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姗姗来迟……
小花疑惑的看了看农民,见他死盯着糖画摊子不看自己,也就把这事儿放在一边了,看周围的小孩子开始唧唧喳喳的谈论起他来,就挤进去给了糖三叔四个铜板,招呼农民过来说,“咱们一人转一次,转的大的给我,小的给你。”
农民点点头,脸上还带着可疑的暗红。
旁边一个小男孩却看不过去的嚷嚷着问,“凭什么你要大的啊?自己转到什么是什么呗!”
小花看过去,是个绑着冲天辫子,一身红彤彤的华服小男孩。看起来家里是有些钱的人,长的不止白净乖巧,还带着一股子的傲气。此时看小花看过去,也不觉得不好意思,还挺了挺小胸脯,瞪大了眼睛看着小花。
小花和他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笑眯眯的抓过农民,说,“你给他解释解释,为什么我要吃大的?”
农民很顺口的说,“这个……她是我未来媳妇儿,我身为男孩子自然要让着她,再说,男孩子本来就不该吃太多糖的,牙齿会烂掉的,而且吃糖也没有男子汉的气概!那些零嘴是女孩子才喜欢吃的东西,她愿意帮我吃掉,都是担着牺牲自己牙齿的风险来帮我的!所以……给她吃大的是理所当然的,你以后记得也要把糖果让给女孩子吃……”
说着说着,农民觉得心里有点别扭,这一通话从小到大小花不知道在他面前念叨过多少次,他本来也是很喜欢吃糖的,但是每次小花看到了总是不让他吃,然后说出以上的那番话,最后得出结论:我愿意帮你吃掉都是因为我是你未来媳妇儿的缘故,我牺牲可大了,你可要记得我对你多么的好,以后可不准欺负我!
他本来觉得不对,但是小花那一双大眼睛一瞪他,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后来听得次数多了,也不觉得什么了。只是这个时候,对着一群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不知不觉的就觉得不自在了……
似乎……这个话说出来……也很损男子汉的气概啊……
小破孩小手一指,大声道,“你说的不对!男子为天为尊,女人才该让着男人呢!哪个女人敢跟男人抢东西吃,那就该拉去浸猪笼!让女人吃的比男人好,那才是没有男子气概呢!”
小花闻言一挑眉,看着这个理直气壮一脸气愤的小孩子板起了脸,万恶的旧社会,连这么小的孩子都这样对女人定义,那长大了还得了?
看看一边不知道如何反驳的农民,忍不住皱了皱眉。
乡下地方人们都比较淳朴,很少有娶两个三个的,而且家里条件艰苦,大多都是夫妻互相扶持着过日子,感情自然不一般,虽然也不乏有打骂妻女的,但是毕竟是少数,也多是关起门来自己家里的事情,所以对于这样鄙薄女人的说辞,小花还是第一次听到。
而且——还是从这么小的一个小孩子口里听到。看起来也不过六七岁的样子。
想罢,小花笑着凑了过去,“小弟弟,你觉得是男人更厉害还是女人更厉害?”
“废话!当然是男人!”小破孩一脸的不屑。
“那你觉得男人更柔弱还是女人更柔弱?”小花继续笑眯眯的问。
“女人!”小破孩忍不住白了小花一眼,大概觉得这么白痴的问题还一本正经的问他。
“那,你觉得身为男人,是不是该谦谦有度,锄强扶弱,保护家人,承担责任呢?”小花继续问道,语气缓慢,只是一字一句都铿锵有力,直逼得小孩忍不住看着她不能转眼。
“当……当然……男子汉就该这样。”小破孩的语气变得有点虚弱,但还是逞强的看着小花。
“那好,男人既然要谦谦有度,是否欺负女人就算有度?男人既然要锄强扶弱,那对于柔弱的女人是不是应当扶持?男人既然要保护家人,那么对于自己的妻女是不是该爱护有加,让她们不被欺负?男人既然要承担责任,那么让自己的妻女过的幸福快乐是不是该他的责任?那么……让自己的妻女吃最好的东西,是不是应该的?”小花眼神猛然犀利,盯着小孩子一句一句问话咄咄逼人,气势无匹。让原本不服的小孩听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愣愣的看着小花。
小花顿了顿,忽然笑起来,“算了,和你计较什么呢?”
说完又回到糖画摊子前面,看着笑眯眯的仿佛什么也没有听到的糖三伯,叹了一口气,说,“农民,你先来转,我想要那只花篮……”
农民也回过神来,急忙上前转了转,却只出来了一个大桃子。
小花有些失望,等农民的画好了之后,就自己上去转了转,运气比农民稍微好一点,得到了一只老虎,看了看漂亮的花篮,最终小花还是叹息一声拉着农民走了。
一路上两人舔着糖画,一边嬉笑一边看路边的摊子,不少卖络子的、荷包的、珠花的小摊子,也有一些零嘴小吃的摊子,小花买了一包糖炒栗子,自己捧着栗子,让农民剥给她吃。
很快两人就到了镇中心,那里搭了一座三层楼高的灯塔,亮晃晃的很是好看。毕竟这时候的火树银花不像现代那些彩灯集结起来那么简单,即使周围都是灯笼,衬着十五的月亮,周围看起来还是有一些昏暗的,所以中间那灯塔照亮的地方看起来就分外的明亮了!
周围的一圈都是灯笼摊子,有兔子、老虎等动物形状的,有画着花草树木山水园林意境类的灯笼,也有走马灯,还有几盏少数的琉璃灯。
小花看的目不暇接,因为明年是兔年,所以和农民一人买了一盏小兔子的灯笼提在手里,一路转悠过去。居然看到一处猜灯谜的地方。
忍不住要炫耀自己才华的小花急急拉着农民跑了过去,却看见摊子上挂着一排的小巧灯笼,牌匾上写着大大的猜谜两个字之外,就再也没有看见一个别的字了。这谜怎么猜?
摊子老板正和一个穿着粗布长衫,罩着一件陈旧外套,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说着话,只见老板说了什么,中年汉子皱眉苦思,一会儿之后摇了摇头,老板有些得意的看向周围一圈围着的人,提高了声音说,“如果没人知道答案,我可就公布正确答案了啊!”
这时一个拿着旱烟袋的老头子在一边举手说,“这还不简单,谜底是花生!”
周围顿时一阵恍然大悟的声音,老板沉下脸来抱怨道,“老陈啊,您就别在这儿搅和了,谁不知道去年就是你猜谜拿了第一啊,我这些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谜语,怎么难得住你啊!”
老陈呵呵一笑,吸了两口旱烟,“我就好这一口,谁知道这十村八里的谜语愣是没有一个能难住我的。”神色只见掩都掩不住的得意。
小花又听了一会儿,才明白这些都是乡下人的土谜语,都是来自生活的东西,编的话也是很通俗易懂,甚至还是俚语,小花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多深入的了解,对于地里的庄稼也是知之甚少,听了几个都没能猜出来,不由觉得打击。看来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啊,看起来这些人一个识字的都没有,可是编出来的谜语却朗朗上口很有些难度,自己想的时候怎么想都想不出来,等到公布了答案,却又觉得就是他了,这么简单!
又听了两个之后,小花认栽的转移了地方,看到前面又有一个摊子,写着猜谜的大字,周围也围了一圈人,只是这些人看起来穿着打扮都要上些档次,多数都是绫罗绸缎的,少数穿着布衣的,也是一脸的清高孤傲,原来这才是读书人的猜谜摊子!
小花恍然,带着农民走了过去。农民不解,“我们还要看猜谜么?一点也不好看,那些谜语太难了,我一个也猜不出来……”
小花笑笑,“这次不同,这次我一定可以大展身手的!”
小花咧嘴一笑,看着摊子旁边写了一阕对联,上书,“屋子坐南朝北”,旁边一行小字,“对出下联方可参加猜谜。”
一看摊子上面挂着的灯笼也都是上好的灯,上面画着精致的仕女图。小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正准备上前对出对联,却见一个青衣的书生一脸鄙视的看着他们,哼声道,“有辱斯文!”
小花假装没有听到,拉过开始板脸不高兴的农民,对上了对子就去看灯谜。
看了整整一圈,终于得出结论,这些谜她也一个都不会猜。话说古人读书都是死记硬背,对于经史子集都是熟读成诵并且倒背如流,古人考试没有选择题简答题,更加没有考试范围重点区域,所以古人看书都是通篇阅读全篇背诵,范围广博记忆良好,随时可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更加可以随时反应过来别人某一个词语用了什么地方的典故,又是出自什么地方……
于是,这些书生的谜语自然尽可能的咬文嚼字,尽可能的引经据典,尽可能的范围广博……
所以,对于小花这个只学过语文课本上诗词歌赋的人来说,那些字她全都认识,但是谜语她一个都不会。更可悲的是,当人家说出答案进行了一番讲解之后,她依然是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东南西北。
悲催的被古人的伟大打击的小花最后拉着农民掩面离去,跑出去老远之后才对着脸红不已的农民说,“幸好咱们不考功名!现在才知道,那些公务员们,全都是强人中的强人——超人!”