佑,更加是变本加厉的谦虚谨慎了。

“这……”珑儿可是她的宝,她怎么舍得。但是如今的窦氏,何等身份,如果硬是要,她也是没有办法的。

“跟你闹着玩的,你的孩子,我怎么有福气。不过我看着娃儿讨人喜欢,怎么着也不想让别人捷足先登。珑儿多大了,可订过亲。”

“珑儿8岁,那样小,我可还没有想让她嫁人。”高氏如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双儿女身上,这长孙家的基业还要靠这双儿女发扬光大,特别是珑儿,对于她将来的婚姻大事,她自然马虎不得。

“八岁,我们家老二,十一岁,好像挺合的,啥时拿他们的生辰八字去算一算。”窦氏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二子李世民。

“这是个好主意,我来当媒人。”正在高氏为难之际,长孙炽和高士廉进来了,长孙炽拍手称好。

“既然大伯也这样说,我又能有什么意见。不过孩子现在没有主意,万一有了其他的想法,我还是会尊重她的选择。”对于夫家,高氏就算回了娘家,还是有一些敬畏,何况长孙炽是长孙家唯一在世的长者。就算不舍得女儿,长孙家的意见还是不可以不听的。但是她的内心还是在挣扎。女儿这样的品貌,她还是希望她可以入选后宫,为长孙家以及高家光宗耀祖。高氏的这一点小心眼,窦氏自然知道。不过那珑儿她真的是喜欢,如果让这样的孩子入宫,岂不是太可惜了。

至于长孙珑儿那时的她还太小,大人嘴里的定亲对她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就算她不知道自己会嫁给什么人。但是她只知道一点就是,她一定要嫁给一个大英雄。

就像书里面的有志之士,就像书中那些为百姓请命,以国家昌盛为己任的有志之士。珑儿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和李世民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现在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可以报效国家,可以为百姓分忧。

“我也赞成,李家二郎我见过,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孩子。据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行军打仗,小小年纪就有远大志向。这个媒我也来保。”高士廉也拈须而笑。

“看来两个孩子还真的很有缘分。”长孙炽极力促成此事。

“如此甚好,本来我和妹妹就情同姐妹,现在约为亲家更是亲上加亲。妹妹不要担心,如果真的风云变化,两个孩子各自有自己的姻缘,我也会征求妹妹的意见,不会强求,自然孩子们彼此喜欢才能举案齐眉,才能夫妻恩爱。妹妹放心,我的几个儿子我自己清楚,我为什么不选建成,而独独选了次子世民,实在是…。不是姐姐自卖自夸,只有世民才配得上珑儿这样蕙质兰心的娃娃。”窦氏实在是喜欢珑儿,真的不愿意珑儿沦为杨广的妃子。但是对于高氏的心理,她也可以体谅,如今长孙家安业掌权,他们长孙无忌的未来还是要靠妹妹的提携,任何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扬名立万的机会高氏都不会放过的,自然靠裙带关系无疑是捷径。

高氏也并非是迂腐之人,她自然明白深宫哀怨,不然她当日为何甘于做第二房,不去选秀,而嫁给了长孙晟。如果他们真的有缘,她也绝对不会反对。于是她点头,算是默认。对于窦氏,她这个闺密,她也了解透彻,她是一个有见识,而且也是一个看人很准的人。既然他们三个人都来保媒,她自然没有理由再拒绝。

于是长孙珑儿与李世民的姻缘就此定下。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