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不愧是个有心之人,凡事记在心里,遇到不懂的地方,便暗暗记下来,逢人便问或者得了空闲便去书店买书学习。当然,这些都是小儿科的东西,而真正重要的是和陈导的关系。胤禛总是想各种法子,编造各种理由去接近陈导,就是只呆在陈导身边,暗中观察他如何处理和电影制作人员的关系,如何和演员沟通,如何拍戏,如何和人讨论剧本,又如何争取投资。
直到一天雨下了起来。这快要过年的时节,天气晴朗,还可以出外晒晒太阳。可是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风越吹越冷。胤禛连忙给林黛玉打电话,问她在哪里,有没有带雨伞,又问她有没有带棉袄。
林黛玉见胤禛想到了她,心里感动,想到这人间的温暖。这过年的气氛一浓,她确实有体会到曾经的孤单。可这一次,接到胤禛的电话,让她有些感动。这感动在她心里,也只是一闪而过。人不能活在感动里,那会哭的累死的。所以,林黛玉继续去拍她的纪录片。这纪录片的导演成了跟班一样,都是林黛玉在指挥着,要怎么拍摄,要说什么话,全部由着林黛玉的性子来。与其说这是拍未来之城的纪录片,不如说这是关于林黛玉的纪录片。
好的纪录片自然会像人一样,具备性格。这一部纪录片,在市长自己的心里也是有性格的,这最初的性格是一位圣贤,从各个侧面,从身体到灵魂,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是和普通人隔离开的,是普通人难以接近的,只能以仰望的姿态去瞻仰,甚至要下跪了去叩首的。市长最初认为纪录片不过是个噱头,真正的是要宣传未来之城的形象工程,而核心就是宣传他孟朝天在未来之城的显赫政绩。
而当市长当着林黛玉的面,要拍一部纪录片时,林黛玉却是冷冷的拒绝了。这一次,市长给了纪录片新的性格。他觉得这性格必须是顺从的,对林黛玉献殷勤的,是俯身的姿态。他想这纪录片也许真的可以拍成一部纪录片,或者无论是什么样的片子,只要林黛玉高兴就好了,其它一切都是其次。这林黛玉的地位,一下子高出了那部纪录片如珠穆朗玛峰一样的高度。这高度,是市长心中的最高度,别的女人永远无法企及。
可市长万万没想到,这纪录片到了林黛玉这里,再次大改特改,完全不是市长所想象的那个样子了,或者根本就不在市长的智力所及的范围里。林黛玉是把这部纪录片当做风一样的了,还是冬天的风,冷冷的,伤人的,像刀子一样的,遍布整个未来之城的。这纪录片因为由林黛玉主宰了,所以原先纪录片看到纪录片被这样拍摄,是胆战心惊了。因为这导演习惯了伟大光荣辉煌盛大的主题,这一次,这风来了,空气也新鲜了许多。
这导演也知道,如果他拍摄不出市长想要的纪录片,市长不高兴。可要是得罪了市长心爱的女人,市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导演是绝对不敢得罪林黛玉的。他是看在市长的面子上,是依附于市长的,表面上是谦让林黛玉,骨子里是谄媚于市长的。所以,这导演只能拍纪录片,永远也拍不了电影,就算拍出电影来,也不过愚弄观众而已。林黛玉就是看出了这一点,而故意要找茬的,结果这导演不仅不反对,还支持她这么做。
这样一来,林黛玉更加随着自己心意来拍摄了。整个纪录片的工作组全部开始围绕着林黛玉转了。这一下子让林黛玉觉得有了把控一切的快感。并且,林黛玉觉得这纪录片非拍摄完不可,至于市长会怎么想,她才懒得去管。
林黛玉这一较真,却哪里能逆天而行的。这天气冷得她不由自主的颤抖。她在给胤禛的声音里是冷冷的,是不愿意他来的。胤禛一直在关心她,而她却是笑着在说话,仿佛一切都很美好,完全没有必要有人来打搅她的正常生活。
就在她冷得快要站不住的时候,有人从背后扶住了她。她没有回头,连声说:“谢谢”,只是回头的那一瞬间里,她将笑容收了,眼里又浮出那寒冷的目光,如同冰冻三尺的湖水。胤禛见到她,却很开心,说:“不用谢。我,我见到你很开心。这是雨衣和棉袄,棉袄是我妈妈亲手缝的,特暖和,我一直舍不得穿,这一次总算找到它的主人了。”他一边说,一边将雨衣放在一旁,双手拿着棉袄,不由分说给林黛玉披上,赶紧说:“穿好,风大,把扣子扣好。”
这棉袄是军绿色的,究竟是不是胤母所缝的,林黛玉心存疑虑。然而他一将棉袄披到她身上,她便转过身去,女人的害羞还是那样无法抑止的在胸中涌起,她系扣子的时候,便知道这棉袄是女装,而下摆的衣襟收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为她量身订做的一件棉袄。她穿在身上,还未对镜自照,纪录片工作组的同事们就按捺不住地欢呼起来,说:“哇,棉袄真漂亮。”同事们倒也识趣,只说这棉袄的漂亮,是看出了这其中的情和意了。
林黛玉却只以为这帮同事不过是凑趣而已,就径直走到那大镜子前看了看,见这一件棉袄穿在身上,果真气质不凡,竟冥冥之中多了几分飒爽英姿的气息,心中一阵惊喜,回过头时,脸上表情却仍然是冷冷的,心里却有些暖意了。这棉袄也确实暖和,想这胤禛确实是花了心思,虽然是假借了他母亲说事,可是这谎话说得太假,恐怕胤禛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破绽的,所以也不当他的真,只体会着这一件绿棉袄的暖和美。
她将这棉袄穿在身上,是因为这天气太冷的缘故,心里想着这天气一旦暖和一些,即刻要还胤禛这棉袄的,于是说:“这棉袄,我借着穿一会儿,只等这天气暖和了,我就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